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中危机管理方法的临床应用评价

时间:2022-02-01 03:17:56

急诊护理中危机管理方法的临床应用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保健营养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26例急诊患者作为参考组,分析研究其临床资料,并采取保健营养危机管理措施,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的1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抢救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抢救成功率、病历书写合格率及患者及其家属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8%,参考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8%,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保健营养危机管理;急诊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1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48-01急诊治疗直接关系患者治疗成功与否,因此提高急诊水平及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医院急诊患者集中,病症复杂,工作较为繁重,急诊管理工作难度较大。作为医院的窗口,急诊质量直接关系着医院社会形象。危机管理是对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所有危机因素进行预测评估防范而实施的相关措施和方法,在急诊护理中采用有助于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治愈率,笔者选取我院保健营养危机管理措施实施前后的251例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26例急诊患者作为参考组,男68例,女58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56.8±6.5)岁,其中一般输液患者52例,留观病例26例,其他48例。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的1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65例,女60例,年龄14-77岁,平均年龄(57.2±5.9)岁,一般输液患者50例,留观病例31例,其他4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急诊类型等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1.2方法参考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常规急诊护理,由专人统计记录抢救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抢救成功率、病例资料及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程度,采取保健营养危机管理措施,并观察记录观察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保健营养危机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危机防范措施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立即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掌握其临床症状及发病等,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随着我院规模的扩大,近年来护理队伍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其营养保健危机意识较为薄弱,临床实践经验较为缺乏,缺少与患者及其家属有效沟通的技巧,因此在护理中不能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同时易引起护患纠纷等。因此医院应该加强危机教育,对年轻护理人员进行危机知识的讲解,将护理技巧及沟通技巧告知年轻护士,引导其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获取患者及其家属的谅解,同时通过有效的安抚护理,促进患者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医院要严格规范管理制度,对抢救各环节进行认真有效的核实,如主治医师在对护理人员叙述口头医嘱时,需复述一遍,保证无误后方可使用,同时护理人员应该重视病历的作用,规范书写,对于一些危急症患者,无法书写病历患者,需在急救6小时后补全病历。医院制定严格的护理规范,同时护理人员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及修养,严格遵守医疗制度及护理规范,尽量减少医疗事故及护患纠纷的产生。医院需建立急诊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保证医生及护理人员在出诊或者接到急诊时冷静对待,妥善处理。

1.2.2危机应对措施危机发生后,医院必须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值班人员立即了解情况并迅速进行判断,执行事前制定的危机应对措施,如在对患者的治疗中,呼吸机突然停电或者出现意外事故,立即将患者使用呼吸道与建议呼吸器进行连接,并对患者的呼吸进行调整,同时需要第一时间通知医生,并尽快与相关供电部门、维修部门进行连续,尽快恢复呼吸机的正常使用。医院要定期对危机应对措施进行改进,在每一次危机事件发生后,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解决方案,制定预防计划,从而避免不良事件的产生。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1观察组患者急诊期间出现跌落3例,暂时休克1例,发生率为4.8%;参考组患者急诊期间出现跌落10例,引流管脱落11例,暂时休克4例,发生率为19.8%,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120例,成功率96%,参考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105例,成功率83.3%;观察组患者病历书写合格123例,合格率为98.4%,参考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病历书写合格98例,合格率为77.8%,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3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率为96%,参考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程度76.4%,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护理危机是护理工作中的疏忽或者漏洞等所引起的不良影响及危害,从而影响患者治疗的效果的负面效应。近年来,随着医疗事故的不断增加及护患关系的紧张,人们对护理危机重视逐渐加强。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规划决策、员工训练、化解处理及动态调整等系统管理即为危机管理。危机管理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或者消除护理危机所带来的威胁。而护理危机管理则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医院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护理危机时间进行预防,并在危机发生后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对危机进行解决及控制,从而减少及避免危机产生的危害。导致急诊护理中出现危机的隐患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3.1医护人员因素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负责任,不能严格遵守工作流程,交接班不清,专业技能差异等均是导致危机存在着重要因素。

3.2患者因素近年来人们对医疗质量要求逐渐提高,患者家属对治疗期望值过高,当患者治疗无效或者护理人员一句不当话语等均可能导致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甚至出现过激行为。

3.3管理因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明确,对护理人员培训管理不够,设备仪器欠缺等均是导致危机发生的因素。

3.4社会因素近年来随着护患纠纷的增加,由于个别医护人员的不当行为导致医疗机构的形象整体下降。针对上述因素,医院在进行危机管理时,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危机产生,可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讲解,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引进先进技术及设备等多项手段实现。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急诊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

[1]吴玲艳.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5):420.

[2]孔鸽.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269-270.

[3]邹筱,屠苏.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30(2):44-45.

[4]胡敏.探讨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32):7101-7102.

[5]Julie Considine.Connecting research,education and clinical practice in emergency nursing:Getting serious about safety and quality of emergency care[J].Australasian Emergency Nursing Journal,2011,14(1):S41-S42.

[6]J.Ranse,P.Arbon,R.Shaban,J.Considine,etal.A49)Disaster Content Varies in Australian Postgraduate Tertiary Emergency Nursing Courses: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Preparedness[J].Prehospital and Disaster Medicine,2011,26(1):s15.

上一篇: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护理干预措施 下一篇:关于泌尿外科留置尿管引流不畅的原因分析及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