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煤矿发展和安全生产情况

时间:2022-02-11 06:41:32

浅谈地方煤矿发展和安全生产情况

摘 要:为实现地方煤矿数量减少,原煤产量增加,进而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坚持实施“整顿关闭、整合技改、管理强矿”战略。

关键词:煤矿 发展 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053-01

一、煤矿的基本情况

本市现有地方煤矿237处,在三县(市)六区均有分布。按生产规模划分:年产30万吨的2处,占0.8%;年产15―30吨的13处,占5.5%;9―15万吨的43处,占18.1%;6―9万吨的80处,占33.8%;6万吨以下的99处,占41.8%。年生产能力1560万吨。按地质灾害情况划分:正常矿井205处,占86.5%;高沼矿井10处,占4.2%;水患矿井22处,占9.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规划的问题。目前,没有制定地方煤矿发展长远规划,政策缺少连续性,发展缺少周期性,在复产验收、资源整合、产能提升等问题上,政策变化突然性较强,没有具体的时间节点,很多矿井按当时标准投入巨资,甚至负债进行标准化建设、改造升级、整治整合,但是刚刚达到生产要求,现行政策又发生变化,致使有的煤矿没有生产,就又要继续追加投资,实施升级,甚至有的煤矿直接被列入关闭之列,引发矛盾。

2.整治整合、手续办理的问题。国有井田范围地方煤矿在整治整合和扩储中,因国有煤炭集团公司不出具书面意见,致使井田范围地方煤矿无法进行整治整合。目前对关闭矿井没有规范性的意见,关闭标准、回收回撤时间和补偿标准等均不统一。由于扩储审批权限集中在省相关部门,因人员少、审核量大,无法及时对煤矿拟扩储煤炭储量审核,致使审批周期长,影响资源整治整合工作。

煤矿开工整改、生产审批手续繁琐复杂,反复审批,环节多,程序重复,制约了煤矿的开工整改和生产进度。

3.资金投入、技术人才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煤矿安全标准不断提高,地方煤矿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六大系统”建设上投资巨大,仅2012年粗算平均每个矿井投入在1500万元以上,导致煤矿发展“贫血”,负债经营。每逢重大活动、节日的阶段性停产,导致煤矿生产周期短,2012年煤矿仅开工生产不到半年,产量低、收入少,煤矿资金严重不足,出现资金紧张、经营困难局面。

随着“六大系统”建设不断完善,矿井安全装备设施不断更新,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工艺不断提升,现煤矿从业人员的素质满足不了当前安全生产的需要,尤其专业人员匮乏, 受客观影响,有证的不能管理,能管理的无证,煤矿长期停产,熟练工种大量流失。

4.财政收入、社会稳定问题。煤炭产业是本市支柱产业,特别是其中的三个县区,财政收入70%左右来源于煤矿产业链。煤矿产业长期停产,直接导致县区公共财政收入锐减。2013年第一季度三个县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减少17.5%、33.5%、47.4%。

本市依靠地方煤矿就业生活的人员众多,按照平均每处煤矿安排170人算,如开工180处矿井,可安排从业人员3万余人,加上煤炭洗选、销售、深加工从业人员,煤炭产业的从业人员在5万人以上,由于煤矿长时间不能开工生产,是这些人员暂时失去生活收入来源,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极大压力,也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5.煤矿企业存在的问题。部分地方煤矿所利用的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勘探程度低储量小的块段,难以形成规模开采、实现正规生产,投入产出比例小,技术装备难以跟上,存在先天不足。在生产中千变万化,突变情况时有发生。规模小,底子薄,又没有规范的资金积累制度,抗排风险的能力有限。日常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的工作量十分繁重,企业尚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潜在的隐患严重。

三、对策和建议

1.根据〔2013〕104号文件精神,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长远规划,推进地方煤矿有序发展,在充分调研论证、了解情况基础上,科学制定总体规划,有序发展煤矿及相关产业链条,促进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制定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2)统筹兼顾的原则。3)标本兼顾的原则。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明确政策标准,推进地方煤矿和谐发展。尽快明确关停的相关政策,使执行标准和要求清晰、连续,以便基层在指导推进中有据可依、有的放矢。引导煤炭企业加强市场供需分析,优化生产布局,科学确定采掘关系,依法有序组织生产,严禁私采乱挖和超层越界开采;加强煤矿补充地质勘探和资源储备,摸清老矿区资源储量,延长矿区服务年限。

3.提高办事效率,推进地方煤矿快速发展。简化程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优化环境,按照规定时限办结有关行政审批事项,为发展赢得时间。做到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全面简化审批程序、适当下发监管权限。

4.拓宽融资渠道,推进地方煤矿良性发展。发展煤矿金融,广泛畅通煤炭产业融资渠道,发挥金融造血功能,构建支撑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后盾。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力的度、加大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坚决取缔各种乱收费,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煤矿是连续作业的行业,应尽量减少认为的或指令性的停产。

5.强化素质建设,推进地方煤矿科学发展。坚持自我提升与外来相结合,求实效,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实现科学管理、规范运作。具体做到注重队伍稳定、注重教育培训、注重人才引进。切实解决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匮乏和接续问题。

6.因地制宜、因矿制宜。结合每个矿井的实情进行分类,对有发展前景的、管理水平高的、有后备资金投入的矿井给予政策性的扶持;重点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有效整合资源,鼓励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以大型企业为主体,在大型煤炭基地内有序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促进煤炭集约化生产;对资源枯竭、无力扩储的矿井制定关闭整治整合规划,实施分明、分批关闭整合,允许资源枯竭矿井进行回收,直至资源枯竭,使其自然消亡,避免不必要的经济补偿。加强企业内部精细化管理,合理控制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内控管理和安全生产水平,增加企业效益。保持矿区和谐稳定与煤矿安全运转。

参考文献

[1]王观昌.《现代煤矿安全管理》.[M]北京:煤炭出版社,2010.9.

[2]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 [M]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4.

[3]徐维康.《安全管理与行为科学》,[M],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雒发柱(1969.10―),男,汉族,本科学历,黑龙江省鸡西人,工程师,现从事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工作。

上一篇:关于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一则新闻引发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