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演示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2-14 11:33:56

浅谈演示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要:演示实验作是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教师进行言传身教,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不可忽视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演示实验;能力培养;科学态度;探究兴趣;观察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化学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帮助学生获取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基本、最直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能力掌握知识,它的独特性不可取代。因此,做好演示实验对于培养学生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重视演示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传。”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对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演示实验是开展模拟人类研究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要重视自己的示范作用,要有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格规范的操做程序,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用“身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在进行O2的制备演示实验时,按顺序安装连接装置后,将导管伸入水槽中,微热大试管就会观察到导管出口有气泡产生,最后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导管处出现倒吸现象。规范的操做才能得出装置不漏气的结论。看似简单可以忽略的倒吸现象却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有教师平时试验台上干净整齐的仪器摆放、装满待学习气体的集气瓶口的向下或向上放置、实验时药品用量取用的多少、废液的处理等举动,无一不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的指导。因此,利用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无形的有意识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视演示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演示实验现象直观、生动、明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喷泉实验―氨气的溶解性验证中,当教师轻轻挤压胶塞上装水的胶头滴管,打开连接集气瓶与烧杯的长导管上的止水夹,红色的喷泉一触即发。课堂“沸腾了”,学生激动,新奇感难以言表。为什么能产生喷泉呢?产生喷泉的条件是什么?哪些气体还可以产生喷泉呢?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交流,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得出结论压强差是形成喷泉的重要原因。将实验装置由少量水进入烧瓶改进为使烧瓶受热让气体进入水中,并且联想到只要找出相应易溶的溶剂,任何气体都可以做喷泉实验,例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可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

三、重视演示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始,是获取知识的一种基本能力。观察能力对于学习化学的人而言,就好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进时的指路明灯。达尔文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青少年身心特点是好奇心强,容易浮躁,缺乏认真思考观察的能力,容易滋生浮躁的心理,对周围的事物疏于观察,对知识的学习只要求其表不知其里,缺乏目的性和坚持的毅力。

化学变化过程伴随着颜色、形状、气味的变化,新物质的生成光、电、热现象的发生,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信息的影子随处可见,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素材。

例如,在用KMnO4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的演示实验教学中,由于已经学过基本操作,教师也演示过铜片在空气的加热方法。因此,引导学生复习回忆加热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后,将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归纳为:查、装、定、点、收、利(茶庄定点收利熄),指导学生完成演示实验,学生通过动手操做近距离的接触实验,对于棉花的作用及各步操作的具体原因都会在观察中找到答案。

例如,在钠的化学性质教学中,由于钠与水反应剧烈,实验现象变化快,信息多,学生被变化的现象吸引得兴奋异常,此时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进行交流,讨论,相互补充,不断完善。然后,教师又可以顺势提出问题,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什么生成?让学生分析推理再实验证明。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除了看到预期的现象,还有细心的学生会发现除了生成蓝色Cu(OH)2,还有少量黑色固体。“它们是铜吗?”教师提出问题,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最后教师要对于细心观察的学生给予积极鼓励与表扬,也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化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其规律。如何尽快使学生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达到提高能力。强化演示实验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无声教育,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俊明.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270-271.

2.张文华,童建军.化学实验教学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参, 2008(6)7-8.

上一篇:管窥现阶段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下一篇:城市农夫:上班族的乐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