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对当代中学生产生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2-02-05 02:39:14

《中国好声音》对当代中学生产生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中国好声音》一经开播便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它作为一档励志型音乐节目,对当代中学生产生的影响是重大而深刻的。当然,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去看待它所产生的影响。如何发挥好“好声音”对当代中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如何规避它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文章就这一问题分析了《中国好声音》对当代中学生产生的影响、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影响;原因;对策

在中国,音乐选秀类节目的发展已将近十年,影响力较大的有“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近两年,此类选秀节目受关注程度日趋下降,影响力日渐衰微。就在选秀类节目普遍走入低谷的今天,由浙江卫视推出的大型励志音乐节目《中国好声音》于2012年7月13日开播,其收视率达到了“秒杀”同行的地步,甚至一度主导了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中国好声音》的观众人群主要是青少年。那么,它的播出对当代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发展等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它所产生的影响?

一、《中国好声音》对当代中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有助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身心得到放松

生活在当代的中学生课余生活比较丰富,很多学生选择美剧、韩剧、动画片、打游戏、旅游、聊天、听音乐等方式来充实自己的课余和假期生活,然而时间一长难免有些单调。当《中国好声音》出现在电视、网络等领域时,它别具一格的娱乐方式,优美动听的旋律,充满激情的演唱,认真中肯的导师评价,深深地吸引了这群热爱新事物的学生们,让他们在学习之余置身于音乐的世界,享受着音乐带来的激情与活力,整个身心得到了放松。

(二)有助于学生学有榜样,坚定目标

在中学生的成长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不管是在家庭教育中、学校教育中,还是整个社会都在努力为中学生的成长树立榜样,引导和激励中学生向优秀的人物和事迹学习。在《中国好声音》播出的过程中,学生也在内心寻找自己的榜样。好声音学员们对音乐无尽的爱与追求,对梦想的执着与努力,对成功的渴望与付出,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等无不在学生的成长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这使学生们懂得人生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与目标,目标是前进的方向与动力。

(三)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好声音学员传递给中学生的信息并不仅仅是“声音好”,在他们身上,有更多的东西值得学习。《中国好声音》让学生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不管理想有多么遥远,实现理想的道路有多么坎坷,不管别人怎样嘲笑我,只要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就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在这里,学生们学会了做人要自信,要勇于展现自己的才华。在他们身上,学生们看到很多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然后一次又一次的爬起来,生活并非处处充满阳光,也不是每一次都会得到帮助,做人要学会自立自强。在他们身上,学生们感受到了被乐观浇注的生命开出来的花是灿烂夺目的,即使我们没有姣好的容貌,我们曾被病魔缠身,我们家境贫寒,但是我们有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我们是乐观坚强的。

(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成才观

何为人才?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话题,《中国好声音》的播出让学生们认识到了成才需要的一些重要因素。首先,他们看到了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就看你能不能自己去把握,只要你有实力、有才华尽可以去展现,成功要靠自己。其次,要想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你必须要有很深的专业造诣,对于中学生来说,不管以后在哪个领域发展,都需要现在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三,也让学生们看到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原创作品,老歌新唱,使这些学员备受关注与好评。第四,要成功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优美的嗓音,扎实的基础,优秀的品质,坚强的意志等对一个人的成才都很重要。好声音有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成才观。

二、《中国好声音》对当代中学生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

(一)贪恋沉溺其中,影响学业与身心健康

《中国好声音》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身心得到放松的同时,也有部分中学生贪恋沉溺其中,课下活动时间、自习室间、甚至休息室间嘴上说的、眼睛看的、脑子里面想的都是“好声音”。因此,有的学生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满脑子浮现的都是《中国好声音》的画面;课下没有心思做作业,专注于搜集关于好声音及其学员的一切消息;晚上休息室间,躲在宿舍收看好声音节目,还有人跟唱,导致这些学生严重睡眠不足,影响自己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同时也干扰了其他同学的休息与学习。

(二)盲目崇拜,奇装异服,引发不合理消费

在好声音播出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优秀的,有个性的学员以自己独特的嗓音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来表演歌曲,赢得了导师和观众们的认可和赞许。然而,不少中学生在对学员的认识和理解上有失偏颇,他们不是崇拜学员的才华和优秀的品质,而是幻想自己有一天能成为第二个他,所以在发型、着装、语言、动作等各方面去模仿学员,追求新潮、时尚,盲目崇拜,最终丧失了自己的个性。同时也引发了他们对智能手机、高档电脑、奇装异服等的消费,一方面导致学生只重视享受资料的消费,忽视了发展资料的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另一方面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甚至有个别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妄想一夜成名,忽视自身努力

好声音学员有来自天南海北,各行各业的,比如有火车司机、家庭主妇、学生、“北漂一族”等,不管出身如何,在好声音的舞台上他们都一曲成名。这些生活中的普通人一夜成名的经历让很多学生开始感叹,感叹自己没有他们幸运,也让一些学生开始幻想,幻想自己有一天能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他们把太多的时间用于感叹和幻想,却忽视了这些人为了成功风餐露宿、饱尝辛酸、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因此他们将自己不能成功归因于时机未到、命运不佳等外在因素,整天不思进取,不想付出实际努力。

三、《中国好声音》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

(一)中学生自控能力弱,不能明辨是非

中学生的一大特点是思想上具有先进性,认识上带有片面性,行为上具有一定的失控性。中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一般看到的都是事物的表面现象,在对事物的认识上缺乏全面性、准确性和深刻性,在行为上的表现是自控能力弱,容易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对于《中国好声音》,首先,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全面的认识到这一娱乐节目会给自己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其次,一些学生不能将自己的学习时间、休息时间和娱乐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出现大脑管控能力缺失的一种状态,任其行为发展。总之,由于中学生自控能力弱,不能明辨是非,主观上不能克服好声音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中学生存在求异、攀比、盲目崇拜等消费心理

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当代中学生在消费上容易出现由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所以,在《中国好声音》迅速走红的同时,关于它的一些产品也迅速在中学生中传播开来,比如音像制品、书籍、杂志、服饰等。首先,中学生在对这些产品的消费上缺乏判断,容易盲目从众随大流,不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其次,过分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个性,消费不考虑自己的社会角色。再者,存在“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消费观念,消费不讲求实惠,不以自身及家庭经济实力为基础。

(三)中学生缺乏挫折教育,不能脚踏实地

我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和创设一些困难和障碍,让受教育者在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经受磨练,克服困难,取得成功,以此来提高他们战胜困难与挫折的能力与信心,增强意志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当代中学生在家庭中是“四二一”模式培养出来的“宠儿”,生活、学习都在父母家人的妥帖安排之下,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经常由家长代劳,在学校,又有老师精心安排学校生活中的各项事宜。所以,导致当代中学生从小缺乏挫折教育,意志力非常薄弱。这样的学生一方面渴望功成名就,另一方面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气馁,消极以待,最终不愿意脚踏实地的去奋斗。

四、应对《中国好声音》产生负面影响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控能力

作为教师要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去认识、去辨别社会中的现象,进而揭示其本质。例如,针对《中国好声音》对中学生产生的影响这一话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再汇总讨论结果,也可以采用辩论会、演讲比赛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对于这一问题的全面深刻的认识。

学生自控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只有坚定了理想与信念,学生才会专注于某件事情,较少受到其他方面的干扰。再者,教师要培养学生不断提高文化素养,文化素养得提高有利于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第三,在心理上给予学生积极的辅导,稳定学生情绪,使其调整好近期需要和长远需要之间的关系,遇到问题不冲动、不盲目。第四,强化学生的意志力量,培养学生性格中意志的独立性,让学生懂得自觉自律。

(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针对当前社会中形形的消费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首先,消费时要考虑自己及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那些支出无计划,为了撑面子不惜举债消费的行为,是缺乏理智的,中学生要做到消费有计划、有节制。其次,消费时要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要有主见,要保持冷静的头脑,避免盲目跟风,避免只重享受资料的消费而忽视发展资料的消费的倾向。再者,当代中学生消费时要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最后,作为消费者要懂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树立“绿色消费观”。

(三)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视挫折。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观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当然,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从心理上消除对困难和挫折的畏惧和逃避。其次,以好声音学员的成长经历为背景,开展关于挫折教育的主题班会、演讲等活动,深入挖掘好声音学员身上的优秀特质,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第三,教师要关心关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成功与失败。如果发现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克服了困难和挫折,教师要及时鼓励,让学生增强信心。如果学生失败了,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要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支持和方法上的指导。第四,通过以上的活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成功需要坚强的意志,要勇敢面对和积极克服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在学生的成长和生活中,媒体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中国好声音》以它迅速的传播与走红已深入人心。它对中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将引导中学生吸收优秀文化对自己的激励作用;将它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深入剖析,启发教育工作者针对中学生成长特点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万美容,彭红艳.青春镜像:《中国好声音》的文化意义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13(04).

[2] 刘小波,樊冬艳.符号学视阈下《中国好声音》之文化现象解读[J].四川戏剧,2013(06).

[3] 冯汝臣.当代中学生挫折成因及对策分析[J].知识经济,2012(05).

[4] 谷孝平.对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03).

作者简介:赵安民(1955- ),男,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负责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学;王娟娟(1983- ),女,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职教育硕士,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教师,主要从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研究。

上一篇:劳动力城乡流动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论语》名句探微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