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采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时间:2022-02-05 09:20:01

我国政府采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政府采购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选择,对社会、国家和市场都会产生巨大的效益。有助于,推动产业发展和扭转市场中经济社会问题,健全我国的经济体系,提高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可是《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得隐藏着其中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采购制度的不完善,违规操作和监督管理的漏洞等等,使得如何进一步的规范政府的采购行为成为重中之重。

关键词 政府采购;问题与对策;采购规范

中图分类号:F253.2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政府采购面临的问题

1、政府采购法制化建设滞后

我国一直没有形成一部全面统一的有着较高法律权威的、约束力度强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各地省市自行制定操作规则的现象很普遍,对于政府采购行为的管理就很难做到统一,对于政府采购工作的全国推行也极其不利。

2、政府采购机构设置不尽规范、合理

不健全的法律造成了各地政府部门的采购机构设置的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和缜密性,政府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职能界定混乱,制定规范和实施规范相混淆,甚至出现财政职能越位和缺位的现象。

3、政府采购项目单一、领域窄小

我国政府的采购项目和支出比例相对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政府采购规模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不高,货物所占比例很大,工程作为财政支出大项占有的比重依然很低,这就实施政府采购制度、节约财政资金的出发点来说,显然是相悖的。

4、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滞后

由于各地政府采购算的编制尚未作为一项单独的内容纳入财政支出预算范畴,财政预算编制较粗糙简单,公共支出项目还未细化到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因此政府采购工作很难从全局上把握和预见全年政府采购计划,工作上处于被动。使得政府采购在实施过程中随意性、临时性和盲目性的现象比比皆是,其后果就是政府采购预见性差、合理性不强,工作只能局限在单位平时的申报环节,被动接受市场信息,政府采购“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难以全面体现出来。同时,因为地方财政普遍收支矛盾突出,正常的公用经费支出难以保障,导致可供政府采购的财政预算安排极度有限,加之单位自筹资金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政府采购的效果。

5.政府采购的效果不尽人意,往往是采购物品价格高,品质低,工作效率上不去。一些政府选择的社会机构采购行为不规范,随意性很大,对于现行的政府采购制度执行力不高,对政府的规避行为明显,超出预算或者不进行预算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完善政府采购工作的应对策略

1、加强政府采购法制化建设

政府的采购法是政府采购的重要依据,是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政府制度的完备保障。建立健全完整的,统一的,全国一致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是政府依法操作、规范采购的基础,是增加政府采购的法律效力的根本,因此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相关法律体系。如:《政府采购资金拨付管理办法》、《政府采购评标工作细则》、《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管理办法》、《政府采购指标机构资格管理办法》、《政府采购履约、验收工作办法》等系列法规应尽快颁布和实施。目前我国已加入WTO,在制订政府采购法律体系的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和利用国际法的有关准则。联合国贸易委员会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措施》与《方法指南》、WTO的《政府采购协议》、亚太经合组织的《政府采购非约束性原则》和国际复兴银行的《贷款、信贷采购指南》等法则应作为我国制订政府采购法律体系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国际上一些政府采购开展得好的国家的有关法律、资料也可供我国借鉴。从而建立起一个适应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严密、科学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满足我国政府采购工作的需要。

2、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为开放的政府采购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

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是开放式的,经济的发展与社会需要使得政府的采购市场化,在这其中,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是采购行为的保障。不仅仅是法律上的要求,在各地的各部门的实际操作中要有自己的采购制度与国家统一的采购法所匹配,统一、协调一致的采购制度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的有力约束,使政府的采购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在采购和监督过程中能够顺利的进行。从我国当前的政府采购实际来看,亟需修改修改完善现有的政府采购规章制度与《政府采购法》不适应或冲突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同时也迫切需要制定《政府采购法》的实施细则以及配套的规章制度,以适应开放的政府采购市场的要求。

3、扩大政府采购的规模

政府采购本身就是一项发挥采购商品的规模效应、节约和使用有限的财政资金的活动。自1782年政府采购在英国出现以来,就成为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发达国家的政府采购支出为GDP的10-20%,占政府全部支出的1/3,政府采购制度已构成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必须明确政府采购的单位和采购对象的范围。单位应包括各级政府和各个政府部门、各级权力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各党派(政党)、人民团体、国有事业单位。对象应涵盖各单位的各类办公用品、设备、公共设施及政府所需的劳务(公共工程)。此外,要把握好政府采购金额起点的尺度,即政府采购的门槛价。采购金额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政府采购活动作用的发挥,达不到实施政府采购的目的。通过这些规定来改变现在我国各地政府采购范围偏小、规模不大的现状。

4、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强化采购约束

政府采购预算是编制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规范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的前提和条件。同时能为财政部门审核下一年度同类预算提供准确参考依据。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推进,政府采购预算编制迫在眉睫。通过政府采购预算,事先预知全年的采购规模,制订采购计划,了解掌握市场行情,并按采购计划组织实施,可以避免当前政府采购实施过程中忙于零星采购或无计划采购的弊端。政府采购预算一经确定,原则上应保持其严肃性,一般不做大的调整。政府采购涉及面广、品目繁多,在预算编制改革的初始阶段,要将全部商品、劳务列入政府采购预算,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实施能力上讲,都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抓大放小,突出重点。而且,整个编制程序要简单易行,待条件成熟后,再扩大范围。

与此同时,要加快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步伐,在保持单位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设立国库单一帐户,政府采购资金收支都在该帐户上单独反映。将政府采购资金和业务经费彻底分离。凡采购资金,按政府采购目录分门别类在总预算中单独编制,并将采购资金纳入政府采购专户,由国库集中支付。这是构建政府采购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

总结

随着政府采购范围的不断扩大,在社会上合经济市场中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政府的采购的巨大的消费力度对市场的刺激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措施种类,政府采购的种类和结构对于经济市场的调节、发展、环境等等有着很大的影响,更关系着政府的形象和威信。明确政府的采购思路,完善政府的采购法律体系,加快加强政府采购的管理和监督制度,强调采购法在在政府采购制度的核心作用,提高政府采购对社会资源和财政资金的利用效果,做到真正的透明、公平、公开。

参考文献

[1]刘晓凤;莫连光;;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2]伏晓东;中国政府采购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3]杨光华;供应链管理(SCM)环境下政府采购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周春燕;中国政府采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5]戴月;政府电子采购:战略意义与策略选择[D];广西大学;2005年

上一篇:关于医院会计成本管理探讨 下一篇: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