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2-11 03:45:34

高中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摘要】高中学生遇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往往束手无策,缺乏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针对这一高中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分析了影响高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提高的因素,提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教学策略和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几个途径.

【关键词】高中学生;数学;能力

一、引言

高中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具备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并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程注重生活实际与数学问题的联系,尽管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较多在生活中看得到、听得见、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但有一些素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差距,加之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往往想不到用数学知识解决,激发不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因此,高中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逐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影响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提高的因素

1.学生对数学的应用价值认识不足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的教学中强调数学的逻辑性、严谨性、系统性和理论性,讲授为解题服务的技巧,很少解释数学的价值、结论的形成与发现过程以及数学对科学进步所起的作用等内容,这导致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片面化,认为数学只是逻辑证明和计算.

2.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淡薄

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阐释现象、分析问题的意识,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才能形成.教材内容的取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数学应用的程度和水平,现行偏理论的教材对数学应用教育是不利的,这是造成学生缺乏数学应用意识的主要原因.

3.日常教学缺乏数学应用的引导

当前的数学教学环境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有较大的封闭性和单一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受到禁锢,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新教材尽管增加了具有应用性、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贯穿在教材的各个方面,强调了数学应用意识,意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的知识水平、所处环境、生活背景差异性较大,教材中提供的生活材料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学生.

三、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几个途径

1.创新生活情景,激发探究数学的兴趣

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要明确所授知识要点内涵,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向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精心设计数学问题,以数学知识与学生知识水平、生活背景有机联系为切入点,着力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主动地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感觉到所遇数学问题是身边熟悉的自然或社会现象,同时又要感觉到问题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在一定生活情境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问题.

2.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社会热点问题

在课堂上针对某一知识点,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相关事例时,学生往往似是而非、没有头绪.这是由于学生的知识体系、生活经验是零散的、表象的、无序的,对其本质往往不能很好的把握.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回顾、重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重新构建数学知识储备,将已有知识经验“数学化”,从而引导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对编入教材供学生学习的数学问题做扩充,平时注意记录、积累发生在身边的社会热点问题,并能在课堂上做灵活、合理的分析运用,从而起到对课本知识学习的印证、补充之目的.

3.立足实际生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是对客观世界各种现象的整理、组织、归纳和抽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要重视对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解释,适时、合理地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在教授数学新知识之初,适当引用来源于实际生活的事实材料,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重新审视这些内容,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做到由实际到理论再到实际的过程,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小结

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一个非常必要又较复杂的问题,其多方位的教育价值早已为大家公认.数学的应用能力包含着丰富的社会信息,多层次的实际能力要求,可以成为学生观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一个窗口.数学知识应用是素质教育的必要组成,在数学教学过程,教师要紧密联系实际,丰富课外知识,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理解生活,分析处理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赵忠彦.关于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学研究,2008(10):50.

[3]徐锋文.三角函数的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29.

上一篇:危难之时有担当 下一篇:广东高考数学复习基于全国卷的策略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