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常见的路基病害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2-10 06:40:24

【前言】浅谈常见的路基病害及防治措施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路基的沉陷 2.1地质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影响 路基与自然接触面广,其路基的稳定性是由当地自然条件与地质条件来决定。路基的沉降、路基纵向裂缝、边坡滑塌等病害主要是由于地质条件和气候的综合影响;施工过程中由于对地基处理不彻底存在施工盲区,路基碾压不到位,严...

浅谈常见的路基病害及防治措施

【摘要】路基作为公路的基础它与路面共同承担车辆荷载,并把车辆荷截通过本身传递到地基,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与稳定性的基本条件,它直接影响到路面的强度和平整度,为路面结构长期承受汽车荷载作用提供了重要保证。由于受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施工时要求必须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路基病害。

【关键词】路基、病害、治理

1、引言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路基施工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常见的有:公路路基的沉陷,路基边坡的坍方,路基沿山坡滑动等,这些病害对公路的正常使用和车辆安全行驶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分析路基发生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有:不良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气候因素,设计不合理,施工不符合国家行业规范规定等,在这些因素中,地质条件是影响路基强度,稳定性的基本因素,水是造成路基病害的直接原因,下面就自己常见的几种病害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

2、路基的沉陷

2.1地质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影响

路基与自然接触面广,其路基的稳定性是由当地自然条件与地质条件来决定。路基的沉降、路基纵向裂缝、边坡滑塌等病害主要是由于地质条件和气候的综合影响;施工过程中由于对地基处理不彻底存在施工盲区,路基碾压不到位,严重影响路基压实度及平整度;在雨水的冲刷及地下水的渗透作用下,路基很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甚至局部坍塌等问题,给路面的安全行驶性能造成影响;还有运输车辆的直接荷载等因素引起路基变形失去稳定性。

2.2防治措施

对于特殊路基的处理应采用新的施工工艺,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案提高路基施工质量,施工技术方面注重细节严格控制。如冻土地区应采用散热桩施工工艺,防止路基坡脚下多年冻土的融化影响路基整体沉降;采用加高路基的方法来保证路基的稳定,选择适宜的路基填料,控制路基压实度和含水量,加强路基两侧的压实度等;防止地表水对路基的冲刷,做好地下水及地表水的防渗措施。

2.3水的影响

水是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路基病害都是由水的侵蚀造成的,因此在路基施工中应重视排水工作,防止对路基路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现场临时排水,保证地基和路基用土不受侵害,使路基施工正常进行。

路基地面线位于低洼处常常积水,雨季时期因排水不良使路基长时间浸泡,施工过程中排水设施不全未将路基范围内的积水及时处理,引起路基土质松软,而导致承载能力降低,造成路堤沉陷、下沉等病害。另外在寒冷地区地下水的冻胀影响下,地下水上升会引起地基和岩层的软化而使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导致路基产生严重变形。

2.4防治措施

路基排水应遵循以下原则:a、摸清水源,全面规划,因势利导,综合治理。b、保护生态环境,与农田水利相结合。c、排水设计应经济适用。d、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其具体防止措施如下:在路基施工中,各施工层表面不应有积水,填方路堤应根据土质情况和施工时气候状况设置2%―4%的双或单向排水横坡,及时排走雨水等,地面不平整时应结合实地情况修筑截水沟、边沟、排水沟等地面排水系统,以及防渗设施,路基坡脚应尽量避免流水的冲刷,路基地下排水采用暗沟,盲沟,渗井等,来降低地下水位,隔断毛细水上升或排除路基下面的积水。

2.5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原因

因设计时对路基地质构造或各种软弱层的分布勘察不明,没有结合相应的填料进行填筑路基;对边坡设计没有进行稳定性验算,在新旧路连接处未按要求进行特殊性的处理而出现路基整体下沉或局部沉陷;对原地面未彻底处理,腐殖土、树根等未清理完毕,在填料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使地基压缩变形导致路基下沉。

对于高填方路基其施工方法不合理或压路机碾压不到位,直接在植被上填筑路基填料未经处理软弱层等,造成承载力不足,压实度未达到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标准,发生地基下沉而引起路基沉陷。

2.6防治措施

路基的施工质量是整个路线关键,也是路基路面是否承受车辆运行荷载、自然破坏、人为因素的基础,要做好路基工程,必须保证路基填料的质量,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规范要求,尤其是加强对原地面的处理和坡面基底的处理。

2.6.1原地面的处理

在路基施工前,首先应对原地面进行处理,将软土基换填挖除腐殖土,当路堤填筑高度不小于1.0m时,应注意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草皮全部挖除。当路堤通过耕地时,路堤填筑施工前必须预先填平压实,其压实度不小于90%,如果其中有机质含量和其他腐殖物较多时,碾压不易压实,应该将其换填;当路堤填土高度小于80M时,采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不小于96%,堤填土高度大于80M小于或等于150M时,压实度不小于94%,路堤填土高度大于150M时,压实度不小于93%。

2.6.2坡面基底的处理

当坡面较小时(横坡小于1:5),只需清除坡面上的表层,基处理方法与原地面处理的方法相同,当坡面较大时(横坡大于1:5),应将坡面做成台阶,让填料充分的和原地基相嵌接,以防止路堤的滑移,台阶的尺寸依土质、地形和施工方法而不同,一般底宽不宜小于1m,而且台阶顶面应做成向路堤内侧倾斜3%―5%的坡度并分层夯实。

公路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路基填料的性质及其填料的压实程度,选择级配不良的筑路材料、建筑垃圾等,使路基达不到压实标准而导致路基沉陷等病害,因此填料一般多采用级配和塑性指数良好的土质,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生活垃圾及含腐殖质的土。

3、路基边坡坍方的原因

由于边坡过陡,路堤填筑未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中的要求施工。路堑开挖时未按规定坡度施工或因地质情况不明开挖时发生局部塌落。土体过于潮湿,坡脚被水冲刷,岩石破碎和风化严重等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

3.1防治措施

放缓边坡,清除山坡或边坡坡面崩落的岩块;在基岩破碎严重,落石经常发生的路段,采用拦石墙与落石槽或拦石网等,防治零星碎落。对于在边坡上局部悬空的岩石,可视地形和岩层情况采用钢筋混凝土立柱或水泥砂浆片石支撑。当边坡为软、硬岩层相间的地层,软岩部分风化严重形成凹壁时,可采用内部干砌片石,表面水泥砂浆砌片石嵌补,对易引起崩坍的高边坡,可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护坡,防止软弱结构层的张开和扩大。

坡面过大,按施工技术要求可将坡面做成台阶防止侧滑。为防止坡脚被水冲刷,采用浆砌片块石或钢筋网笼进行防护并做好相应的防渗措施。

4、路基沿山体滑动的原因

4.1自然因素的影响

地基土层多为粉质粘土、空隙也大、透水性好,遇到雨季和地表水增多时并且不易排除,土体容重加大,强度降低,下滑加增大,从而导致路基随地基滑动。路基位于较陡的山坡处,由于施工方面的原因破坏坡体平衡,地下水丰富,且有地下泉水出露,对坡体平衡造成破坏,而导致滑坡。

4.2防止措施

将边坡放缓,采用台阶来降低承载力,对于地面自然横坡大于1:5时,基底应挖台阶,台阶宽度2米,台阶底应有3%―5%的向内倾斜的坡度,地面横坡陡于1:25时,应作特殊处理,如采用抗滑挡土墙支挡、抗滑桩和锚杆等,在地下水丰富地段,施工时应修建渗水沟、截水沟、暗沟等地下排水设施,修筑排水沟除地表水,填筑路基时采用透水性好的填筑材料,并做好纵向排水设施。

4.3施工方面的原因

路基施工前未处理陡坡路段,将路基填筑在倾斜层地段,路基坡脚受到水的冲刷;沿河路段路基防护构造因基础处理不当或埋置深度不足而破坏,引起路基水毁产生滑坡;较陡的山坡上,原地面未清除杂草或挖台阶,坡脚未进行必要的支撑防护,使填方路基在自重或荷载作用下产生路基整体或局部不滑。

4.4防治措施

路基施工前应先做好排水及防渗设施,对于基底倾斜岩石采用锚杆或抗滑桩来加固基底防止滑动,采用抛石防护和石笼防护来防止水下部分对边坡和坡脚的冲刷,在滑坡体处治之前,禁止在滑坡体上增加荷载,不让地表水漏入滑动面内,对于滑坡表面的处治可采用整平夯实山坡,填筑积水抗,堵塞裂隙或进行山坡绿化固定表土。

5、结论

为减少路基病害对行车的影响,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把路基病害减小到最低限度,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丁圣明.公路路基病害预防和治理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2).

[2]何洪运.公路路基常见的病害探讨[J].青海交通科技,2005(3).

[3]郑昌礼.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

上一篇: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探讨 下一篇:刍议桥梁工程中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