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引导自学能力“四策略”

时间:2022-07-12 03:39:33

【摘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数学教学来说十分重要,但自学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阶梯式上升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不同的自学阶段阶梯式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自学能力 阶梯式引导

“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色和亮点就是学生的“学”,即自学。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想让学生学得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但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阶梯式上升的过程,同样,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也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下面笔者针对不同的自学阶段来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

一、领读自学阶段――示范指导扶着走

学生刚刚打开自学的大门,踏进自学的世界,对自学的方法还不太了解,仅仅停留在把新课看一遍的层面上,需要教师亲身示范。教师可以专门开设自学方法指导课,给学生提供轻松愉悦的自学空间和充裕的自学时间,在课堂上,教师先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有选择地进行示范,让学生在模仿中慢慢积累,初步掌握自学的方法。具体方法可参考以下几点(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一)粗读:将新课内容看一遍,了解新课主要讲了什么。

(二)细读:

1.概念课

找出课文中重点字段,如红色字(一般是重点概念)、小精灵的提醒、人物交流的话等,把关键字词用不同的符号标出。

2.计算课

(1)读题列式:仔细阅读例题题目,分析题意,尝试列出算式,再对比课本例题所列的算式,看看自己列的算式与课本的算式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要思考课本例题的算式是什么意思,这样列的依据是什么,再仔细检查自己的列式是否正确。

(2)尝试计算:接着自己尝试运用旧知进行计算,再对比课本例题的计算方法,看看自己计算的方法与课本的方法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要思考课本使用的是什么方法,再检查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

(3)小结算法:将课本的计算方法进行梳理归纳,写在例题下面。

3.问题解决课

(1)阅读与理解:阅读问题,理解问题,从题目中获取有效的数学信息,用笔标记出来,对比人物的话,看看与自己的想法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2)分析与解答: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对比课本例题出示的方法,看看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要思考课本例题是怎么解决的,解决的依据是什么,再检查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

(3)回顾与反思:解决问题之后要将解决方法进行梳理和归纳。

(三)完成问题:尝试解决课本中提出的问题,如解决小精灵的问题和完善人物对话中省略的部分。

(四)完成练习:运用自学所得的知识尝试完成“做一做”的练习。

(五)提出问题:思考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可以是对知识点的疑问,也可以是自学方法的疑问。将问题记录在课本上。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可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在学生完成自学后,还可以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学的方法、心得体会或在自学时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碰撞思想的火花,不断吸收更好的经验,不断地进步。

当学生达到本阶段目标――会阅读数学课本,初步掌握阅读课本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时,就可以进入下一个自学阶段了。

二、适应自学阶段――自学提纲领着走

当学生初步掌握自学的方法时,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可以逐步提高,可以设计合适的自学提纲帮助学生自学。设计自学提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概念、公式;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③题意分析和解决方法。

例如,在自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自学提纲:①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的写法和读法是怎样的?请你举一个例子;②百分数有什么用处?③学习百分数时,你能联想到什么旧知?它与百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④你还有什么问题?

再如,在自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自学提纲:①生活中或数学中为什么要产生分数?②什么是单位“1”?③分数的意义是什么?④什么是分数单位?⑤你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自学完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将自己所学与伙伴们分享,从中体验到自学的乐趣。

本阶段的目标是使学生适应自学,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初步概括的能力。如果学生达到目标,就可以登上下一个阶梯了。

三、辅导自学阶段――牢记要点看着走

当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概括能力时,教师就可以把“自学提纲”这辆学步车撤走了。不需要再出示自学提纲,而是指出需要注意的要点,如本课重点是什么,蕴含着什么数学思想等具有思考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式(画表格、画知识网络图、画思维导图等)将单元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或尝试写小论文,以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挖掘优生潜力,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

例如,厦门市湖里区蔡塘学校陈雅煌老师展示的一节精彩纷呈的复习课――“圆柱巩固拓展”。这节课被佐藤学先生誉为“在亚洲中非常棒的教学”,佐藤学先生最赞赏的是这节课上每个孩子在这么难的挑战之下,都在认真地学习,而教师只是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几点要求:①基于以上梳理的内容,组内进行内容、方法、数学思想等方面的补充;②组内交流“快乐提升”第一题的不同解题思路,并尝试用字母表达“快乐提升”第二题的解题方法。接着教师就安静地守护着学生,看着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彼岸――尽管任务很难,但学生仍然不停地思考,不停地交流,慢慢地体会到自己解决问题的美妙体验。

四、独立自学阶段――放开双手自己走

这一阶段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l展学生的独立性,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学水平较高的书籍,让学生自由自在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笔者所在班就有几位这样的学生,他们已经进入独立自学阶段:有的学生自己买了《微积分入门》自学,还经常就不理解的问题来找老师探讨;有的学生研究奥数题,经常能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看到他们热烈讨论的身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的一生是受益无穷的,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这是一件艰巨而又需要时间磨炼的任务,只有坚持不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科学地指导学生,才能帮助学生登上乐学的顶峰,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361000)

上一篇:丹棱县生猪粪污还田种植生态水果模式调研及效... 下一篇:实施农机农艺完美结合实现玉米种植体系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