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能力视角下互联网企业竞争优势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02-02 10:13:28

动态能力视角下互联网企业竞争优势影响因素研究

内容摘要:本研究提出互联网企业竞争优势的动态能力模型,包括机会识别、资源整合、组织与技术柔性、战略隔绝和组织学习等六个维度,并验证其与盈利性与成长性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动态能力存在行业特殊性、企业规模和成立时间影响动态能力的形成,机会识别和资源整合能力是互联网企业盈利性和成长性的稳定影响因素,组织柔性、技术柔性和组织学习对盈利性有较显著影响。研究充实了动态能力理论,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愈加融合的背景下,对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如何借助互联网构建与保持竞争优势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 动态能力 盈利性 成长性

网络经济学的先动优势视角,以及价值创造的商业模式视角并不能完全解释互联网企业竞争优势的本质和来源。随着行业竞争基础的改变,现有“注意力”等核心资源与能力的组合会失效,甚至成为制约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核心刚性,只有根据环境变化动态调整才能建立持久竞争优势。高新技术的推动使互联网行业呈现出动态复杂的“超竞争”特性。摩根士丹利报告表明,中国互联网企业平均寿命为3至5年,年均自然死亡率达到20%-30%。如何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成为互联网企业的核心。本研究从动态能力视角出发,认为在创新与竞争加剧、商业模式趋同的行业背景下,动态能力是互联网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并试图发现动态能力的行业特殊性。

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

为了率先达到互联网行业开展业务的最低有效规模(Mininum Optimal Scale),迅速吸引用户加入网络、形成规模优势,互联网企业在新的利基市场中发起先动战略,过度扩张市场,市场竞争加剧。此外,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下,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使新的利基市场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产业模块化,以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间的融合,互联网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与发展趋势越来越难以捉摸,呈现出超竞争的特性。

动态能力理论将外部环境纳入竞争优势的研究框架中,认为资源与能力只能带来暂时的竞争优势,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应对环境变化的动态能力(dynamic capability),表现为不断调整、整合和重构企业内外部资源与能力,以适应环境动态变化,获取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绩效。因此,本研究认为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机会识别、资源整合、组织柔性、技术柔性、组织学习和战略隔绝等六个动态能力维度。机会识别是促进企业动态配置环境、调整资源与能力组合构建的基础,表现为对环境中机会信息的搜寻、感知、意图归因和诠释,以及确信并采取行动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则。资源整合指企业通过价值分析,将资源重新配置以形成新的资源与能力组合。组织柔性指企业在组织权力与职责配置、信息流动规则和程序上保持动态灵活性的能力。技术柔性意味着企业技术快速灵活改进,拓展产品线和服务功能,提升顾客产品认同感。组织学习指新知识的传播、共享和默会以及新思维和相对稳定的集体行为模式的形成。战略隔绝指企业抵制竞争对手有效复制、侵蚀的能力保护机制。

本研究假设互联网企业的机会识别、资源整合、组织柔性、技术柔性、组织学习和战略隔绝能力均对竞争优势的盈利性和成长性有积极影响(见图1)。

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互联网企业为研究对象,采取滚动抽样法,向互联网企业比较密集的中关村科技园区,并委托山东省青岛市工商局和威海市人事局向当地互联网企业共计发放问卷400份,有效回收问卷205份。企业规模和成立年限对企业绩效有影响,而商业模式是互联网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手段,因此,选取它们作为本研究的控制变量。动态能力各维度与竞争优势测量依据如表1所示。量表中涉及到国外学者的题项均采取“双向互译”进行语义调整。

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利用SPSS17.0对动态能力及竞争优势各维度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剔除部分信度过低、交叉载荷与公因子方差较低的题项后,各维度的Cronbachα的值都不低于0.6,整体KMO值达到了0.94,具有较好的信度(见表2)。

主成分分析(见表3)结果显示,除技术柔性相对突出外,动态能力各维度解释力度平均,与贺小刚等2006年对中国企业动态能力共性的研究(组织变革达到41.749%)存在显著不同,说明动态能力确实存在行业特殊性,我国的互联网企业更为重视内部动态管理能力的均衡协调发展。技术应用于多种业务并能够柔性调整的能力是其动态能力的主要表现,与当前互联网企业争相开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拓展现有业务与新技术融合的观察一致。

表4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我国互联网企业盈利性好于成长性,但都较低(均值为2.19和1.51),生存状况不佳,与互联网企业高死亡率的观察相符。在动态能力六个维度中,机会识别和资源整合得分较高(4.03和4.22),组织学习与战略隔绝的表现最差(低于2.60),说明我国互联网企业在洞察市场机会与整合资源把握机会方面表现较好,但内部价值链集体学习能力较差,缺乏对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与员工的保护意识。此外,各维度间显著的相关性体现了动态能力结构上的协同性,这是动态能力发挥作用的内在机理。企业规模与机会识别能力显著正相关,说明与小企业相比,大企业有更充足的资源建立外部关系网络、分析市场和技术动态,进行信息情报收集,从而发现和把握市场机会。成立年限与组织柔性、机会识别、战略隔绝与组织学习都显著相关,从而印证了企业能力的形成具有渐进演化性。

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一直是战略研究的核心,本研究发现(见表5),动态能力对盈利性和成长性的解释力度达到40.2%和32.4%,企业规模、成立时间等其他内生变量的解释力度为4%和7.7%,动态能力是互联网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正如Rumelt(1991)和Schmalensee(1985)的论断,经济或组织过程(economic or organizational process)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而这种过程被Teece明确定义为动态能力。这一结果也大大高于贺小刚(2006)对多行业中国企业动态能力功效的研究(动态能力对盈利性和成长性的解释力度只有12.6%和13.7%),体现了互联网行业的超竞争性,环境越动态,动态能力的作用越明显。

动态能力对互联网企业成长性和盈利性都有正向影响,但各维度的作用效果不同。由显著性水平的差异(见表5)可知,在盈利性方面,机会识别和资源整合对盈利性的影响非常显著,组织学习其次,而其余能力维度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加入控制变量后,机会识别和资源整合的影响依然显著,而组织学习、组织柔性和技术柔性的作用都得到提升,对盈利性的影响较为显著;控制变量只有商业模式对盈利性的影响较为显著。加入控制变量前,只有机会识别和资源整合对成长性的影响显著,其他因素均不显著,加入控制变量后,除了机会识别和资源整合的影响依然显著外,企业规模对成长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他变量显著性提升,但均不显著。战略隔绝对盈利性和成长性的影响均不显著,甚至对盈利性有负向影响。

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为了研究动态能力的行业特殊性,本研究没有将体现企业间制度差异和市场差异的所有制形式及区位因素等外生变量纳入研究,可能会失去发现有价值信息的机会。此外,本研究没有控制细分市场的差异对互联网行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可以进一步发现动态能力与核心资源,尤其是注意力资源、虚拟网络中的资源与实体网络中的资源配置与整合过程对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影响。

参考文献:

1.M. Porter.Strategy and the Internet[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1,79

2.Raphael Amit, Christoph Zott. 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 [J].Strategic Management,2001

3.Watson J. Mode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working and Firm Performance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7, 23(3)

4.David J.Teece,Gary Pisano,Amy Shuen.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7)

5.贺小刚,李新春,方海鹰.动态能力的测量与功效: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3)

6.龙海泉,吕本富,彭赓,赵天博.基于价值创造视角的互联网企业核心资源及能力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0(18)

上一篇:第三产业人力资本测度及贡献率分析 下一篇:论投资者对股价波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