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童真童趣 激发创造潜能

时间:2022-02-15 02:54:53

保护童真童趣 激发创造潜能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为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理应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过程,我们必须在教学活动中,给他们创造想象的天地,引导他们多角度地观察,发展创新思维,让他们在思中求异,在思中求新。下面我就如何保护童真童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新的兴趣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而兴趣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常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产生一些奇妙的念头。天真烂漫的天性使他们的思维不受束缚,他们的突发奇想常孕育着创造的火花。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不要以标准答案或自己的理解捆住学生的思维。由于某种因素的触发,或某一时刻灵感的迸发,学生的思维就会闪现出创造性火花。老师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应多鼓励、引导,不要批评,否则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增强其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探索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求异思维,勇于提出疑问是打开创造之门的钥匙。多角度思考问题,能使思维更深入,了解更透彻,运用更灵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从小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思考、敢提问的创新能力。不管学生的问题是稀奇古怪的,还是幼稚可笑的,教师都不能轻易否定,而要正确引导,耐心释疑。

质疑、解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小学生是天真的,对世界充满好奇,常会提出许多奇怪的问题,教师应尊重学生,改变以往“牵着孩子鼻子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然后师生共同探索。

教学《大禹治水》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课文开头、中间都称主人公为“禹”,而结尾却称为“大禹”呢?我灵机一动,就以“禹”为什么成了“大禹”为主线组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生积极参与,我轻松、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不仅要给他们提问的机会,还要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

在读题后发问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读题后发问就是让学生在接触课题后,根据题目发问。学习《云房子》一文时,学生在读过课题后提出:云房子是谁造的?云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提出问题后,我让他们带着问题从课文中找答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教师注重了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变得爱提问,也善于提问,而发现问题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开端。

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囊括着一切。科学家因为有了想象力,才会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所以,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低年级学生对教材中的童话故事很感兴趣,针对这个特点,我以小学语文教材为基本教材,以儿童喜爱的童话为补充内容,让儿童在听童话、读童话、说童话的过程中发展创造性思维。我让儿童边听故事边想象,在讲完故事后,我常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比一比看谁听得专心,谁的想象力最丰富。在阅读指导课上,我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如我用音响、图画、表演、说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用问题引发想象;根据对话,让学生想象童话里人物说话时的心理、神态,再让学生进行表情朗读,努力读好人物说话时的声调、语气,从而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这些大胆、形象的想象,激起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今学生可以通过电视、网络、书刊等媒介获得信息,学到许多知识。现在的科幻片、动画片满足了学生爱幻想的心理需要,他们更爱问为什么了。通过储存在大脑中的想象力,学生有了大量新奇大胆的创新成果,更有信心了。所以,教师要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价值

在教学中,老师要抓住小学生爱动的特点,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活动中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凡能让学生操作的,老师绝不能代办,而应让学生自己实践、体验,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能力,从而实现其创造价值。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改革,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从保护童真童趣的角度出发,耐心地教学生提问和思考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责编 莫彩凤)

上一篇:四招破解三角形作高的难点 下一篇:语文课堂,给学生多一点质疑问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