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规范在阳光下运行

时间:2022-02-01 05:05:17

让规范在阳光下运行

既然政府性基金在很长时期内不会取消,那么人们又该如何关注它,这是要我们慎重思考的问题。因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作为政府一项重要收入,全国政府性基金已突破4万亿元大关,而这当中有很大一部分资金依然游离于预算之外。

并且政府性基金既不同于税收,也不同于一般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它的支出都是在静悄悄的进行,这就让政府性基金的使用更让人难以捉摸。

记者做了基本梳理,把现有的几大争议点进行分类,就这些争议的方面看看有无解决良策。

提高透明度和效率

“乱”,政府性基金在支出上存在随意性,一些单位巧立名目、改变用途、将其用于建楼堂馆所、培训中心、更有甚者将其当成小金库。

针对个弊端,财政管理系主任肖鹏告诉记者:“预算外资金增长过快给企业和公民个人带来了沉重负担,而且在预算外资金管理上会出现腐败、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也使得国家开始清理规范预算外资金。2011年开始,所有的预算外资金均纳入到财政专户管理,即纳入预算管理。”

他还认为,现在政府性基金的管理尽管有相关规章制度,但仍然存在违规设立的问题。一些部门、地方政府不按规定套路出牌,不断推出新的基金项目,这是眼下全国各地基金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数据显示,2012年违规出台的政府性基金共有400多项,政府性基金年年清理,但全国现有多少政府性基金项目,财政部也没有一个权威准确的数据。基于各自的利益,相关部门领导只要向上级游说,说通存在该基金的重要性,那它就会存在,活动空间很大。

其实,中国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不在某种收费本身,而在于收费项目过多过滥,收费标准过高,收费运作过程不透明、不规范,有的纯粹是为收费养人,甚至仅仅是为了捞钱,在公路边竖块牌子就收费,与公共服务没有一点关系。这种收费怎么不叫纳税人痛恨呢?如果根除了这些不良现象,使收费过程规范化。如果将收费收入与纳税人的福利密切联系起来,中国的纳税人一定不会对收费有如此多的抱怨。

加强预算编制

“粗”,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编制相对粗糙,专业性不强。“2010年土地出让收入2.9万亿,足足超过年初预算的113%,基金预算的准确性可见一斑。”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曾康华说。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研究员张德勇也认为,到了2012年政府性基金的决算又比预算低出好多,关键就是土地出让收入的减少。仅就这条看,就可以知道地方对基金预算的粗口径管理。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说:“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最重要的是看两个方面,一是看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否科学合理,使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更加规范化。二是从政府性基金的支出看,如何提高政府性基金支出的使用效率。”

我国预算外基金项目非常多,规模很大,建立统一预算,准确反映各级政府的全部收支情况,对于加强财政管理,规范政府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这样就可以使各级领导对本级政府总体财力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能够对预算内、外财力进行统筹安排,综合平衡。因此建立统一预算框架,对于加强财政资金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综合管理

“散”,“在实际操作中,政府性基金分散于政府各部门及其所属事业单位管理,谁收谁用、多收多用、多罚多返,财政部门只起记账的作用。”张德勇说,“这样的格局造成了财权分散,很难统筹使用资金。”

张德勇认为,收支两条线是解决途径之一。从中国国情出发,税费管理应该坚持两条原则:一是要保持税费管理权限相对集中。二是要坚持依法治理税费,完善我国非税收入管理规范。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法制化和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整个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不断增强,应该尽可能使政府性基金项目的设立和运作程序化、公开化、透明化,逐步提升社会监督的力度,这样可以减少财政资金征收使用中的腐败现象和浪费行为。

上一篇:“第一夫人热”冷思考 下一篇:政府性基金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