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1-31 09:21:32

浅谈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 要: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个性化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敢于怀疑前人提出自己主张的精神。阅读教学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阅读教学的误区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阅读教学走进了一个怪圈之中,导致教师费力不讨好,学生无趣又无奈,教法的无力源于认识的模糊:(1)阅读能力是“教”出来的。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烦琐细碎的讲解挤占了学生大量宝贵的时间,似乎教师讲解得越细致、越清楚,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越高。(2)阅读能力是“练”出来的。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被考试压得透不过气来,为了迅速提高教学成绩,教师不得不重视短期效益。大量机械的练习和考试成了学生日常学习的主题,占去了学生其他的空余时间。由于这种方法短期效益明显,在一定时期内,甚至为许多教师仿效,殊不知,学生的阅读能力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练”出来的,更不是“读”出来的,是让学生亲身去读、多读,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出来的。

二、读和创新的关系

阅读从本质上来看,是读者揣摩、理解作者通过语言传达的信息,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理念、知识储备、文化积累等对作品进行领悟、解读的一个过程。创新是指阅读主体在感知作品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再创造,形成个性化理解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读和创新是一致的。而传统教学的一个经常性的错误做法就是把两者对立起来,把阅读当成是一个“求同”的过程,把创新看成是一个“求异”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把一种书本上或编者认为正确的理解,强塞给学生,强调只能这样理解,否则就错了。我们只有认识到了阅读与创新的一致性,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

三、创新教育,教师的素质是关键

陈至立部长曾指出:“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钻研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的素质。要开展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更新教育观念,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研讨平等的思想和态度。其次,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充电,使自己成为一个通晓多种知识的“博士”,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做到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总能胸有成竹,应对自如,备课时面面俱到图“深入”,授课时旁征博引求“浅出”。做一名学生的“良师”。如果自己都所知有限,在教学中难免会捉襟见肘,又谈何开展创新教育呢?

四、阅读教学创新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如下问题:

1.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旧阅读教学模式的最大疏漏就是给学生的阅读时间太少了,因此,还学生读书的时间是当务之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决摒弃过去那种先介绍作家作品,再讲解字、词、句含义,然后分析作品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的做法。要让学生在原始状态下进入阅读,通过自己的阅读感悟作品,获得自己独立后的感受,而不是一开始就由教师定位了的那种感受。在教学中,教师也要避免“放羊式”“当甩手掌柜”的做法,而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引导、点播、激发的功能,要把阅读教学课上成讨论课、质疑课、争鸣课、探究课。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由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是通过自己的阅读,结合自己的情感、思想、知识、阅历等得来的,其见解必然是千差万别的,恰如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独家见解,往往是独特的,具有开创性的,也是最有价值的。教师要摒弃只有唯一标准答案的观念,对于学生的理解,不能用简单的“对”或“错”来评价,而要发现其闪光点,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即使其真的错了,也不必直接指出来,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问,这两个词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为什么?教师还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敏锐地捕捉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予以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其强烈的创新意识。

五、处理好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关系

课内得法、课外提高。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内阅读指导上下大心思,还应在课外组织学生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在各种黄色、凶杀、暴力书籍泛滥的今天,课外阅读不能放任自流,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名家名篇作为课外阅读书目,让学生做到“开卷有益”。当学生徜徉于书海,尽情地吸取养料,不断充实时,其创造力自然会日益丰富。

总之,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当学生真正拥有了书本,当书本真的拥有了学生,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不再遥远了。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 下一篇:学语文要“六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