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落差的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探微

时间:2022-02-13 02:51:42

基于认知落差的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探微

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形态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已经转变为“满堂问”。问,当然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比之“灌”来,更加注重学生内在思维能力的历练。但问题是不少教师的课堂满堂追问,不在质上做文章,而一味追求其数量,教师的问题并没有能够有效触及文本内在核心,对学生思维认知能力也没有太大裨益。这样的课堂追问也就没有价值。高中语文教学的提问应该从哪里着手呢?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阅读教学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在文本世界中开窍。在教师没有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与文本之间的内涵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高中阅读教学的价值,就在于通过课堂中富有质地的追问,引导学生缩小认知差距,真正发挥教师课堂提问的功效。

一、考量学情,探寻认知落差,积蓄情感进行设问

无论课堂结构如何变化,教学策略如何调整,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与现实内涵之间的感知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看到这样的差异,能否遵从这样的差异进行阅读教学。《语文建设》杂志中的一篇文章,曾经举过这样一个典型案例。一位教师在教朱自清的名篇《背影》时,敏锐地发现课文中出现了三次“自然”,分别为“自然要费事些”“自然情不能自已”“自然要发之于外”。一般学生在阅读时,常常无视这三处的“自然”,实则却是未能对文本意蕴产生真切体验。教师就此设问:如果删除这三个“自然”,句子更加简练,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使用呢?教师的这一提问将思维的核心聚焦在学生感知与理解的落差处。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就如同一个支点,将整篇文本的情感内蕴支撑而起。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才能将自我的感知核心聚焦在文本的言语形式上,有助于学生从文本语言中提升自身的生命质量。因此,高中语文教学教师需要不断阅读文本,不断加深对文本的感知与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努力转变视角,以学生的视角感知文本,才能真正扣准学生认知的落差,为课堂教学的提问奠定基础。

二、辨析质态,体验认知落差,储备体验进行设问

探寻出落差是课堂教学进行提问的基础,但仅仅探寻发现这样的落差还是不够的。落差的发现需要的是语文教师的眼光,而对这种落差进行分析和辨明,则更需要语文教师的功力。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提问,教师应该在发现学生与文本之间落差的基础上以更为理性的眼光解读这种落差。例如鲁迅的小说《祝福》中有一句极易被忽视而具有鲜明落差特征的语句:“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这句话初步阅读,其实与日常语句并无什么差异,但是细细揣摩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与“便剩我一个人在书房里”,存在着怎样的意蕴差别?原本并没有引发学生关注的普通语句,在词语顺序的微弱变化中又隐含着怎样的价值信息?正是由于教师对文本语言的敏锐感知,更是由于教师对学生言语水平的准确定位,才能在客观存在的差距中提炼出具有鲜明意识的课堂问题。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引领下,感受到文本语言更加凸显了人物主体的冷落下的孤寂遭遇。文体的引领,促使学生与文本现实内涵的差距逐步缩小。如果高中阅读教学能够更加有效地关注这些切口小,但具有鲜明落差的价值点,并以此为圆心引发学生背后的情感意蕴,课堂教学就能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三、铺设阶梯,消融认知落差,厘清联系进行设问

课堂教学的提问有过一句经典的比方:“跳一跳,够得着。”于是我们可以思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究竟将着力点放置在何处呢?笔者以为,其落脚点应该置放在学生阅读完文本之后尚无法自主解决,但在教师的点拨引领下又能够适度解决的问题上。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紧扣住问题提问的角度以及学生思维的梯度,从而为学生思维的历练与发展提供有力的认知抓手。因此,我们认同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落差客观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随便发问,而不讲究任何策略。内容相同,落差相同,如果设置的问题不尽相同,其达成的教学效果照样会存在着天壤之别。例如《死海不死》一文的题目结尾处成为了很多教师解决矛盾、设置问题的重要抓手:题目中的“不死”与结尾中的“真的要死了”矛盾吗?纵观整篇文章,教师在文本的这两处发问,的确扣住了这篇课文价值认知的两个价值点。但这样的提问方法显然还停留于就问题而问问题,学生没有拾级而上的路径,思维的能力提升也就无从谈起了。而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执教这篇课文时就将这个问题转变为如下的执教思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堪称经典:①作者判断死海会死的依据是什么?②死海蒸发量极大,你认为这是不是一个常量?③按照作者的计算法则,死海的蒸发量会发生变化吗?④据此,请您综合分析判断,死海真的会死吗?钱老师并没有流于问题形式,而是将学生思维关注力聚焦在教学分布转化过程中,步步为营,逐个击破,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动力的有效策略,尤其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这种提问则更表现为一种技巧和艺术。我们的课堂提问只有围绕着理解体验的落差,以弥补消融这种落差,才能换取课堂效益的直接提升。

(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

上一篇:浅谈初中学生习作批阅方式 下一篇:柯西不等式应用的五种技巧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