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歌形象探究诗人思想情感

时间:2022-01-31 11:55:18

从诗歌形象探究诗人思想情感

书为心画,诗为心声。诗人作诗的目的就是抒发自己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思乡怀友、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等思想情感。因此我们欣赏诗歌就要领会诗人思想情感。领会诗人思想情感可以从诗人生活经历、写作风格、写作背景、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探究。笔者从诗歌形象入手探究诗人思想情感。

一、从诗人形象及诗人描绘的客体形象探究诗人思想情感

1.诗歌中诗人形象“我”不同于小说形象中的“我”(非作者本人),诗歌中形象的“我”一般指的是诗人自己,诗人在形象中隐含自己的思想情感。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怀。

从诗歌最后四句可见诗人处世艰难,四处漂泊,客居他乡,年老疾病缠身,独自登台站立,鬓发霜白(诗人此时56岁),举酒解愁而身体有疾病不得不暂停饮酒的人物形象。通过诗人这一人物形象结合诗人写作背景(安史之乱之后,地方军阀争夺地盘,时局混乱。杜甫依托严武不成(严武病逝),本想离开成都直达夔门,但因病魔缠身,只好呆在云安,一呆就是三年。三年后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拖着病身辗转到夔州。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感慨万千而作此诗。)可探究诗人思想感情。诗人这时处在颠沛流离,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之中。

2.诗人借助所描绘的客体形象来抒发自己情感。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的最后两句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他在漫江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在一条孤单的小船上,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诗人通过这一客体形象(渔翁)来表现自己。我们通过诗人刻画的这一客体形象结合写作背景(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九月被贬邵州刺史。这对一个年仅33岁勇于改革的志士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元和元年又遇母亲病逝,这时国忧、家祸集于一身,激愤伤感而作此诗。)来探究诗人思想感情。这一形象表达诗人在政治上改革失败后虽然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孤傲清高的思想感情。

二、从诗人借助的事物形象探究诗人思想情感

诗人常常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某种志趣和某种情感。“竹”具有气节和积极向上的内涵,“松柏”具有坚挺、傲岸、不屈生命力的内涵,“菊”具有隐逸、高洁、脱俗的内涵,“梅”具有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内涵,如此等等。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深山出,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出来,视烈火焚烧为平常之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甘愿把清白留在人间。我们通过诗人借助石灰这一事物形象和诗人作诗背景(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政治家。)可以探究诗人思想情感。诗人借助石灰这一事物形象抒发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和坚守节操的思想情感。

三、从诗人借助的景物形象探究诗人思想情感

诗人往往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来表现自己的主观情感,这些“物象”就变成“意象”,多个“意象”便组成“意境”。诗人借助“意象”或“意境”来抒发自己情感,即“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相融”。

《山居秋冥》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借助物象“空山、新雨、明月、松林、清泉、石头、浣女、渔舟、莲动”描绘一幅清新、宁静、淡远的秋山晚景图。通过诗人这一景物形象可以探究诗人思想情感。诗人借此抒发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总之,诗在言情。诗人借助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来抒发思想情感。我们能正确感受理解诗歌形象,就能准确把握形象所寓含的思想情感。

上一篇:奇章异彩 天下独绝 下一篇:墨香醉,书香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