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时间:2022-02-08 03:25:47

浅谈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71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如何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使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和学校音乐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音乐教育发展服务,是音乐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此,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服务教材,激起情感

教材包括学生用教科书、教师用参考书和音响教材,教材具有权威性、统一性和不可代替性,是音乐课程最基本的资源,也是实施音乐课程的主要依据和载体。因此,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首先应立足于教材。如果老师总是一尘不变、按部就班地抱住教材不放,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时间一长,学生还会心生厌倦,老师自己也会觉得单调。例如在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红旗飘飘》的教学中,我在课前播放唐磊演唱的《丁香花》,同时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忧郁凄美的丁香花的图片,学生就会沉浸在惆怅怀念的情绪中,加之老师深情地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节将至,我们中国家家户户都会祭奠逝去的亲人,我们更当带着崇敬的心情怀念那些为共和国的诞生和世界和平与发展而献身的革命先烈。"深情感人的音乐激起了学生心中最圣洁、最真挚、最正直、最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达到良好的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效果了。

二、投其所好,结合教材,增添魅力

《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笔者认为,现在的中学生酷爱流行音乐,习惯唱通俗歌曲,这已形成了他们的审美习惯。所以,违背客观规律,强制性地让学生喜欢美声唱法歌曲,民族唱法歌曲是不明智的。只有以学生为本,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投其所好,选择最时尚、最优美、健康、活泼的流行音乐充实音乐教材,或者在学唱教材歌曲的同时,选择亲切流行的通俗唱法的版本,即:巧妙地将现代流行音乐元素融入教材音乐,使音乐课堂充满时代气息,才会使学生兴奋、愉快起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音乐的学习之中去。在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祖国颂歌》中,我敏感地发现学生极不情愿地学会了童声齐唱《歌唱祖国》,歌声已疲惫无奈得毫无激情,于是我临时改变了原来抽查个别学生演唱歌词的计划,我唱了唱歌谱,让大家观察分析乐谱在作曲技法上用了哪种常用技法时,学生毫不费力地回答:"重复。"我说:"其实流行歌曲中也有很多运用重复手法的例子,在歌首或在歌尾,我们会觉得重复得很单调呢还是觉得重复得很亲切呢?"正当学生凝神思考时,活泼欢快的流行歌曲《桃花朵朵开》的前奏突然响起,顿时刚才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的眼神立刻充满欣喜之光,激动的歌声流露出快乐童真,一张张笑脸好似桃花朵朵开。当学生一边愉快地唱着一边认真地数着重复六遍的乐句后,一曲林俊杰的《江南》又缓慢响起,学生立刻又欣喜而动情地唱起这首歌,有些女生甚至激动地尖叫起来,果然这首歌多次重复着第一句旋律,深情、眷恋、亲切、缠绵,丝毫也没有单调啰嗦的感觉。

三、因地制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

新课程指出:"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教材(主要指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现行教材的合理设计与演绎,深入研究,围绕教材,合理调整教材顺序和增减教材内容。就能有效地拓展课程资源,充实课程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可以大胆地增加一些当地影响较大的地方民歌、民间歌舞、特色器乐、曲艺音乐和地方戏曲,来充实和丰富教材音乐,从而使我们的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宁夏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鲜明的地域习俗特点和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以及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渴望却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肥沃土壤。有以宁夏山区为代表的花儿风,以川区为代表的民歌风,以回族为代表的伊斯兰风,还有融合花儿、民歌、秦腔眉户音乐元素为一体的塞上风,歌曲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民族风格、独特的审美观以及优美动听的曲调深受群众喜爱,得到广泛传唱。因此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服务于音乐教育。

四、勇于实践,超越教材,学会创造

音乐是实践的艺术,是表演的艺术,在演唱、演奏和赏析教材音乐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无穷乐趣,但是富有创造性的编创实践活动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我们可以从节奏编创、乐句编创、歌词创作、舞蹈编排、情境设计、小品编创等方面入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编创能力,还可以利用班级音乐会、兴趣小组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大型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艺术实践能力,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实践和创造的欢乐与幸福,让创造的智慧之光在校园闪烁。如:在学习地方民族音乐时,我请同学们分析总结一下宁夏民歌的音乐特点,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立刻总结出宁夏民歌音乐特点:活泼、优美;以re为骨干音;用啊哩哩、赛罗赛等为衬词;有引子、尾声等等。接着我鼓励大家用re为骨干音自由编创旋律短句,唱一唱、奏一奏,听听是否具有花儿风味。学生兴致很高,很快按要求写出了旋律短句,当我唱出或弹出他们的作品时,他们的脸上立刻流露出幸福与自豪的表情,相信只要具备电脑谱曲条件,学生尝试作曲的积极性会更高,那时,自己作词作曲并演唱就不再是空话了。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为我们的音乐教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自觉改变传统的教材观,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力求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灵活而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努力成为教材的积极使用者、促进者和发展者,使我们音乐课堂更能让学生感到有趣,更具时代气息,更具活力和魅力。

上一篇:关于暂困生的成因和教育思考分析 下一篇:浅谈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