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对外直接投资:现状、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26 08:58:02

广东对外直接投资:现状、问题及对策

外向型经济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遵循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规律,探索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是实现广东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首先,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经济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可逆的和可反馈的双向循环系统。就资本的国际流动而言,真正意义上的开放经济体系,除了要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引进外来资金以外,还应遵循生产力诸要素优化组合的原则,适时地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否则,长时期地单向吸收外资不仅会导致对外来资金的依附性,甚至形成严重的债务负担,还会降低经济系统内资金运用的效率,削弱系统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致使国内经济结构长期不能得到应有的优化升级,造成经济系统中资金循环的失衡和资源配置的非有效性。中国经济不能一直停留在以10亿件衬衫换一架空中客车飞机的阶段。

其次,建立在廉价劳动力优势上的中国制造业的产品的大量出口,造成中美贸易的巨额逆差,也冲击到了许多发达国家的传统制造业,引起发达国家的巨大反弹,贸易摩擦不断,致使这些国家政府纷纷出台针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贸易保护政策,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恶化。广东作为出口制造业大省,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紧张的局面。对外直接投资是我们应对反倾销的有利武器。采取向第三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可以避开贸易壁垒,也可以采取收购发达国家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形式。

另外,珠三角许多制造业企业进入市场较早,产品进入成熟期,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如家电类企业、纺织服装业,“走出去”才是唯一出路。

广东企业对外投资基本状况

首先,从对外投资的行业来说,广东对外投资的产业选择就是“边际产业”。就现阶段而言,广东对外投资最重要的产业是曾经在国内有长期高速增长,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而在现阶段已经或者是即将陷入增长停滞期的产业。因此,广东对外投资“边际产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一是加工组装型制造业。例如,家用电器、摩托车、金属制品、家用机械类产品都有比较大的规模。二是纺织与服装业。这些产业是珠江三角洲的优势产业,技术设备水平高,产品质量好,一直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些产品都经过长时间高速增长,已经达到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阶段,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平均利润。但是,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稳定,在国外市场很有竞争力,发展中国家对这些产业的需求也较大。

其次,从广东对外投资的规模来看,以上述产业为投资重点的思路也在现实中得到验证。2005年9月,商务部、国家统计局正式了《200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从截止2004年底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特点看,广东省对外直接投资在地方省市存量中独占鳌头。广东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净额,不包括再投资)达到15.4亿美元,比第二名上海多出1/3。到目前为止,广东在境外88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企业累计1404家,协议投资42.83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32.06亿美元。如华为、中兴、康佳、创维、TCL、格力、美的等企业在美国、巴西、墨西哥、印度、俄罗斯、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加工贸易企业、研发机构。投资主体从国有外贸企业为主转向以具有自有品牌的各种所有制制造企业为主,民营企业成为境外投资的重要增长点,呈现出由个别企业“走出去”到多家企业“走出去”的发展趋势。

纵观广东“走出去”的企业,它们可分为以下几大类型:

1.基本形成跨国公司雏形。

例如,TCL在国外设立了20多家企业,在越南和菲律宾彩电市场的占有率达到3-5%;在俄罗斯进行散件组装,现正向欧洲市场开拓;在香港上市融资;在美国洛杉矶建立研发中心,有300多名专家组成研发队伍,并与东芝、三洋等公司开展国际合作,每年向市场投放近百种新产品。

2.以推销自有品牌为目标,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

为创世界名牌,康佳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坚持不用“OEM”贴牌方式,而是全部打“KONKA”商标,在彩电开发技术方面已达世界领先水平,通过多项国际国内质量认证,在国际市场畅通无阻。

3.在境外建立生产企业。

目前有一大批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境外建立生产企业,其中经国家批准已有28家民营企业在境外建立了生产企业,且规模比较大。例如,TCL在越南设立彩电厂,格力在巴西投资空调厂,都取得成功,获得了非常好的回报。2003年,广东省的56个海外投资项目中,有21个是民营企业的投资项目。

4.在目标市场设立代表处,开展境外工程承包。

在目标市场设立代表处,广泛进行业务联络、信息收集和咨询服务。在对港澳等传统市场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进一步扩大的同时,与俄罗斯等国家新签了一批大型承包劳务合同。

5.以提升企业技术含量为目标,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

华为在软件业大国印度设立了研究所,拥有以印度人为主的科研人员近千人,同时还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了研究机构。TCL、创维、格兰仕等一批大型外经贸企业在不断扩大境外加工贸易业务的同时,也先后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利用国外科技资源开发出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6.资本运作、国际并购成为广东境外投资的重要方式。

2002年TCL收购了德国老牌知名企业施耐德公司。2003年11月,TCL又与法国汤姆逊公司签订了彩电业务合并重组意向书,双方协商成立TCL控股的全球最大企业。三九集团在日本收购了一家药厂。

7.包括了传统的贸易窗口的其他方式。广东在香港设立了100多家窗口公司。

但从总体趋势来看,广东制造业最初以OEM为主,现在OEM仍然是重要模式,但近年来兴起的到国外投资办厂的绿地投资和对外并购模式体现了珠三角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升级。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直接投资比例仍然偏低。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规模与GDP的比例平均约为1.3%,吸引投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平均约为1:0.13。2004年,广东这两个比例分别为0.5%和1:0.025。

2.企业投资规模偏小。

单个项目投资额达到500万美元的只有华为在俄罗斯的项目,居第二位的江门中裕摩托投资柬埔寨250万美元,其他均在100万美元以下。最少的在香港地区的投资还不足1万美元。

三、跨国经营能力不强。

与世界500强相比,在经营规

模、技术创新、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

4.单打独斗,尚未形成集群效应。

在国内市场的产业集群优势没有扩大到海外市场,甚至出现互相倾轧、大打价格战的恶性竞争。

5.研发投入不足,缺乏国际品牌。

广东省对外投资以中小企业居多,依靠低成本投入维持经营和抢占市场。

问题的根源

一、技术不足

从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对于许多引进技术的消化、创新不够,技术本地化的优势并不明显。即使是当前非常看好的广东家电行业,许多产品、特别是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不断引进。技术优势的缺乏将是制约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长期性因素。

二、体制障碍

在我国,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多数大型企业仍是国有或国有控股,私营大企业的数量非常有限。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将主要依托现有的国有大型企业。然而国有企业在治理结构上的缺陷,包括所有者和经营者在目标取向和行为方面存在扭曲,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不足等,使得国有企业缺乏效率和竞争力。跨国经营鲜有成功的例子。

三、资金不足

我国国有企业由于长期低效率运行,基本不具备依靠自有资金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实力。而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实力薄弱。而我国国际经济合作2006年第12期的金融体系还很不健全,资本市场很不发达,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四、人才缺乏

中国许多企业基本属于初涉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也严重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对国外情况缺乏了解,对国际规则和惯例认识不够。

对策与建议

一是正确认识“走出去”战略。既要避免盲目“走出去”,又要小心谨慎地积极准备。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应放眼全球,增强跨国经营的现实紧迫感,适当的时候应主动出击,大胆走出去。正如联想集团前总裁柳传志所言:“不出去的话,我们可能只能等死。”同时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规避机制。应对国外市场尽可能科学考察,充分了解市场经营环境和合作伙伴的资信等。

二是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步步为营推进海外投资。一般企业“走出去”的过程基本为:国内经营―产品出口―设海外―建海外销售公司―建海外生产公司―最后在海外进行资本运作。采取渐进式的投资方式,可能发展的时间长一点,但对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型跨国公司来说,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三是投资区位多元化。在投资区位上,应以政局稳定、投资环境较好,且与中国关系友好、双方有相当经贸合作基础的国家或地区为重点。根据当前国际经济竞争中水平竞争和垂直竞争相互交织的特点,在投资区位上,广东企业要本着实现投资市场多元化的原则,继续发挥毗邻港澳的独特区位优势,依托港澳,着眼近邻近海,发展远洋。要对市场作充分的调研,熟悉当地的法律、文化环境以及消费者的偏好。

四是要实行投资行业的多重组合。广东企业在“走出去”的行业选择上,应以国内资源短缺型和优势型为主,要以企业在设备、技术和人力资本上有较强比较优势的轻工、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机械电子等行业为重点,考虑合作开发土地、森林、石油等国内资源短缺型项目。针对广东现有对外投资企业多为贸易型企业,较少生产性企业的特点,积极鼓励广东企业根据长短期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在对外投资行业上采取多重组合。

五是投资方式多样化,合理选择国外市场进入模式。广东企业在选择对外投资的具体方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或在海外直接投资设厂,或收购、兼并当地企业,或同东道国和第三国的企业合资建立新企业等。

六是学会善于利用多种外部资金来源。企业从事跨国经营实际上存在着大量可资利用的外部资金来源,在很多情况下,对外投资本身就包含着对外资的利用。广东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或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筹资,或在东道国发行公司股票和债券,或争取外国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将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有机地结合起来。

七是企业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有计划地培养储备一批有技术、有知识、懂经贸、懂法律、懂外语和了解有关国际惯例和规则的国际型人才。

上一篇:我如何工作 下一篇:加工贸易:发展动因与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