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成灵活导引

时间:2022-02-01 05:30:06

智慧生成灵活导引

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生成性的课堂观,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和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从而建构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后现代课程理论家美国的小威廉姆E.多尔指出:“今日主导教育领域的线性的、序列的、易于量化的秩序系统——侧重于清晰的起点和明确的终点——将让位于更为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像生活本身一样,永远处于转化和过程之中。”心理学家J.M.索里和C.W.特尔福德也指出:“人的每一个活动总是程度不同地包含着运动、观念的和情感的变化。”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个性化、创造性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外延使学生不断生成问题,让学生在理解课文、解决问提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问题。那么对于生成性的语文课堂,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实现课堂的建构呢?

一、合理整合教学资源

“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重新‘激活’书本知识,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状态’,在‘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的教学中凸显知识的活性。”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她是博大精深的。需要教师去挖掘、去领悟、去创造性地使用,才能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激活课堂教学。

1.要吃透教材。“语文教学的范文,大多是人类文化的精神凝聚,其中蕴含着丰厚而博大的文化内涵,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教材中的每篇美文都拥有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信息、美的语言、美的结构,还有可供深层次挖掘的人文精神、文化底蕴。因此,开发课程资源绝不能忽视了教材,而要深入地钻研教材,才能“创造性”地处理与整合教材,引导学生感悟、赏析、质疑、探究、交流,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积累人文素养。

2.要合理整合各种资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决定了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交错,作为教师,应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一个个互为联系的知识点整合、迁移、深化。而且语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社会生活、其它学科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还要善于利用并开发教材以外的各种文本性课程资源、非文本性课程资源,为课堂提供多种可能的平台,为生成性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做生成性资源的重组者

叶澜教授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教学的“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更重要的是对教学过程中呈现的信息的“重组者”。她认为,只有通过教师对“活”起来的“动”的重组,才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师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面对学生在课堂中呈现的“错误”和“随意”,有的是一种不放心的态度,恐怕学生说不出来,会搅乱自己的教学思路;有的则显得冷酷无情,完全是一副板起面孔训斥人的模样,师生之间全然没有对话的平等和可能;而有的教师则充分尊重学生的“幼稚”想法,及时捕捉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行巧妙地引导,或鼓励、或问疑,较好地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师生之间达成了相互碰撞、接纳、融合的同构共生状态。教师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显现了教师不同的重组信息的意识和态度

三、“教”应永远走在学生“学”的前面

在生成的课堂上,教师面对的任务要比以往复杂的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另一方面时刻关注学生课堂上各种生成状态,既关注学生在认知上的整体目标达成,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可能达到的能力发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良性形成,既做到不拘泥于某个具体的目标,又要做到“似散而聚”。

1.关注生成信息是否具有进一步探究的价值。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信息并非都具有探究的价值。有人说,教要教在学的疑惑处。套用这句话,在生成教学过程中可以说生成在学生疑惑处。学生在学习中生成的疑惑,正是我们开展进一步探究的宝贵资源。

2.关注生成信息是否能促进学生发展。学生学习的灵感与创造就像天上的流星,稍纵即逝。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挖掘,也许就永远消失了,随着泯灭的还有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的冲动。学生的想法,看起来是随意而为,可又隐隐约约包含着大胆的猜想。这种猜想如果不加以验证,则很有可能使学生养成想当然的随意性,如果“棒杀”则可能扼杀学生求异思维的萌芽。事实上这正形成了教学的探究契机。只有引导学生超越开始的随意,才能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策略的进一步认识,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激发与创生。

3.关注生成信息是否带来积极的学习情感。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密切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与氛围,细心地留意学生的神态变化,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对学生适时鼓励,给予信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进行及时地调控,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融认知于学生的情感体验之中。

四、果断地站出来,放心地退出去,适时地参与其中

生成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并非一味地游离于学生的学习之外,而是要随着学情的变化而适时地改变。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果断地站出来为学生指点,这样的课堂,师生之间合作、平等、自信、积极。

当然,作为课堂的调控者,课堂教学双边参与的动态进程中,教师除了要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充分利用,把信息资源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以促进课堂有效生成外,还要避免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槌子”、“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就到哪儿”的自流式生成,避免“脱离文本”“语文改姓”“拓展失度”等伪生成行为,从而真正实现“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弹性优化。

上一篇: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下一篇:以网络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