生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2-17 05:00:57

生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书育人的主渠道,也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学校在实施生本教育的过程中,将“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贯穿工作始终,并立足“生本课堂”进行了系列研究与实践。我们通过“科研训”三维融合,建构研究模式,探索多种教学策略,通过构建生本课堂,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幸福成长。

【关键词】生本课堂 模式建构 策略研究 师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2-0012-03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和造就人。而课堂是学校实施教书育人的主渠道,也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我校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立足“生本教育”特色研究,架构了“生本文化建设”“生本德育实践”“生本课堂研究”“生本课程研发”四维发展体系。学校特别就“生本课堂”进行了系列研究。我们通过“科研训”三维融合,“一体化”整体推进的研究思路,通过构建生本课堂,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幸福成长。

一 厘清生本教育研究脉络,确定生本课堂研究基础

1.培训先行,搜集处理信息,进行文献综述,确定研究基础

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生本愉悦课堂的研究呢?搜集、学习和了解生本课堂的已有研究理论和实践,是研究好的前提。鉴于此,我们发挥了科研训“一体化”整体推进研究的优势,利用“校本培训”,引领教师掌握了搜集、了解和进行资料综述的方法。通过教师分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对生本教育文献的分析与梳理,充分了解生本教育的研究基础和发展脉络。如:苏格拉底最早从理论上提出了“自主学习思想”。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末,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在我国提出了“生本教育”的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不难看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不同时代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

2.课题带动,依据研究基础,理清发展思路,引领研究方向

学校依据新课改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要求,结合学校研究现状,针对学校“教师中心”的实际问题,力求走上“以生为本”的改革之路。于是,我们确定了“生本教育特色研究”和“生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省、市规划课题,引领了学校生本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 研究生本课堂特点,建构生本课堂基本模式

要实现以生为本、建构生本理念的课堂,必须先要理清生本课堂的特点,构建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学校借助省市级“十二五”课题,借力郭思乐教授等权威专家引领,研究、确定了生本高效课堂的教学原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合作探究、不教而教、课堂高效。研究出了生本课堂的特点:即以生为本,以实现“自主学习、形成个性”为旨归的个性化课堂。

生本课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性)。关注学生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全体性)。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生本课堂氛围,注重在体验中进行互动对话、合作探究(体验性)。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身心、兴趣、能力和习惯等方面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发展性)。学生能主动参与体验,多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终能实现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独特的生命价值,形成完美的个性,真正实现幸福成长(目的性)。

以生为本的新理念,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模式来落实。有了模式并能熟练运用,才能真正将理念落到实处。为此,我们初步研究出了“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讲提升――当堂达成。

第一步,自主学习。学生课前先进行自学,初步完成学习预习单或自测题等,找出学习疑难点、困惑点和兴趣点。此环节为初步认知过程。

第二步,合作探究。围绕疑难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按照“互补互助,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学习,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提高学习小组学习效果,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一般问题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此环节为深加工过程。

第三步,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组内“展示”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之后,全班进行交流,思维交锋,互动对话,交流精华。此环节为反馈共享过程。

第四步,精讲提升。教师针对重难点,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精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此环节为释疑提升过程。

第五步,练习巩固。学生练习巩固,教师总结反馈。此环节为巩固拓展过程。

三 围绕生本课堂结构各环节,探索生本课堂教学策略

我们从“自主学习”到“合作探究”等环节展开了研究,形成了一个长期的“生本课堂”研究序列,体现了“生本课堂专题”研究的专题化、序列化和精细化。

1.研究了自主学习环节中“了解学情、以学定教”的策略

本阶段,我们重点研究了采用预习单、课堂前测、课堂观察、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学情。一是致力于研究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性格等心理特点;二是积极研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生活基础;三是着力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状况等。

运用“观察分析法”了解学情。教师凭借教学经验,依据课标对学段目标与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学习状况等,对年段学生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等,进行大概的观察、分析和估量。特别是可以通过平日课堂上观察学生的现状和表现,对该年级、该年龄段学生的学情有一个初步的大概判断,这样就能从整体上了解这一年龄段、一个年级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和已经达到的相应学习水准,在此基础上再以学定教。同时,通过“前测实验法”了解学情。如数学学科通过设计课前前测内容、语文学科设计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单”,能有效了解学情,找准教学起点。英语学科通过目标导学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更好地把握新课的重难点,实现以学定教。

找准学习的起点,以学定教。“要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关键是找到学习的困难所在,即找到在核心教学内容中,哪些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这样才有望生成一条循序渐进的教学路径。”在学习新课时,一定要分析学生所要学习的新内容,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已经掌握的有哪些同学;哪些知识和技能还没掌握;哪些是学生自己或通过合作就能够学会的;哪些需要教师点拨和指导才能学会的;哪些内容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哪些知识需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等。捕捉有效生成点,以学定教。如果教师能充分运用机智、巧妙选择和利用有价值的“生成点”,抓住生成并和课堂预设有机融合,顺应学情,在预设的基础上捕捉住有效生成点的课堂教学,是真正顺应学情、以学定教的体现。此外,利用生成的错误资源,以学定教。利用生成的疑难问题,以学定教。找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依据学生课后练习结果等以学定教,也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2.研究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生本课堂的教学策略

我们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与教学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微课”和“电子书包”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别是在电子书包应用方面实现了三个最新突破。

突破一,实现了校际间学生学习内容的同步推送共享。课堂上学生所学的内容,可以同步推送到外校学生的电子书包里,实现了异校间学习内容即时推送和学生的同步学习,真正实现了校际间学生学习内容的资源同步共享。

突破二,实现了校际之间学生学习的真正全方位互动。我们真正实现了异校学生间练习的互动评价、相互批改、相互书面交流等,校际间的互动课堂让人耳目一新,开创了校际间互动的先河。

突破三,真正实现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个性化。如语文学科中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书包自由选取适合自己阅读能力的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阅读。如果不会,每一个难度系数的文章都配有一个指导学生学习的微课,学生可以自由观看微课。电子书包中有大量学习文章,优秀的学生在学完选择的内容之后,再自由阅读其他的内容。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任意选择,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3.研究了依据学科特点的多种教学策略

结合“五步导学”模式中的五大环节,在不同学科中研究了多种教学策略。如:语文学科“专题高效阅读策略(写景和写人)”“多角度创意想象”“快乐写话作文策略”等。数学学科,结合“生本联动教学法”着重研究了“以学定教,确定目标――以境促动,设疑激思――以生为本,顺势导学――师生联动,巩固提升”的教学模式与策略。英语学科探索出台了以境促动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模拟真实情境中进行英语对话。体育学科,重点研究了“互动效能”教学策略和“SPARK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等。其他各学科也分别依据学科特点研究了不同的教学策略。

四 通过各种途径评价,落实生本课堂教学策略

1.干部引领落实标准,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有了课堂标准,再由干部依据标准引领转变观念。学校设立了“校长微型讲堂”“业务干部专题引领讲座”等。先由干部通过培训引领教师落实新教学新理念。如,预习、合作学习研究等,由教师“教为主线”不断转变为“学为主线”,实现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转型,初步落实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换。

2.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构建生本高效课堂

各学科通过“预约课”“月磨课”“评优课”“推门课”等多种途径落实了生本课堂教学策略。全体业务干部和科研课题组长、教研组长组成听课小组进行听课、研讨、评价。“月磨课”每月每个人磨一节精品课,通过月磨课落实研究成果,构建生本课堂。以“磨―展―评―学”四步研磨活动为载体,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3.多元课堂评价跟进,构建生本高效课堂

一方面我们引导教师充分利用常态课和开放课开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本着尊重、激励的原则,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旨在通过对学生的互动评价,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对课堂学习的主动发展。另一方面,学校组建了“发展性评估小组”,利用“预约课”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全面评价。同时通过教师同伴互评、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课堂评价等方式,助力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近三年来,多种途径聚焦课堂研究,促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市区教学能手达到教师总数的65%,20余位教师在全国、省市区执教公开课和比武课并取得佳绩。总结出了“生本联动”“以境促动”等优秀策略,在教学中得到推广应用,其中,数学“生本联动”教学法在2014年还被评为市南区优秀教学法。教师研究力的不断提升,为学生的素质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生本课堂”,学生尝试自主学习、主动质疑、合作探究,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彰显。这些可喜的变化不仅表现在课堂学习上,而且表现在各个方面。如:学校机器人比赛获得国际冠亚军;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一等奖并代表中国赴美国参赛,取得佳绩;音乐展演、科技、美术比赛等多次在全国获一等奖;足球两获全国桥联杯亚军;学生征文更是屡获全国一等奖等。“生本课堂”研究,使我校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国际、国内高水平舞台上展示了最亮丽的风采。

五 深化生本课堂研究,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

近年来,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生本课堂教学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乐学、自主学”,构建真正的生本愉悦课堂我们尚需努力。

为此,一方面我们将继续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科研意识。让研究更加科学、富有针对性,如:前期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生本课堂研究的调查问卷,从中了解下一步老师们的研究需要,通过汇总,我们发现: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更好地引导学生乐学(占参与调研教师的61%);虽然我们已进行了近三年的生本课堂研究,但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依然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有了研究的共识,将有助于我们开展“基于行动、为了行动、在行动中”的行动研究。另一方面继续完善科研课题的合作研究模式。通过组建“以课题组长为核心、以教科研组长为引领、教师共同参与”的四大研究团队,建立《课题组长工作手册》和“教师月研究工作札记”、“教研组长月工作交流”和“课题组长月动态”制度,激发教师们积极开展基于常态的行动研究。其次,注重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通过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更好地抓住研究的实质性问题,使本课题研究既能把握前沿,又能落到实处,既体现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又具有较好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总之,展望明天生本课堂的研究,学校将本着“以生为本,快乐学习”的原则,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着力从学习兴趣、个性发展等方面加强研究,致力于构建内在“情”与“趣”相融的“本心之乐”的“生本愉悦课堂”,真正通过构建生本课堂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快乐地发展,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崔允t主编.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上一篇:关于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公共气象服务的几点思... 下一篇:农村留守儿童课业学习问题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