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答题规范 掌握做题技巧

时间:2022-02-12 12:02:10

重视答题规范 掌握做题技巧

高考是考生在考场上能力的角逐,包括各种知识涵养、学科能力所构成的能力必然是考生取胜的关键,这是强调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背景下必须重视也理应重视的方面。纵观历次考试,不管是期末统考,还是市质检考,直至高考,不难发现,在评卷后的质量分析中,谈到考生答题情况时,答题不规范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答题不规范”几乎是所有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学生考后有这样的感触:这道题并不难,我会做,但却没有拿高分、满分。究其原因,就在于不注意答题规范,导致失分后还蒙在鼓里。要解答好生物试题,只是记住或理解了教材中的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得熟悉一般的解题程序,重视答题规范,学会并运用一定的解题方法。如何发挥考生的综合能力,又能够符合高考评卷的要求,不因答题不规范而造成不必要的丢分是目前教师必须着重研究,考生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

一、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规范答题能力的做法

1.教师授课语言要规范准确,富有科学性

生物教师作为教授生物学的专业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使用规范化的生物学语言。教学语言的规范,要求教师讲课时发音要正确,语句要合乎语法修辞,尽量用普通话;要求围绕中心,句句紧扣,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要求遵循规律,论证严密,立论有据,不以偏盖全。教学语言的准确,要求教师选字用词要科学无误,不含混、不糊涂、不模棱两可,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结论等务比要科学准确。例如:在分析质壁分离的现象和原因时,学生很容易混淆一些概念,常常表述不清,这时教师在概括时就要特别注意教给学生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地描述:“质壁分离现象是指具有大液泡的植物活细胞在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不叫液泡液)浓度时,发生渗透失水,而出现原生质层(不是原生质或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原生质层由液泡膜(不是核膜)、细胞膜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不完全等同于半透膜)。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2.教师授课板书要规范准确,不使用简写语

课堂教学板书是否规范和准确,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物学语言是否规范。如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四个反应式的写法、遗传图解的要求等,教师自己在板书时就要规范完整,不添不漏,每一环节要求明确,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平日学生写遗传图解时不写“P、F1、×、、、”等符号,或符号写错;不写出“亲本表现型、子代表现型、比例”等必要的文字,基因型书写不规范,如aA,BXbX等。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本身上课时自己就不够重视,随意性大,导致学生简单模仿;二是教师要求不明确,不到位,学生不知道怎样才是规范的。此外,教师平日授课的一些不良习惯,如有些教师授课板书时,习惯使用一些简写语,如蛋白质写作Pro,氨基酸写作A或a,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写作光合等于呼吸等,也容易给学生误导,教学过程中应坚决改正。

3.创造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多提供学生开口说话的机会,通过训练来促进内部言语与外部言语之间的转化,提高学生使用规范化生物学语言的能力。具体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增加对学生的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问题最容易暴露出来,教师可以当场点评,同时提醒其他学生注意。二是组织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时,有意识提醒学生之间互抓“辫子”,并把成果上报,教师给予表扬,借此提高学生规范使用生物术语的积极性。三是让学生小结所学内容。在教授生物用语容易出错的课时,授课结束时,可以请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加以小结,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错误,当堂纠正。四是角色互换。有些题目让学生来讲授,讲完后由教师点评,对其所使用的不规范生物语言加以纠正,强化学生规范使用的能力。五是鼓励学生多阅读和生物有关的课外书籍。通过课外多阅读,多搜集材料,多集中交流与讨论来提高学生规范使用生物语言的能力。

4.通过优选作业题和考试题来训练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在作业和考试、练习中培养、训练和提高使用规范化生物语言的能力。在现今的教材中,平常的练习中,考试时,由于标准化的模式使学生使用(包括口头与书面的)规范化生物学语言的机会减少,也就导致了学生正确使用规范化生物学语言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持和提高。一般来说,选择题、填空题等客观测验题适合反映中低层次学习结果,问答题则能反映较高层次学习结果,比较适合于检测、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们在平时的作业中注重概念题的默写,适当增加问答题的数量。在考试中在考虑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多选择问答题及一些实验设计题,来培养他们的生物学思维及相应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到能把自己的想法与思路用简洁的生物学语言写出来,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规范化使用生物学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同时练习题、考试题的问答题都要由教师做后整理出规范的参考答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参考答案去修正自己的答案,通过这样的对照修正,让学生明确什么样的答案才是完整的,答到什么程度才是规范的。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在做题当中掌握一些解题方法

1.避免思维定式

有些试题的已知条件是出题者对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学生平时已做过的试题、接触过的某些提法稍作更动后列出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具有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对于这类试题,如果在审题时,粗心大意,凭经验办事,势必犯思维定式的错误。

2.避免概念混淆

有些试题的题干或供选择中由于设置了容易混淆的概念作为障碍,如果审题不仔细,就会无法得出答案。因此要避免概念混淆,一是要建立试题中可能存在易混淆概念的意识,二是审题时要仔细,注意发现易混淆的概念。

3.排除迷惑条件

有的试题中列出的条件不采用则罢,用了反而容易使解题误入歧途,得不出正确的答案。这类条件就叫作迷惑条件。“排除迷惑条件”就是指在审题时,认真仔细地将题干中的迷惑条件找到,并予以舍弃的一种审题方法。

4.找出隐藏条件

“找出隐藏条件”是指在解答有些试题时,既要注意发现题干中列出的显而无用的迷惑条件,予以排除,又要善于发掘出藏于题干之中未显露出来的必要条件的一种审题方法。

总之,只要我们在平日教学中从细微入手,严格要求学生按规范学习,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减少学生在考试中的“规范性失分”。在做题训练时,多给学生总结一些做题技巧,提高学生的成绩就指日可待了。

(作者单位:江西省大余中学)

上一篇:浅谈高三英语复习课 下一篇:浅探初中英语写作有效训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