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中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

时间:2022-02-09 01:01:06

儿科护理中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以及各种不安全因素的防范对策。方法针对我院开展儿科以来,对儿科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对儿科护理中的护理安全的各种影响的因素,积极采取有效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结果有效及时的防范对策可以明显的降低儿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结论对于儿科工作要本身加强护理人员职业素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技术培训;建立好护患关系;加强儿科的健康教育特色;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系统,改善儿科病房环境及设备设施这些内容均是防范儿科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理安全;防范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工作的整体过程中,患者不出现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生理、心理及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损害、缺陷或者死亡[1]。对于儿科护理工作属于医院的一项特殊性的护理工作场所,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相对较多,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警惕,在护理工作中多做关于不安全因素的防范对策,才能更好的将儿科的护理工作发展下去,笔者现将儿科护理中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汇报如下。

1儿科护理工作中的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

1.1工作人员自身因素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不严谨,对慎独精神欠缺,有少数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随意简化护理操作流程不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临床经验不足,操作技术不完善;②护理工作技术因素:为患儿进行动静脉穿刺技术不娴熟,常会发生穿刺失败,造成患儿哭闹家属不满意;③护患沟通不完善:有些护理人员只注重操作技术但是未重视与患儿的家属进行沟通交流造成护患沟通效果欠佳,这样护患沟通很难在护理工作中开展起来,延误了有效工作;④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对于护理方面的工作记录不完善,与实际工作中的护理操作有明显的出处及有主客观成分缺乏的现象,语言与内容缺乏连贯性,无法准确的反应患儿的动态病情变化,与医生的记录不协调,这样会增加医院纠纷隐患的发生率[2];⑤感染知识的意识淡薄:在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的行为操作都可能存在医院感染的相关隐患发生,工作人员自身缺乏院内感染知识,对于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要进行加强管理,在有关的护理工作中护士未注意按先清洁后治疗的原则进行操作,从而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

1.2患者及社会因素由于现代社会模式的改变,家庭中均为独生子,家长对孩子比较娇惯,因此对医院的医疗和护理水平的期望值过高,其中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静脉穿刺要求能够做到“一针见血”,但在护理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小儿静脉自身原因导致穿刺失败,会造成家长的不满意。现在社会因素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问题,社会舆论将所有的责任推向医院,关于社会中人群的呼声以及新闻媒体的有关报道关于不良医风等,加之患儿家长对医疗中出现的高技术、高风险不能够理解,他们潜意识中认为到医院就医就好像进了保险箱。医学科学是相当严谨的学科,在救死扶伤的同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和局限性,对于存在疑难杂症的病例、诊断治疗以及愈后等都会出现不同的风险,患儿出现治疗效果不明显、费用较多而且住院时间长的情况下常常会产生家属的不满情绪,在每一项的治疗过程中护士是直接的执行者,因此矛盾较多都会归结于护士。加之儿科的患儿具有天生活泼好动、自我防范意识差的特点这也是诱发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

1.3缺乏安全法律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法规,对于护理中的风险意识差,而患者及家属的维权意识不断的增强,只有护士在护理工作有存在一点缺陷,家属马上会出现不满意,甚至发生医患纠纷。

2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防范对策

2.1加强护士责任心,增强法律意识护士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分级护理的工作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核心的各项工作制度,以强化护士工作的责任心[3]。护士要时刻与患者沟通交流,无论在查房中还是进行各项操作技术前,必须得到患者的允许才能够进行各项操作,学会懂得理解患者、尊重患者、时刻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每次与患者沟通时要用通俗易懂,清晰、准确的语言行为来解释和交待注意事项,并耐心的听取患者的主诉,并进行相应的解答或者处理。

2.2加强护士专业技术培训在护理工作中要不断的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保障护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术的考核训练。同时要做好护理人员的人才梯队的培养,弥补护理技术操作中的不足。护理操作有时带有强制性,例如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导尿、灌肠等操作技术。有些操作患者对护士的期望很高,希望护士做到耐心细致、安全准确,各项操作都在自己身上能够顺利的成功不要出现失误,但是如果护士出现失误时,则会引起护患之间的矛盾[4]。因此护士在做各项护理操作时要向患者解释清楚操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准确、熟练。

2.3完善后勤保障系统为了确保优质护理落实到具体环节,加强后勤工作的社会化管理如:陪检、送标本、领物等非护理工作都由相关职能部门专业人员来完成,这样可以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静下心和患儿进行心里辅导和健康教育工作宣传。在儿科配备必要的基础护理设施如:小方凳、沐浴盆、婴儿推车、电吹风、微波炉、雨伞等生活设施可以方便住院患儿各个环节使用。

参考文献

[1]徐健.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J].医药产业资讯,2009,2(8):639.

[2]李遵清.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优质护理初深[J].现代护理报,2012.9.6.

[3]许佩珍.提倡感受型服务对改进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2009,21(10):39.

[4]姜岚.提高年轻护士服务意识促进医院建设[J].护士进修杂志,2011,24(2):192.

上一篇:护理的核心价值观―爱心和同情心 下一篇:浅谈护士长如何做好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