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农机农艺完美结合实现玉米种植体系科学化

时间:2022-02-16 04:51:53

实施农机农艺完美结合实现玉米种植体系科学化

摘要: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机与农艺是农业种植的两个重要内容,机械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现代工程技术和先进生产手段的融合,由于不同地区的栽培和收获技术模式千差万别,机械化生产方式明显受到农艺栽培技术的制约。本文就玉米种植生产中的农机农艺结合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农机农艺相互影响及制约因素,并就玉米种植过程中农机与农艺的融合提出建议,以期完善玉米种植科学化。

关键词:玉米;种植;农艺;农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4.005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玉米的种植面积居于我国粮食作物栽培面积的首位,经济效益显著,这为玉米生产机械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实践中,各地玉米种植培育的工艺各不相同,玉米机械化程度也有很大差异,从玉米种植机械化推广的过程中来看,农机应用与农艺栽培技术和玉米种植体系相互脱节,并不能很好的融合发挥其最大效用,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1 玉米种植农机农艺结合的概念

农机农艺结合的实质是现代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根据因地制宜的指导思想,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为目标,将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起来,互补配合,促进发展。农机的应用在于提高种植效率、提高生产品质、增加经济收入。农艺的研发则是对育种、栽培、肥料、灌溉等方面进行优化,为适应机械化生产而服务。农机与农艺结合有三个阶段,一是农机服务于农艺,旨在解放生产力;二是农机农艺互相适应,目的在于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三是完全的农业机械化,农艺服务于农机。我国目前的玉米种植处于农机农艺结合的第二阶段,由于自然条件、品种、栽植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结合度不高,严重制约着玉米的机械化生产。

2 当前玉米种植农艺对农机应用的制约影响

2.1传统玉米种植农艺制约了农机的发展与推广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地形、气候的玉米种植方式也各不相同,由于不同环境因素的限制,玉米种植的规范化、标准化、机械化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我国平原地区的玉米种植生产中,机械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但是在一些地形复杂、经济落后的地区仍然依靠人力、畜力来进行耕种。由于各地区的玉米栽培方式不同,导致玉米的种植形式存在很大的差异,直播、平播、套种、垄作等各种方式都有,种植行距也各有差异,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尤其是机械化收获。就农业机械制造工艺而言,目前尚无法生产出能够适应多种不同栽培方式的农机,因此玉米种植的机械化在一些地区就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率。

2.2玉米品种制约了玉米机械化播种和收获的水平

当前我国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在85%左右,无法满足机械化单粒精量播种的要求,为了保证出苗率,只能采取穴播或者半精量播种,出苗后再进行人工间苗,这样做不仅浪费种子,还费时费力。我国的玉米育种适合于人工作业而不适于机械化作业,并且玉米的收获机械化效率更低,玉米机收损失大,也不利于玉米的机械化发展。

2.3玉米营模式制约着农机的推广与应用

当前我国玉米种植经营多数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模式,并没有达到玉米种植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分散经营并不利于大型农机具投入生产,并且不同农户种植出的玉米在品质和收获时间上不能达到一致,玉米收获机械很难大面积的连续作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的使用。一些农民对玉米的产量过多关注而对生产投入很少,重视度不够,常常以种植经验作为玉米生产的主要技术,并且对大型农机的使用需求并不强烈,致使农机推广间接受阻。

3 促进玉米种植农机农艺结合的有效途径

3.1技术方面

一是转变育种目标。培育适合机械化种植生产的玉米种苗,提高种子发芽率、净度、纯度,重视种子分级处理,对于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种子应选用相应型号的排种盘,以提高机械化精量播种效率;二是调整种植方式。在种植模式上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发达国家的种植基本上是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采用平作的方式并且行距保持一致,有利于玉米种植的高度机械化;三是优化收获方式。对于水分较大的玉米颗粒果实在进行机械化收获的时候应当注意不要增加脱粒功能,对于夏玉米的收获,要注意籽粒含水量多的玉米机械化收获不能增加剥皮功能,在夏玉米成熟的时节,秸秆仍显嫩绿时,可使用青贮型的收获机,从而提升秸秆的饲用价值,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

3.2管理方面

对于玉米种植的农机农艺融合问题单纯依靠农民的种植技术是不能有效实现的,还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政府的积极引导。国家应当鼓励各地积极开展农机农艺结合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并配以一定的资金扶持,对于玉米种植生产实现完全机械化的地区给予鼓励和适当的补贴,提高各地玉米生产机械化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可以开办地区玉米机械化生产示范点,加强推广玉米种植规范化、标准化和集约化,通过示范点的带动作用,调动农民优化种植模式参与的积极性,并加强对农民种植、机械化生产基础知识的普及,定期进行培训,改善农民知识结构,提高农民对机械化生产的认知,根据实际情况多鼓励农民采用机械化生产方式,促进玉米的高效、高质量种植,强化农机与农艺结合效果,逐步完善玉米种植体系的科学合理化。

参考文献

[1]孙铭远.基于农机农艺结合的玉米生产机械化系统研究.北京农业,2013,(12).

[2]李纪岳,陈志,杨敏丽,黄玉祥.基于农机农艺结合的玉米生产机械化系统研究.农业机械学报,2012,(08).

作者简介:刘云凯,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机械配置。

上一篇:阶梯式引导自学能力“四策略” 下一篇:强化农机购置补贴档案管理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