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播媒介多元化与中国戏曲发展

时间:2022-02-15 01:17:51

浅谈传播媒介多元化与中国戏曲发展

[关键词]传播媒介;戏曲发展;影响;冲击;自身发展

一、多元化传播媒介对戏曲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戏曲利用现代媒介的传播现状

虽然中国戏曲在今天的大众传播领域中已经不再呈现出鼎盛的局面,但是依然没有在媒介多样化的今天退出历史舞台,依然积极地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为自身发展做着努力。例如北京信报的《梨园周刊》,刊登各种与戏曲相关的信息,包括戏曲学术探讨、戏曲界大事报道、戏曲演出跟踪报道与评论、戏曲演员的专访、戏曲票友收集等广泛的内容;北京人民广播电台FM97.3(体育台)每个工作日清晨6点钟准时与听众相约在《我爱国粹栏目》,有戏曲剧目的介绍和欣赏,也有戏曲人物访谈等内容;中央电视台的戏曲频道更是家喻户晓,节目形式也更多样,受众群也最广泛;互联网上的戏曲作品网站和戏曲论坛,都在尽可能以高覆盖率在传播着戏曲的相关信息。 这些传播媒介的使用无疑都对戏曲的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二)传播媒介对戏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众多传播媒介,包括像电视、互联网这样高覆盖率的传播媒介,被戏曲传播者所利用,力图清除每一个戏曲传播的死角,必然会对非戏曲受众群产生一定被动接受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一定范围内扩大了戏曲受众群,也对戏曲知识的普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另外,像电视和互联网这种不受地域限制的媒介形式,可以对戏曲演出进行实时转播,满足了剧场之外、远离演出地点的受众观赏的需求,因此扩大了每场戏曲演出的观众数量,而且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地进行反馈和交流,也促进戏曲传播者根据反馈的资料改进传播方法和技术手段,戏曲传播质量或许会呈现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势。当然,一些复杂的需要反复研究思考的信息,可以借助报纸媒介实现传播,而在视频不方便实现的时间和地点,广播又可以弥补这样的缺憾。也就是说,多元化的传播媒介恰好织成了一个传播网络,媒介间互相取长补短的传播方式,无疑大大提高了戏曲的传播质量,对戏曲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媒介多元化对戏曲发展产生的冲击

传播媒介多元化像一把双刃剑,给戏曲发展带来益处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传播媒介多元化为戏曲传播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曾经戏曲的传播主要靠舞台,从早期的名角挑班,到茶楼戏院,再到规范的剧场,主要靠演出来进行戏曲传播,方式渠道极其单一。如今媒介多元化发展,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看似给戏曲传播带来了春天,但是在这种媒介多元化的形势下,戏曲的受众却出现了多元分流的现象。在舞台演出的传播方式虽然单一化的历史进程中,曾经聚拢了众多观众,而如今传播渠道如此丰富,为什么戏曲的受众却出现了流失现象呢?

这是因为传播媒介的丰富多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戏曲的传播与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非戏曲信息,特别是大量艺术、娱乐信息。这些和戏曲传播一样借助传播媒介进行传播的其他形式,对戏曲吸引受众的能力构成了威胁,而这种非戏曲信息往往又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以电影为例,首先它的诞生就是伴随着影像媒介,就像用母语讲话一样,电影用影像媒介表达自己,与戏曲相比则更加得心应手。电影需要强调真实性,镜头语言则可以很好的再现真实,而戏曲则要强调虚拟性,用镜头语言进行表述无疑是很困难的。另外电影可以用科幻、特技等先进的媒介技术手段增加渲染力,紧张的情节、悬念的设置、多条线索的埋植、震撼的音效都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而戏曲那种重形式、情节简单、人物善恶分明的形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人的“重口味”,因此导致了戏曲受众向其他艺术形式的流失。即便在1905年,我国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是选取京剧形式和传统戏曲故事,也只能算做是我国电影史上的开山之作,在戏曲传播领域,这部戏曲电影似乎作用并不大。而且,戏曲诞生之初就是剧场艺术,讲究的是虚化、美化和诗化。相比电影,用现代传播媒介来传播戏曲,即便转播再即时或剪辑后的画面再完美,都必定会限制它原有的艺术魅力。

媒介多元化带来了潮涌般的信息,导致现代的快餐文化。人们不喜欢拖沓冗长的东西,更喜欢快节奏、实用、有层次有质感的东西,艺术也是如此,因此戏曲的慢节奏、高台教化,扁平的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逐渐不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逐渐远离了现代人的平均价值取向。这样,就导致了受众向自己审美取向引导的方向流动。

三、戏曲如何利用现代传播媒介促进自身发展

戏曲传播要正确把握媒介功能和传播媒介的发展方向。媒介有三种功能,分别是监视环境,联系社会各部分,传承社会遗产。[]其中传承社会文化的功能尤为值得重视,戏曲要发展,无非是为了完成一个历史文化传承的使命,因此当运用各种媒介传播戏曲的时候,不能单纯地为了收视率,迎合大众口味而去滥改戏曲。有的节目为了满足更多受众欣赏习惯,而把戏曲改成和流行歌曲、影视、甚至小品很贴近的“新”戏样式,这样的改变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收视率,但是戏曲真正的内涵却被忽略了,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发展,首先都要立足于自身特点的挖掘,同时再去借鉴一些其他艺术形式的长处,这样,戏曲要想利用大众媒介进行戏曲的传播就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认真分析每一种媒介的特点和规律,互相借鉴,优势互补,最大限度的发挥传播效果。

戏曲传播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介,它具有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融合的特点。新媒介资源丰富化,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互联网等新媒介技术可以为大面积跨国传播乃至全球传播提供条件。这样,中国戏曲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可以将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这对我国戏曲事业的发展具有无比重大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传媒时代的今天,戏曲的发展和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已无法分割,戏曲的发展需要借传播媒介之力。但不意味着只要运用好了这些传播媒介,中国戏曲就会繁荣发展,戏曲又一次鼎盛的时代就会到来。中国戏曲还是应回归到剧场文化,技术再发达,电视、互联网再能再现现场,都无法取代现场表演的根本魅力。

所有的媒介都只是辅助的宣传,戏曲发展的根仍然在舞台,只有舞台上“扎实”了,观众开始回归剧场,借助媒介传播的信息才会更有效力。因为戏曲从诞生之日起就属于舞台,它的生命就在舞台上。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最终还要源自戏曲自身的魅力。

上一篇:成本会计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 下一篇:关于彩礼返还若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