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时间:2022-02-01 08:09:07

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326-01

摘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坚持人本价值取向,把提高人的素质、满足人的需要、发掘人的潜力、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放在工作首位,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军队院校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必要性。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全面发展

随着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而教学问题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坚持人本价值取向,把提高人的素质、满足人的需要、发掘人的潜力、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放在工作首位,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我们认为,军队院校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必须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确立学员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员的发展”的思想

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教”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因此,教员必须确立学员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员的发展”的思想。学员是院校存在的基础,是院校一切工作的对象和重点。学员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为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员在教学中应树立“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培养学员的主体意识,主动为学员设计多种性质的互动,组织学员在互动中进行不同形式的学习,鼓励学员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注重引导学员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培养和保护学员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尊重学员对知识进行思考分析、怀疑批判、探索创新的权利。

二、关注学员的进步和全面发展

(一)关注在学员的进步。要善于发现学员的闪光点,给学员创造受表扬的机会。对于暂时后进的学员,若等他们有了优点再去表扬,那他们被表扬的机会就太少了。对于这样的学员教员要主动帮助他们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为表扬创造条件。同时表扬要面向全体,要使人人都有受到表扬的机会,只要学员有进步,有特长,有一颗上进的心。教员要学会用表扬这一武器去激励学员的上进心,增强学员的自信心。

(二)关注学员的全面发展。一是要保证学员学习的自主时间和空间权。课外时间要充分运用到学员深化和扩展知识以及第二课堂活动中,鼓励学员自习和业余时间到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实验室、创新基地等教学场所。在军队院校要真正落实课程选修制度,除必修课外,所有列入教学计划的选课都要由学员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自由选修,这样才能发挥学员的个性特长。其次,要建立学员创新基地,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室的基础上,专门建立学员计算机应用、电子设计等创新基地,由学员自己展开设计、小制作、小发明。再次,要制定有利于激励学员创新的政策,在教学计划上,要将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作为主要的教学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在教学实施上,要有计划地安排学员参与科研活动,建立科研项目申报和资助制度,开展系列创新设计大赛等。

(三)建立师生的互动性。教学是教员的教和学员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和有计划的师生互动活动。传统教学认为, 教学是知识的“ 传授一接受”活动, 其性质是教员主动、学员被动的单一活动。这种教员讲、学员听,教员写、学员抄,教员问、学员答的教育模式,学员只能围着教员的指挥棒转,因而是灌输式教育。学员的知识、能力难以内化为品质,学员的个性就得不到充分发展,创造力就会容易被扼杀。因此, 传统教学将研究对象仅仅局限于观照发生在学生个体自身内部世界的封闭过程, 仅仅局限于学生个体的单纯的知识接受过程。现代教学认为,教学中有大量的互动形式存在, 有明显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教学其实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情、意、行的互动过程。

三、以教员为本,发挥教员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一)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如今,计算机、互联网等电子传播媒体进入课堂,教员失去了他独一无二的传播知识地位,教员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员的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在课堂里,教员不再是居高临下地把所知道的知识传授给学员。对军队院校来说,这就要求教员转变为启发者、帮助者、参与者,保持一种与学员平等的心态与学员一起进行探索式学习。教员的角色就是教会学员如何获取信息知识,如何运用多媒体来引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激励和保持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员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认识主体, 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个体和群体。

(二)改进教员的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方法具有三个特长:一是强调学的方法研究,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从重知识传授转移到引导学员独立地获取知识,从单一的教法转向教法与学法的统一,从单纯追求学员“学会”转向“会学”。二是注意个性化教育,充分发掘学员个体潜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员个性素质的发展。三是注重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全面地、动态地分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因素,根据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科学地选择最优方案进行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开发学员的潜能,给学员以智慧,教会学员思维,这是将知识内化与升华为素质的关键。我军院校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进步很大,但仍未能从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体系中解放出来,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改变这一现状,使创造教育落到实处,就是要求教员要改革教学方法。以加强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目的,引导学员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分析和解决问题上来,开发学员的创新能力,发展学员的个性特长,使学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教学是以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活动。要以学员特征为依据,因材施教。针对不同认知能力的学习者,分别选取用直观教学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以及发现式、自学辅导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要求教员鼓励学员参加各类竞赛,进一步提高学员的研究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学术研究能力。即要求教员要教会学员思维。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方式,它不仅以追求新颖、独到、富于开拓性为基本要求,而且集各种思维方式于一体,唯有在教育、教学中着力培养创新思维,才能造就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谌业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J]. 2006。

[2]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J].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3] 朱中华.《教学方法纵横谈》,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4] 高津滔.《中国人民军校教育思想研究》,人民武警出版社,2006

[5] 杨明宝.教员的课程角色:一个倍受关注的课程话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3

上一篇:网络成瘾机制研究综述 下一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开设该课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