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

时间:2022-06-02 07:06:00

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与中等普通教育有较大区别,自然在对师资的要求上也会有较大不同,但是我国在对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上却没有区别于其他教师。本文旨在对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加以强调,借鉴国外的教师培养经验找寻适合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模式;"双师型"职业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

一、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紧缺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实际上,我国对中等职业人才是有很大需求的。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已超过了21:1,按照生师比21:1计算,2010年中职教师出现至少30万的缺口。另外,专业课教师比例偏低,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偏弱,中青年骨干教师缺乏的问题还很突出。在专任教师中,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仅为52%,而既有较高的文化专业理论知识,又熟练专业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还占不到其中的1/4,45岁以下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比例还不足10%。

二、我国中职"双师型"教师现状与国外中职"双师型"教师现状的比较

长期以来,我国中职教师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由普通教育的教师转过来的,他们中有的可能原来是教语文或历史的,后来渐渐转教文秘、旅游等文科专业;有的可能是数学、物理教师,而后转教计算机、机电等理工科专业,专业上本身就是不对口的,这在教学中便会出现种种问题。直到近几年来才开始有资格准入制度,大量的专业对口的高校毕业生涌入中职学校。但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不是师范院校毕业,除了专业功底扎实外,他们仅通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学习一些教育学知识.

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并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

国外职业教育界没有"双师型"教师这样的名词,但名称不同、内涵一致的词汇是存在的。日本的职业学校教师就必须先到企业工作,日本的"双师型"教师被称为"职业训练指导员",是指具有技术专业和教育专业双学士学位的教师。他们主要在职业高中、专修学校、短期大学及公共职业训练机构从事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持有教师资格证书者先去企业工作,然后再转到教师岗位上来。德国对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提倡"双元制","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性首先表现在有企业和职业学校两个培训场所上,学习与工作、学校培训和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值得指出的是,大、中型企业往往独立组织实训教师培训班,自己编制教材。

美国对职业学校的师资要求比中小学要高。美国的"双师"素质特征十分明显。美国有的州明文规定,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取得学士学位并有相关领域1年至2年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者,才能颁发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1

三、芬兰中职教师培养模式对我国构建"双师型"教师的启发

(一)芬兰中职教师师资类型

1、核心学科教师

核心学科教师,类似于我国的普通文化课教师,通常由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或教师教育学院及各相关学科院系共同来培养。核心学科教师有两种培养模式可供选择:一种是一阶段培养模式,即师范生入学后在学习一门或多门专业学科的同时,还学习教育类课程。学生通常在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二年决定是否继续追求教师的职业。那些选择教师职业的师范生在大学学习的第三年开始进行教育学课程的学习2;另一种是两阶段模式,即师范生在入学后,先在所选择的学科专业院系接受教育,在取得某一学科学位后再进行教育学类课程的学习。

2、职业学科教师

职业学科教师的职责是通过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来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根据职业和工作发展要求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水平。从1996年8月1日开始芬兰职业学科教师由五所附属于多科技术学院的职业教师院和一所瑞典语大学来专门培养。职业教师教育学院的师范生在不同的教育机构进行实习,没有专门的职业教师培训学校。

3、 企业指导教师

企业指导教师的职责是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估,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他们通常由拥有丰富经验、技术娴熟的技术工人担任。与上述教师的资格要求不同,企业指导教师通常要求已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资格证书,虽然他们没有获得教育资格。根据地区调查显示,75%的企业指导教师有10多年的专业工作经验。

(二)启示

1、鼓励综合性院校参与中职教师的培养

芬兰的中等职业教师在接受完第一阶段学科专业学习后,才进入附属于多科技术学院的职业教师培训学院,专门学习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这种分阶段、非定向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师范生在不同阶段专注于不同课程的学习,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高等教育机构优化的教学环境和丰富的教育及社会生源,从而对师范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培训。

2、 拓宽渠道,接纳大量"双师型"教师人才

在我国,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和多方面原因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但是我们却可以为在企业工作多年的人员开通"绿色通道",改变我国目前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传统、单一的师资培养模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职业教师队伍。

3、 建立完善的职业教师资格制度并提高教师资格的门槛

职业教师资格制度作为一项国家职业资格制度,是提高职业教师地位和专业化程度、优化职业教师队伍的重大举措。中职教师资格制度要突出中等职业教师的特点,对申请者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而且要加强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核,并制定对教育实习的鉴定标准,提高教育教学类课程在中等职业教师资格考核中的地位,以促进申请者系统地接受职教教育理论学习,从而提高师资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士伟.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及构成.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

[2]李玉侠,过渡性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10)

[3]谌启标.芬兰教师教育大学化的传统与变革明.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3)

[4]孙道远.国外职业学校怎样培养"双师型"教师.中国教育报,2007(4)

[5]何倩.芬兰中等职业学科教师培养模式研究.[G]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陈明(1986--)女,湖南常德人,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1孙道远.国外职业学校怎样培养"双师型"教师.中国教育报,2007(4).

23.谌启标.芬兰教师教育大学化的传统与变革明.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3).

上一篇:美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研究 下一篇: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