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全面超越台湾

时间:2022-02-13 07:08:57

早在2004年,笔者在台湾出版的《超越台湾――粤台经济比较》中预言:到2008年,广东的GDP会超过台湾,从而跃升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很不幸,此书随即招来一片骂声,其中骂得最有道理的是:“广东的人口是台湾的4倍,还好意思说GDP超过台湾?”的确,在2008年,广东的常驻人口是9500万,台湾是2300万,广东是台湾的4倍。因此,广东GDP超过台湾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广东的人均收入、人均财富以及社会幸福感要赶上或超过台湾。

人均收入要赶上台湾

目前粤台两地的人均收入是多少呢?笔者有一组“官方”的数据:在2009年,广东省的城镇居民,不分男女老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21,574元;农村居民,也不分男女老少,人均纯收入是6,906元。同年,台湾的非农居民,人均可支配所得是271,274元新台币(约合60,000元人民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所得是194,671元新台币(约合43,000元人民币)1。如果我们能从现在开始,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用十年的时间让广东的人均收入翻两番,就有可能赶上或超过届时的台湾。

在2000年,广东的GDP是9,662亿元人民币,2005年是21,701亿元;到2010年,估计超过43,000亿元,十年就翻了两番。今后十年,广东的GDP还能不能再翻两番呢?笔者认为完全有可能,因为今天的广东还处在一个模索与改革的阶段,它还没有正式“发育”呢。

虽然GDP不等于人均收入,但GDP是增加收入的前提。按西方最流行的观点,GDP=家庭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在公有制为主的体系下,如果我们的人民政府再节省一点,房价再压低一点,多进口一点便宜的生活消费品,我们的家庭消费不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快速增长了吗?

在台湾,2008年的“民间消费”(相当于我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当年GDP的60%,投资(相当于我们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21%,政府购买占12%2。然而,2009年的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GDP的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34% 3。

假定:到2020年,广东的家庭消费(再假定家庭收入全部用于家庭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上升至60%(只是今天台湾的水平),同时估计广东的GDP成功地翻了两番,增加到180,000亿元;这样,广东的家庭消费总额就可以达到108,000亿元,分配到每一个人应该有108,000元4,就算可支配收入占其中的80%也有86,400元,若按6:1的汇率折算,约合14,400美元,还算可以。在台湾,2009年的人均可支配所得是265,750元新台币 5,乐观估计从现在到2020年每年增长5%,到2020年其人均可支配所大约在14,400美元左右6。

广东经济能不能再翻两番?

从长期看,广东的投资必须要降低到一个合理的比例,否则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可能翻两番。现在的问题是:一旦降低了投资比重,广东还能不能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呢?在回答此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几组数据。第一组数据是:从1999年至2009年,广东GDP平均每年增长15%,而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每年增长16%,两者基本接近。这说明广东投资效益的黄金期已经过了。虽然还没正式进入递减期,但已经到临界状态了。因此,广东急需更新或开拓新的增长原动力。第二组数据是:从1999年到2009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平均是31%(美国约16%7),其中最低的是29%(2001年),最高是34%(2009年)。可见,广东的投资力度空前巨大。对一个后进者而言,加大投资力度本无可厚非,问题是能否持续?第三组数据如下图所示:

很显然,广东最大的一项投资不是投向能发展生产力的那些领域,而是投在房地产上面去了。2009年有31%的投资(10%的GDP)凝固在房地产上,只有23%(或相当于当年GDP的8%)投放在制造业。房地产确实能产生部分GDP及增进表面的繁荣,但能否增加经济的财富及人民的幸福感则不敢妄加评论,因为房价翻倍以后会即时吞噬人民的储蓄和未来的收入,挤压其它民间消费,引发恶性通货膨胀。第四组数据是:2009年对制造业的投资只增长了可怜的1.7%,2008年是9.5%,2010估计是8.9%。从2008年开始,广东一方面高叫产业要“升级换代”、“腾笼换鸟”、“盖新房娶媳妇”等;一方面却大幅压低对制造业的投资。这太令人惊诧了,难道广东想步香港之后尘?

综合上述四组数据,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未来十年广东的路径:投资在GDP中的比重肯定要压低,如果按以前的做法,肯定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后劲。但是,如果我们能及时调整投资方向,把有限的投资优先投向那些能产生先进生产力的部分,保证制造业每年以13%左右的速度增长,加上农业的改善及服务业的成熟,广东的经济规模就有可能在未来的十年内再翻两番。

加大对现代制造业的投资

对现代制造业重视不够、自主投资不足是广东迫在眉睫的重大隐患。广东制造业的人均物质资本本来就不多(大约是22.5万元,台湾大约是160万元8,请注意,台湾还没有理想中的现代制造业呢)。制造业中的人均物质资本是指一个工人在他工作时能动用的设备、材料等之价值。人均物质资本是衡量制造业档次的一个重要指标。广东制造业要想“升级换代”,必须加大对制造业的投资,这是一个硬指标。因此,未来十年广东不但不能降低对制造业的投资,还要大幅增加。最理想的状态是:把GDP的10%至12%(现在是8%)投在制造业,特别是那些先进的制造业。

广东制造业是否继续沿用过去20多年那条发展路子吗?肯定不行。很幸运,广东的决策层早已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采取了措施重新规划未来十年广东制造业的路子――建立先进的、现代化的制造业体系。大方向是对的,但有几个重要的顽疾仍然没有透彻。第一,不能自主地固定产业链。第二,没有重视具有地缘优势的产业。第三,没有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洋为中用”的原则;没有主动积极扶植自己产业的“根”。第四,不敢断然抛开“香港情结”,大胆主动地与欧美先进生产力直接接轨。第五,不敢坦承内地某些产业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等。

要对农业实行大规模补贴

考虑到广东的农村人口的比例超过30%,而农业GDP的比重只有5%,这种巨大的落差注定广东要采用一种非常手段来提高农民的收入。得能快速扭转农村农民落后状况最直接最有效的一招是:对农业实行大规模大力度的现金补贴。

在经济学家的眼中,一个地方政府对当地农业的补贴并不减少该地区的经济存量,因为这种做法只不过是把口袋左的钱放到口袋右了。如果操作得当,可能还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催生出新的一大批食品加工、绿色能源、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群。大规模大力度的现金补贴到底需要多少钱呢?考虑到36%的农村人口(2020年可能下降到30%以下,25%以上),以及目前约5%的农业产出,再补贴GDP的5%也不为过。

新农田基本建设, 一项新的生产力

广东地处亚热带,温暖阳光,水源充沛,土层丰厚,陆地海岸线有3368公里。然而我们的地形一般,珠三角平原加潮汕平原一共才4.64万平方公里,仅占广东陆地面积的25.8%,其余多是丘陵、台地。在水资源方面,表面看起来很丰富,实际上属于疑似缺水之列。珠三角东部地区的人均可用水量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另一方面,广东全境地表蒸发量极大,而降雨不均,不像欧洲大陆那样每一两个星期就有一场雨或雪。更糟糕的是,在过去30多年,由于经验不足及被人误导,珠三角地区的大部已经钙化,不但完全丧失自然产出的功能,还即将面临食用水源短缺、地面大规模沉降、地表温度上升等严重环境问题。

1990年广东稻谷的平均亩产是354公斤,2000年是422公斤,到了2009年只有360公斤9 。可见,广东农田的效率20年没有改进。面对人口倍增、产业转移、粮食缺口、水田消失等严峻挑战,广东急需新的“桃花源”。

在今天信息时代,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不是把“虎头山”铲平,而是科学地规划,合理地引水灌溉,造林蓄水,必要时移山平地,营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软硬件。这项工程不但能大规模增加就业,大幅提高农民收入,而且能为广东助产出一大批新的生产力。

服务业占GDP的60%?

广东2008年的《纲要》中明确要求,到2020年服务业要占GDP的60%。这个指标定得不高。2010年,广东服务业已经占到50%了。对于一个成熟的经济体而言,70%是一个合理的指标。在2009年,台湾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73%。到2020年,在大陆游客的贡献下,估计会超过80%。广东本来就是一个温暖的沿海大省,最适合人类居住。到2020年,当民间消费增加到60%时,广东服务业很有可能被推上70%。问题是未来的广东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否则部分服务业会“跑”到香港去。

人均财富要超过台湾

经济发达、人民收入高是人均财富丰厚的前提。用实物来量度,广东目前的人均财富并不比台湾差多少。

2009年,广东“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有32,136亿元,人均为33,340元。同年,台湾家庭储蓄总额有13,986亿元新台币10,人均约13,500元人民币,当然台湾人通常把现金用于股票投资。广东人没有任何政府债务,台湾人则要背负每人约23万新台币(约5万元人民币)的政府债务。

在自然财富方面,粤台两地的阳光、气候等几乎相同。在人均分享自然空间、人均水资源、人均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道路、人均享用大型公共设施等方面,广东比台湾强。但在人均占有海洋面积、人均森林蓄有量等方面,台湾比广东略强。

在人文环境方面,台湾在教育制度、医疗制度、法律制度等方面比广东强。在2010年,台湾人的总体幸福感比广东人高,表现为有明显的自豪感。因此,我们要急起直追,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增加社会财富。与此同时,认真贯彻“十七大”的精神,以人为本,多予人民以仁。争取到2020年人均收入、人均财富、社会幸福感赶上或超过台湾,为两岸关系的质变作出贡献。

(陈云,《超越台湾》、《中国复兴》作者。)

注:

1. 台湾“主计处”2010年公布的“2009年家庭收支调查报告”P36。

2. 台湾“主计处”2010年公布的“2008年统计年报”P15。

3. 2010年广东统计年鉴。

4. 假定到2020年,广东的常驻人口增加到1亿人。

5. 2010年台湾“主计处” 的“2009年台湾家庭收支调查”P13。

6. 假定1美元兑33新台币。

7. 实际私人投资(1954年~2006年平均)。

8. 2001年数据。来源于《“中华民国”经济年鉴》2006。

9. 广东统计网公报数据。

10. 台湾“主计处”,“2009年家庭收支调查报告”P26。

上一篇:精明过人的李莲英 下一篇:蒋氏后人今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