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源于课堂 智慧源于学生

时间:2022-10-21 07:18:22

精彩源于课堂 智慧源于学生

如何营造一个精彩的课堂,如何创设一个主动参与的氛围、和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走进课堂,同教师、教材、同学对话,在相互的摩擦碰撞中吸纳共享,深化自己的生活体验,生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审美追求,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从“静态”到“互动”,通过生与生的摩擦交流充盈着个体智慧的灵光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个体间的摩擦冲突,让个体智慧的灵光充盈我们的课堂,让课堂洋溢着人文的气息,让个体置身于社会背景中,置身于交流的环境里,从而将学习过程与发展过程进一步协调统一。

两种教学实例的比较(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A案例:教师创设情境后,让学生做实验,探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第一个实验,请每个学生拿出2个红色直角三角形,看看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能完全重合。请学生再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好后填写实验报告“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形”。学生很快得出:这样拼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

这样的教学名义上是实验,实际是学生听教师的要求,剪一剪、拼一拼,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学生只是做了一次“操作工”,是被动参与。

B案例:师:以前我们通过面积单位、剪拼转化的方法得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你能借鉴这些方法,自己设计一种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1:有的用数方格,学生2:有的是把一个直角三角形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三角形的底,宽就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学生3:也是用剪拼、转化的方法。学生4用折的方法,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三角形面积=(底÷2)×(高÷2)×2=底×高÷2。学生5用的就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出三角形面积。

这种教学是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问题解决的策略,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法,自己通过实验操作、分析推理,总结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学生思维是活跃的,不但获取了新知识,而且在积极的探索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

二、从“独白”到“对话”,通过师与生的摩擦碰撞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课堂教学要从教师的“独白”走向“对话”,从独霸讲台的“独奏者”角色转变为“伴奏者”角色,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独自探究的“激励者”。只有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在相互的摩擦碰撞交流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探求新知的探索者。

三、从“封闭”到“开放”,通过与教材的摩擦冲突闪现出个体灵性的光芒

在传统色彩较浓的学习中,教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材教师讲解学生接受。这种传播方式犹如单向的传输线,教师是教材与学生的中介,学习者通过教师的讲解与教材建立联系。我们应该在三者之间建立一种更理想的互动关系,让三者动态互补。教材既是学习者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成果,每个学习个体修正、补充、完善教材。而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赏识者和合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教材已经不局限于固定的文字文本形式,而是融入生活、联系现实。在新的课堂中,教材只是个例子,学生和教材的关系,应该是学生视界与教材视界的融通。只有引领学生大胆地与教材展开摩擦冲突才能实现学生与教材的对话。

新课程要求我们: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索;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由地去飞翔。使学生不再满足于已有的结论、不相信唯一正确的解释、不迷信权威的仲裁、不屈服于任何外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敢于挑战权威。让个体生命在摩擦对话中因为遐思、冥想和憧憬而秉有灵动、舒展和激荡,让摩擦对话产生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使个体达到内心的澄明和视界的敞亮。

上一篇:课堂中实践 阅读促发展 下一篇:文随意生 笔随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