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2-14 07:11:18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 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类专业本科学生为样本,以学生创业意愿为因变量,从学生个人的人口统计特征、企业家精神、所感知的外部资源三方面出发设计一系列自变量,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创业比赛经历在没有考虑外部资源时对创业意愿有显著正面影响。企业家精神中的创新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竞争意识对创业意愿有积极影响,外界的资金筹措、创业知识获取难易、有无创业榜样及创业政策支持对学生的创业意愿都有显著积极影响。外部的影响显著大于企业家精神的贡献。

[关键词] 创业意愿;企业家精神;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F7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2-52-5

Analysis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Affecting Factor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Accounting Majors i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Hu Xiaohong Wang Xiuzhi Yang Xiaoyan Li Mintun

(School of Business,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20)

Abstract: Using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accounting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as samples, with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s dependent variables, a series of in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design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individual student demographics, entrepreneurship, and perceptive external resources.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entrepreneurial competition experience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when considering no external resources. Innovation ability, resource allocation ability and competition awareness of entrepreneurship had positive impact,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nd external financing, entrepreneurial knowledge acquisition difficulity, the availability of entrepreneurial role models and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support for student entrepreneurs all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s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External influences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entrepreneurship.

Key word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ability

创新创业活动,关系着国家的经济结构优化及全球竞争地位。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生力军,肩负重要责任,应当发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进取精神,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提到:自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之后,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5届的3.0%,但总体比率还比较低[1]。关于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有不少研究(段利民、杜跃平,2012;高静、贺昌政、刘娇,2014;彭正霞,陆根书,康卉,2012)[2-4],但未见对会计类专业的聚焦分析。《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会计类同学是最容易就业的群体之一。是否容易就业就缺乏创业意愿?创业意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有待研究。

1 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操作化

创业意愿是潜在创业者对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2]。而创业行为是意愿的外在表达,黄兆信等认为创业行为并非简单地开办属于自己的企业或从事某种冒险性的行为,它要求的是知识、想象力、洞察力、创造力、实践能力,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热情,对环境的适应等一系列能力的综合运用[5]。全球创业观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简称GEM)自1999年开始一直致力于研究全球范围内的创业行为,并证实了在全球范围内,都普遍存在创业者对机会的捕捉,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这一现象;但是机会与创业之间的转化,还依赖于个体属性、社会价值观以及创业生态系统。GEM的创业生态系统(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指影响创业的环境要素,主要包括11 个要素,即创业融资(Entrepreneurial finance)、政府政策(Government policy)、税收和官僚体制(Taxes and bureaucracy)、政府程序(Government programs)、校内创业教育和培训(School-leve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raining)、离校创业教育和培训(Post-leve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raining)、研发转化(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ransfer)、商业和法律基础(Commercial and legal infrastructure)、内部市场动态性(Internal market dynamics)、物理和服绽嗷础设施条件(Physical and services infrastructure)、文化和社会规范(Cultural and social norms) [6]。段利民等基于GEM模型对影响中国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外部环境进行研究,发现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教育和培训、研发转移和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显著[2]。高静等以重庆的大学生为样本,指出影响大学生创业倾向的最主要因素是创业者特质、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其中创业者特质指的是资源获取能力、风险承担能力、创新能力、做事态度积极[3]。彭正霞等以西安大学生为样本,研究了个体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学生具有较强烈的创业意向;大学生的创业态度、感知的主观规范、创业自我效能、创业能力和创业经历等个体因素对其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与社会环境因素相比,个体因素对学生创业意向的解释力更大[4]。

这些学者的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本研究提出影响创业意愿或行为的要素有三大类:个体人口统计特征因素、企业家精神和对外部资源的感知。

1.1 个体人口统计特征因素

个体的人口统计特征对创业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有性别、年龄、创业经历。本研究中被试均为19-20岁,所以只控制了性别和创业参赛经历两个变量。

1.2 企业家精神

在创业中最核心的动力是创业精神,也称“企业家精神”。创业者通过创新的手段,将资源更有效地利用,为市场创造新的价值的过程[7]。心理学从创业者心理素质的维度上来分析创业精神的构成要素。如麦克利兰强调了企业家精神的要素构成包括成就需求、自控能力、高风险倾向和对不确定性的容忍;戴斯、兰普金和科维纳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创业精神包括五个要素,分别是自主性、创新性、行动领先、风险承担和竞争积极性[8]。

参考上述研究,并结合学生对身边创业同学特点的访谈,本文提出大学生企业家精神的6个构成要素: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竞争意识、冒险意识和身体素质。是企业家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企业家的本质就是创新;喜欢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目标;总是考虑用新的方法发展业务;用新的方式来解决老的问题。资源整合能力指整合小组内部的人、财、物。其他维度的含义见使用的测量语句表1。

1.3 感知到外部资源

根据上文文献中的研究成果以及大学教育中可以操纵的变量,本文选取政策支持、金融支持、创业知识支持和创业榜样的激励等四个方面来进行操作化。使用的测量语句见表1。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2014级财务管理专业两个班、会计专业和审计专业各一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有学生180名。其中男生39人,占21.7%;女生141人,占78.3%。有参加过创业比赛的27人,占16%。

2.2 研究工具

调研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大学生的企业家能力测试,包括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竞争意识、冒险意识和身体素质。

第二部分是感知到所能获得的外部支持,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创业知识获取、创业的榜样。

这两部分采用5点里克特量表计分的方式,其中5=完全符合,4=比较符合,3=不确定,2=比较不符合,1=完全不符合。

第三部分是人口统计特征,包括性别、家庭背景、父母学历、月消费、是否有过创业、是否参加过创业比赛等信息。

2.3 研究实施与数据收集

调研于2016年6月14至6月16日实施,该周为本学期最后一次教学周。采用纸笔测试方式,由《市场营销学》课程组任课教师发放,共发放问卷180份,剔除无效和缺失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69份,有效回收率接近94%。具体调研程序如下:在最后一次课结束时进行。首先任课教师简要说明调研目的,请同学们给予支持和协助,接着任课教师对填写要求进行指导,然后被试开始填写问卷,整个测试总计约10分钟。认真完成的同学,将在《市场营销学》课程平时成绩上增加5分的奖励。

3 数据分析及结论

全部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操作上因变量“创业意愿”的取值为问卷中三道题的算数平均数,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0.75,认为测量可靠。自变量中关于企业家精神和外部环境因素均采用项目问题的均值,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大于0.80。创业意愿的各个问题项及各个自变量的问题项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首先创业意愿的各问题项的均值在2.70左右,小于均值3.00,表明会计类专业的同学创业意愿较低。各自变量的均值均大于3.00,表明会计类专业的同学在企业家精神各个维度表现较好,对外部环境的支持也有较多认知。

各个自变量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用分层回归进行分析,得到表2关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回归结果。模型1中自变量为性别和是否参加过创业大赛,其中性别差异不显著,有创业大赛经历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显著强于没有的学生。是否有创业大赛经历能解释创业意愿总变异的3.6%。模型2中自变量增加了学生的自身企业家精神要素,此时模型2的解释能力上升至16.6%(R2=0.159, p

4 讨论与建议

4.1 激发会计类专业学生的创业热情

广义的创业教育是一种创业素质的培养,其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自我创业的精神和技能、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方法以及主动适应社会的就业观念和心理品质[9]。我们的文化会影响学生的就业选择,似乎生活中父母对孩子就业的期望更趋于保险而不是冒险,更倾向于守成而不是创新。对于资源的配置更涉及对人、财、物、信息的洞察和理解,而多数学生从课堂到课堂,从书本到书本,还缺乏对社会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因此,要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企业家精神,成为勇于担当的社会企业家,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社会问题。

从高等教育的视角来看,我们可以让会计类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创业团队中独特的优势。会计专业是商科中具有技术含量的学科,综合运用会计、财务管理、审计、金融、管理、营销等知识,可使创新创业更成功。从数据来看,会计类专业同学的企业家精神对创业意愿的贡献只有15.9%,远远低于外部资源的36.5%,说明会计类大学生身上的企业家的潜质还须进一步激发,尤其是创新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冒险意识三个变量对创业意愿有显著积极贡献。

4.2 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

创业和专业的融合需要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可及积极行动落实到课程教学中,这样课任教师才可能把创新创业的训练带入课堂。如我们《市场营销学》课程组就设计了创业的小组作业,学生自由组队,从身边观察入手,周围人在生活中遇到哪些难题?如何解决?如果没有解决,为什么没有?可以商业化解决吗?小组作品不仅可以通过课程学习不断完善,也可以通过作品加强对营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当然小组作品还可以参加学校的创新创业比赛。虽然参加创业比赛的经历和其他变量放在一起时,这个变量的作用不显著但其单独对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创业企业的案例,也请创业的师兄师姐和同学交流。当然不同学院之间也可以展开协作活动,如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在为校内其他学院开设创业课程的同时,与其他学院开展创业教育合作,将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过程中。如斯坦福大学从2001年起推出“生物医药产品设计”项目,该项目通过商学院、医学院和工学院的合作,将学术创新与市场紧密结合,旨在培养生物医药创新人才,目前该项目已培育出13家企业[10]。

4.3 提升会计类本科生对外部资源的感知能力

本研究数据分析表明,对会计类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起重要作用的是外部条件。创业知识的获取和储备、资金筹措、创业榜样和政策支持都对创业意愿有显著积极影响。如何有效协同这些外部资源,并让学生感知到这些资源,是一个的重要课题。符惠明等提出江南大学的创业教育成功的要素之一在于有效联动外部资源,该校和周边的12个国家级、省级科技园和产业园合作,基于专业构建了集“教学、实践、孵化、研究”于一体的创业教育链。整合盘活多方资源,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1]。蒋开东等认为宁波市政府为大学生创业者建立的创业公共服务信息网提供的“一站式”服务有很好的效果,该网站提供创业资讯、政策法规、融资信息、业园区、开业指导、创业项目库等全方位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12]。从已经取得建设成果的地方来看,无论是学校还是政府,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体来整合政府、企业、社区、大学、家庭等各种外部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融资服务、政策支持、创业知识等外部资源。

参考文献:

[1] 张恩.大学生毕业即创业比例连续5年上升[N].每日商报.2016-07-19.

[2] 段利民,杜跃平.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兼对GEM模型的再检验[J].技术经济,2012(10):64-70,97.

[3] 高静,贺昌政,刘娇.基于SEM模型的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来自重庆的实证数据[J].教育发展研究,2014(1):57-62.

[4] 彭正霞,陆根书,康卉.个体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75-82.

[5] 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7.

[6] 全球创业观察[EB/OL].http:///report.2016-07-18.

[7] 谷力群,佟雪莹.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创业精神培养研究评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36-39.

[8] 盛南.企业家精神的构成要素与阶段发展模型:兼论浙江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困境成因[J].技术经济,2006(6):10-13.

[9] 邬展霞,张晓岚,李琳.会计高等教育与多层次创业目标的嵌入与融合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58-61.

[10] 王晶晶,姚飞,周鑫,等.全球著名商学院创业教育比较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1(7):80-86.

[11] 符惠明,朱飞,秦永和.开阔视野 探索创业教育协同创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3(13):29-30.

[12] 蒋开东,朱剑琼.大学生创业导向的高校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54-58.

上一篇:土木有基,一流长久 下一篇:智道董事长薛兴敏∶致力软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