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冫”、“氵”的两组易混字辨析

时间:2022-02-10 06:25:47

“泠”与“冷”、“洌”与“冽”,一笔之差,字形相似,往往被人弄混。比如,将八年级下册课文《与朱元思书》中“泠泠作响”误成“冷冷作响”,将《醉翁亭记》中“泉香而酒洌”误成“泉香而酒冽”。怎样辨清它们?首先搞清它们不同的偏旁部件“冫”与“氵”所表示的含义。这两组易混字都是一个属“氵”,一个属“冫”。

一、“氵”与“冫”

氵,俗称“三点水”,是“水”作偏旁部件放在字的左边时的变形。“氵”旁的字与水有关。如:浩,形容水广阔无边的样子。汲,表示从井里取水,泛指打水。沐,本义是用水洗头发。沃,本义是用水灌溉。江、河、汶等原是水名。

冫,俗称“两点水”。水遇寒便凝成固态的冰。古人描摹冰凌子的纹理,用“”来表示冰。后写作“冰”,原字则变形为“冫”,且仅作偏旁部件用。冰之形成必在低温寒冷条件下,因此,“冫”旁的字大多与冰或寒冷有关。如,冻,本义:厚冰。引申泛指液体或含水东西遇冷凝固。凌,本义:结冰。凛,本义:寒冷。(lì),本义:寒冷。凄,本义:寒凉。(chuàng),本义:寒、凉。寒,它下面的两点也是“”。

二、洌冽

“洌”与“冽”都是以“列”作声符的形声字,不同在形符:一个以“水”表义,一个以“冰(冫)”表义。

冽,音liè,以“冰”表义,本义:寒冷。如,山高风冽、凛冽。“岂如秋风虽惨冽,摧落老物谁惜之?”(韩愈《感春四首》之二),“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左思《杂诗》)

洌,音liè,以“水”表义,《说文》:“洌,水清也。”本义:水纯净透明。即水清澈的样子。引申泛指如水样液体物质清澈。如,(1)阴池幽流,玄泉洌清。(张衡《东京赋》);(2)侍者进茶,乃太华之精者,茶洌而兰幽。(《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

形容水时,“冽”、“洌”分工明确:从“冫”的“冽”形容水寒冷,从“水”的“洌”形容水清澈。《醉翁亭记》:“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其“酒洌”是说,用溪泉酿的酒十分纯净,清澈见底。“洌”与“香”互文配合,烘托其“乐”。如果改“洌”为“冽”,就成了泉酒“寒冷”,能让人心醉吗?酒“冽”颇扫太守及众宾客们的兴致。

三、泠冷

“泠”与“冷”都是以“令”作声符的形声字。不过,“泠”以“水”表义,“冷”则以“冰”表义,字义迥异。两字的读音也不同。

冷,音lěng,它以“冰”表义,字义与寒冰有关,《说文》:“冷,寒也。”本义:寒冷。与“热”、“暖”相对。如,冷冻、冷暖、冬天太冷了。由此产生不少引申义,(一)不热情,有时还含轻蔑、讥讽意。如,冷遇、冷言冷语、冷笑、横眉冷对、冷嘲热讽。(二)不热闹、寂静。如,门庭冷落车马稀、冷冷清清。此外,还有生僻、少见的(冷僻、冷字、冷货);乘人不备、暗中(冷枪、冷不防)等义。

泠,音líng,以“水”表义,字义与水有关,《玉篇》:“泠,清也。”“泠”的意思是:形容水纯净透明的样子。后进而形容明净。如(1),浩荡英华溢,萧疏物象泠。(韩愈《和崔舍人咏月》)此“泠”是形容景物明净清晰,若误成两点水“冷”,则成物象清冷,寒气袭人,与前句诗意刚好相反,大损诗的原意。

溪泉水流,“泠泠”有声。人们便用“泠”摹拟泉水之声。此声清畅悦耳,又用“泠”形容声音清越。如,泠然若琴瑟、钟磬泠然。“山溜何泠泠,飞泉漱鸣玉。”(陆机《招隐》)“衡山有悬泉,滴岩间,声泠泠如弦音。”(罗含《湘中记》)除此,“泠”又引申出轻妙、轻柔、清凉等义。如,泠风(轻柔的和风)、凄泠泠。

“泠”与“冷”,形不同,义迥异;从“冰”的“冷”,本义“寒”,与“热”、“暖”相对;而从“水”的“泠”,字义“清”,与“浊”、“杂”相对。“冷冷清水”,形容水寒;而“泠泠清水”则描写碧流潺潺,清越悦耳。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充满孤寂凄苦之感,心寒肌冷,何等悲凉。宋玉《风赋》“清清泠泠,愈病而析酲。”其“清清泠泠”则是形容清凉的样子,竟能使病愈、酒醒。

《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其“泠泠”与“嘤嘤”都为拟声词,泉水“泠泠”而清脆悦耳,鸟鸣“嘤嘤”而和谐动听,上下唱和,何等幽雅惬意。若误成“冷冷作响”行吗?“泠”、“冷”不可混。

四川省夹江县界牌镇永兴中学(614100)

上一篇:容易混淆的几组标点符号 下一篇:典型病句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