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贸易的国际经验对中国果业的启示

时间:2022-02-16 06:42:27

公平贸易的国际经验对中国果业的启示

摘要:公平贸易以保护小农户基本生活和发展权益为己任,是一种以缩减南北差距,消灭贫穷为目的的国际贸易形式,具有对话、透明、公平和尊重的特性。水果贸易在中国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水果生产和贸易也关乎广大果农的切身利益。虽然水果生产和贸易程度不断加深,但是果农的生活状况仍需要进一步改善和保障。

关键词:公平贸易;水果;果农权益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163-02

一、公平贸易及公平贸易运动

公平贸易运动是全球化背景下更具社会经济责任的贸易潮流,从20世纪40年起到现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当前非传统贸易组织开始大规模联盟,其标识是公平贸易标签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公平贸易商品的销量大大提高,辐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曲如晓、赵方荣,2009)。

公平贸易运动发展很迅速。2007年,公平贸易已经涉及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58个国家的150万个小生产者和农民,全球公平贸易商品销量达到36.2亿美元,并且以47%的年增长率持续增长,其产品已经从开始的手工艺品扩展到了咖啡、可可、糖、茶、香蕉、蜂蜜、棉花、酒、鲜果、巧克力和鲜花等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到2008年6月,全球已有750万生产者及其家庭享受了公平贸易提供的基础设施、技术支持和社区服务,而且这一运动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小生产者和农民带来福利。

二、公平贸易的国际经验

公平贸易能使三方受益(马述忠,2007)。其中最主要的受益者是发展中国家的小生产者和农户。他们不仅得到了维持生活和发展的价格,而且公平贸易弥补了信息闭塞、技术落后等缺陷,解决产品市场之忧。公平贸易组织还帮助当地优化社区条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公平贸易运动认为,为发展中国家的小生产者提供能够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稳定价格,对其脱离贫困至关重要。除了保证基本价格之外,公平贸易还努力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为处于劣势的小生产者和农民提供一种有别于救济的可持续保障。其次还有消费者和环境。消费者在消费中坚持了道德准则,体现了其价值观,而且可以放心购买高品质的安全产品。而可持续的模式进行耕种和生产有助于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鼓励无害生产种植管理。这响应了环保这一时代主题,与西方消费者倡导的环境运动相得益彰。

公平贸易运动的发展离不开西方消费者对公平贸易理念的认可和对公平贸易运动的支持。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人正参与到公平贸易之中。据英国媒体报道,过去十几年来,英国消费者购买的公平交易产品总值以每年40%~90%的增长率快速递增,“伦理消费”已经逐渐成为英国社会的主流。2003年,英国“公平贸易”产品的零售额逼近1亿英镑。“公平贸易”的商品也从一开始的咖啡扩大到130种商品。2006年,英国“公平贸易”产品零售额已经达到2.9亿英镑,成为全球第一大“公平贸易”产品市场。随着公平贸易为更多的人所知,它不再只是消费者或者公共贸易组织的自发运动,越来越多像星巴克这样的跨过公司的参与,公平贸易也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欧洲各国的公平贸易运动蓬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1994年,欧洲委员会发出了支持公平贸易、缩短南北差距的呼声。2004年,欧盟通过了《农产品链:独立与贫穷》的行动议案,特别提出公平贸易运动是更具社会经济责任的贸易形式。2006年6月,欧洲议会通过关于公平贸易的决议,承认公平贸易的益处,提议为促进公平贸易的发展做出努力。公平贸易的立法陆续提上欧洲各国议会议程。

同时也有越来越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组织和个人参与到公平贸易之中,并从中获利。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参与公平贸易的农民是最大的收益全体。这些国家的农产品面临相似的处境。贸易自由化政策大行其道,而关税消减计划只是贸易自由化政策的一部分,由于补贴的存在,真正自由的市场并不存在,这些国家等待出口的农产品其实都面临着不公平的国际竞争。中国有一些产品已经加入公平贸易运动,中国农民正从中受益。江西省婺源茶叶一直是中国绿茶出口基地,欧洲消费者的任何压力行动都可以迅速经国际供应链转移给婺源茶农,因此婺源茶农在生产链中地位尤其被动。2001年,大鄣山有机茶农协会通过了公平贸易认证申请,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FLO标签认证的会员单位。目前有4 000多农户加入该协会,参与人数超过2万人。公平贸易茶叶消费者自愿多偿付每斤0.5欧元~1欧元的额外费用,成立共同发展基金,经过民主协商,决定基金的使用。此基金的性质是补贴农户,协会在供应链中不存在损失,而保证了市场份额,增加利润。截至2005年,协会共获得57 000欧元。所有成员都有权力参与协会计划和项目的制定,通过共同决策,他们将资金分配到教育、小额贷款、岗位培训、购买设备等方面。公平贸易不仅提高了当地茶农的收入,而且保证了他们民主决定发展方向的权力,为其进一步提高收入、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中国水果贸易的现状

首先是中国水果质量不高、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低下以及营销能力不足。中国果业的生产模式决定了这一基本形势。中国农业以分散种植的小农经营为主,大多数果园不成规模,果农的素质也比较低。这些因素都限制了中国果业栽培、育种及防病虫害等技术的更新和推广,还导致农药使用的不规范,给果品带来负面影响。

分散的种植不仅难以保证水果质量,而且难以提供有效的果园管理和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直接影响了水果的产量和质量。采后处理水平低也是限制出口的因素。水果收获期集中,如果采后处理技术落后就难以长期向市场输送鲜果。小农经营模式不利于集中处理采后水果,造成我国进行采后分级、打蜡、包装等处理的水果占总产比例极低,每年在储藏、运输等环节中变质的水果比例达20%左右。很多果农在收获后等待销售的过程中,只能眼睁睁看着水果烂掉。这一部分消耗分摊到水果生产成本中,减弱了我国水果的价格优势,难以保障果农的收益。

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为了保护本国农业和农民的利益,各国对农产品进口的限制十分严格,特别是不易保鲜的水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由于受到自由贸易条款限制,世界范围内关税水平大幅下降。关税已经不是中国水果出口的主要壁垒,发达国家另辟蹊径,加强非关税壁垒的设置,其中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层出不穷,水果质量评定程序和质量认证制度日益严格和繁杂,都成为了限制我国水果出口的瓶颈。“美国目前有55种认证体系,如产品安全认证体系UL、FDA标准、HACCP计划等具有较大影响的认证体系。质量认证的治理体制是自由分散的体制,没有统一的国家质量认证治理机构,政府部门、地方政府机构、民间组织都可以开展质量认证工作。”

跟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水果市场不够健全,研发、生产不能向市场看齐。农村信息渠道不通畅,无法及时有效的把握市场供求变化。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种植模式导致了信息闭塞,果农只关心生产,不能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农村中也没有积极有效的营销和信息沟通组织,因此大多数果农只能独资进入并且面对市场。果农是水果产业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参与市场博弈时的话语权极其微弱。采后水果难以保存,而小本经营使他们极其希望收回资金以保证下一年生产的顺利进行,这也造成了中国果农的谈判效率低下,无法保障自己的权益。这也是“果贱伤农”在中国屡见不鲜的原因。

四、公平贸易对中国果业的启示

之前有很多研究涉及对中国果业现状和发展到分析,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大部分都提出要大力推广水果优良品种;努力提高水果生产和管理技术水平;致力提高国内水果品质;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及中介组织的协调作用;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水果生产、采摘、包装、运输、贮藏和加工标准;改善中国果农种植结构;实施出口水果品牌化战略。但是一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多个部门的紧密配合,单凭政府、企业或者农户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根本的转变的。而公平贸易模式就可以帮助完成整个产业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的对接,不仅提高了产业的效率,而且可以保证产业利润不是被中间环节榨取,确保农户生活品质的改善。

公平贸易可以保障小规模农户的利益。公平贸易标准要求参与组织和个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其中包括对小规模生产者劳动自由、劳工条件、就业条件、获得溢价、民主决策和教育发展等权力的保障;要求参与方经济和环境同步发展。

公平贸易是一种交易规则,这个规则联系水果种植、管理、加工、营销、运输和销售各个环节,以符合公平贸易条件、参与公平贸易运动、服从公平贸易条款的第三方组织为轴,将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利用完善的制度规范约束从生产到销售的各阶段,并且参与利润分配。这一方面避免了小农户直接参与议价和销售要面临的缺乏谈判能力的尴尬;另一方面提高了果农的素质和生产技术,以更低的成本引入市场信息,完成市场两端对接,使小规模种植的农户对销售没有后顾之忧,集中精力为市场提供更高品质的水果,也有利于国内水果产业结构的调整;最重要的是,对于农户来说,他们不仅规避了市场风险,而且通过与第三方的协议可以保证获取一定比例的收益,和支配公共发展基金的权力,而这些都有公平贸易组织给予监督和管理。

上一篇:嘉兴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实践 下一篇:基于采购层面的库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