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2-08 01:51:23

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加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致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水平不高。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工作优势,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建立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体系等,提高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有其特殊性。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大学生多为高中时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来自农村或城郊的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的自觉性都较弱,他们比本科院校大学生要面临更多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心理压力。蔡晓艳(2012年)对云南省8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正常人群,学生对心理健康教师的信任度仅占30%。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专职心理工作人员欠缺,无法按照学生数量来进行编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矛盾突出的现状。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致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水平不高。

(一)高职院校对于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普遍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管理、形式、机构和体系的建设上,而忽视了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工作者,承担着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也具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天独厚的职能和业务优势。

(二)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不高

高职院校中心理学专业背景的辅导员不多,辅导员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不高,辅导员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自我效能感过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少系统性、规范性,流于表面,收效甚微。

(三)辅导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存在认识偏差

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大多针对“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学生或自信心差的、人际交往有问题的、环境适应有问题的、情绪困扰较多的学生。而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促进其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绝不是只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应“重全体、重教育、重预防”。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探索

(一)辅导员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理论及技能

辅导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辅导员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以及合理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辅导员要掌握恰当的压力控制技巧,加强自我心理调适,善于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积极乐观地对待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心理理论和技能是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备“武器”。辅导员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技能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心理教育素养与咨询水平,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之中。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辅导员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是相辅相成的。辅导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之中:

1.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抓好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新生刚入校,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是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阶段,辅导员要及时掌握新生的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采用SCL-90、UPI、16PF等标准化量表对新生进行心理测量,及时建立心理档案,可以使辅导员全面了解新生个性特点及发现特殊学生的心理问题。

面对严峻就业形势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情绪,因此辅导员在开展就业形势和政策宣讲工作的同时,要关注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心理动态,及时进行交流和疏导。

2.开展团体辅导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已有研究表明,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开展团体辅导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改进人际态度、克服人际敏感、改善两性关系、改进人际关系等。因此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班会的契机,给所带班级定期开展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体验中分享,又在交往中反思,反思中不断成长。

3.培养心理委员开展工作,发挥朋辈辅导的重要作用

尽管辅导员和学生联系密切,但仍然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辅导员应该重视各班级心理委员的培养,发挥朋辈辅导的重要作用。

心理委员能够协助辅导员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自主开展朋辈辅导活动,对有心理困惑的同学积极热情地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定期汇报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危机事件及时上报,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三)参与心理健康课程教学

除了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辅导员还应该积极承担本班或本年级的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高职辅导员可以根据已掌握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参考文献】

[1]蔡晓艳.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2.

[2]李一男.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究[J].前沿,2013(10):184-185.

[3]杨怡.高职院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2(21):242-244.

[4]刘琼珍.班级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刍议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下一篇:海外访学经历对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认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