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桥防水问题及对策探析

时间:2022-02-11 12:05:05

道桥防水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要:目前,国内的道桥防水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道桥路基面防水的质量直接影响道桥的使用寿命,混凝土桥面的漏水是减少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漏水使钢筋腐蚀后引起混凝土膨胀开裂,减少了混凝土强度。下面针对在道桥防水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探讨

关键词:道桥防水;材料;技术;使用

中图分类号:TU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在道桥防水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国内现阶段所采用的改性沥青防水材料耐热度低于120℃, 而在道桥施工过程中摊铺的混凝土温度确在140℃以上,这将使高温熔化防水层的沥青涂层,从而促使防水层的厚度起不到作用。如果对改性沥青防水材料中高分子的含量进行提高,将使耐热度提高到140℃,甚至160℃以上,达到防水层不受摊铺混凝土温度的危害,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防水层的耐热度高于混凝土摊铺温度时,其两者间所产生的粘结度不紧密牢固,且防水性能更差。在道桥防水设计有施工中缺乏严谨且细致的标准,造成防水层厚度的确定随意性大。目前的三个材料防水规范中对于防水层厚度的规定五花八门。甚至一些标准上都没有对这些材料适用于何种道桥、什么部位及其相互间比较等等的说明,即不按的道桥的特点进行分类也没有解释厚度指标及其各自对应的用途。制定道桥防水材料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了规范、统一设计施工的方法,且满足工程的要求,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2.道桥防水层常见的几种形式

道桥防水层常见的几种形式有:聚氨酯防水涂料防水层、一布四涂防水层、M1500 水溶性防水涂料防水层、APP 卷材防水层、高掺量SBS 改性沥青防水层等。聚氨酯防水涂料与桥面混凝土结合产生的效果良好, 但与沥青混凝土基本粘结度低,当沥青混凝土碾压过后, 防水层被沥青混合料中的石料刺破,使防水效果降低。一布四涂防水层对施工环境要求比较严格,一旦桥面混凝土不平造成多处空鼓, 影响防水层与桥面粘结度。在施工中聚氨脂浸透涂料,铺设后要把空鼓处压实且并进行交通管制,一旦在后两遍涂料喷洒之前被雨淋或者聚酯毡未干透喷洒,会使聚酯毡含水而使防水效果受到影响。M1500 防水层施工较方便,且对于桥面的平整度也要求较低。其渗入水泥混凝土时堵塞混凝土的毛细孔能够达到防水效果,当析出水泥混凝土表面的物质出现需用水冲去,要实现与沥青混凝土的粘结需通过加铺粘层。此种防水层没有延续性,当在桥面使用过程中,一时出现裂缝时,则裂缝处渗水无法得到解决。APP 是沥青基防水卷材,具有抗拉强度和抗刺破强度,且与水泥混凝土及沥青混凝土有良好的粘结功能。高掺量SBS 改性沥青防水层具有施工简便、迅速的性能,其与水泥混凝土及沥青混凝土有较强的粘结性能。表面具有高于70%的洁净石屑层,能有效地防止沥青混凝土在摊铺时的粘轮打滑。且在沥青混凝土摊铺时热混合料和防水层高强度地粘结, 它是一种造价低廉、防水效果优良的防水材料。

3.道桥防水材料选用和使用

防水卷材要有较高的耐热度,要求150℃不流淌, 能够抵抗摊铺混凝土时的高温。防水卷材必须与混凝土具有较强的亲和性,以保证不会出现分层、气泡等现象。防水卷材不受融冻循环的影响。耐疲劳,可以吸收混凝土中因裂缝产生的应力而不破坏。

将APP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简称/APP卷材0,通常也称为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是以聚酯毡或玻纤毡为胎基, 无规聚丙烯APP 或聚烯烃类聚合物APAO, APO 作改性剂, 两面覆以隔离材料所制成的建筑防水卷材,产品标记按以下程序进行: 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型号、胎基、上表面材料厚度和本标准号。将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达到行业标准JC/ T 974-2005 道桥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要求, 以其优异的耐高温及防水性能在道桥上得到了应用,但由于APP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低温性能相对较差( -10℃~15℃),不适于在我国北方严寒地区使用。

将所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简称/SBS卷材0, 通常也称为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是以聚酯毡或玻纤毡为胎基, 苯乙烯) 丁二

烯) 苯乙烯(SBS)热塑性弹性体作改性剂, 两面覆以隔离材料所制成的建筑防水卷材, 产品标记按以下程序进行: 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型号、胎基、上表面材料、厚度和本标准号。性能指标达到行业标准JC/T974- 2005道桥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要求, 耐热在115℃以上, 低温柔性在-25℃以下,适合北方严寒地区道路和桥梁上的应用。

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简称/复合胎卷材,是以沥青为基料, 以两种材料复合为胎体,细砂、矿物粒( 片) 料、聚酯膜、聚乙烯膜等为覆面材料,以浸涂、滚压工艺而制成的防水卷材,产品标记按以下程序进行: 产品名称、品种代号、厚度、等级和标准编号顺序标记。

4.道桥防水工艺的应用

4.1抛丸处理工艺

抛丸的概念: 抛丸是指通过机械的方法将钢丸以很快的速度和一定的角度抛射到被处理表面上, 达到对被处理表面进行处理的效果。抛丸处理工艺的效果: 可以去除水泥混凝土表面浮浆和起砂层; 打开混凝土表面的毛细孔和细微裂纹, 有利于防水封闭剂或防水层渗入混凝土内; 易控制处理表面的深浅和粗糙度, 得到粗糙均匀又干净的表面; 施工过程中无灰尘, 实现了环保施工。

4.2铣刨处理工艺

铣刨处理按铣刨设备的不同分为大型铣刨处理、小型铣刨处理和三自由度铣刨处理三种。大型铣刨处理: 通过大型铣刨机对道桥路基面进行防水处理称为大型铣刨处理。大型铣刨处理可有效去除水泥混凝土路基面的浮浆, 且处理速度快, 工作效率高, 但所用设备较庞大, 铣刨深度不易掌握。小型铣刨处理: 小型铣刨机从结构到原理都与大型铣刨机有很大的不同。通过小型铣刨处理, 可以去除部分浮浆, 但不易彻底清除浮浆, 且设备较小, 处理速度较慢, 一般作为抛丸处理的辅助设备处理边角。三自由度铣刨处理: 三自由度铣刨机从小型铣刨机发展而来, 通过处理,可以干净彻底地去除表面浮浆和起砂, 可以打开混凝土表面的毛细孔, 使封闭剂或防水层渗入混凝土, 效率较高。

参考文献:

[1]崔九传,刘峰.对建材行业道桥用防水材料新标准的几点探讨[J].中国建筑水,2007(6): 36- 37.

[2]袁大伟. 当前道桥防水中的一些问题[ J] . 中国建筑防水,2006( 8) : 33- 35.

[3]程永存. 道桥防水施工路基面处理工艺与设备[ J] . 中国建筑防水, 2008( 5): 32- 36.

上一篇:浅论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小区排水管道改造工程施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