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习活动的因素分析

时间:2022-01-31 07:09:04

影响学习活动的因素分析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主动获取信息、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和效率的因素很多,下面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作一些分析。

1.内因方面

影响学习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

(1)智力因素反映的主要是人们的认识水平,是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教育影响的共同结果。具有正常的认识能力是保证学生完成学业的基本条件,较高的智力水平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但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并不是智力因素。因为,在具备了基本的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决定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就是愿不愿学和会不会学了。因此,国内外的教育家提出,如果在影响学习效果的三个要素: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之间排一下队的话,其顺序将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智力水平。由此可见,智力在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中并不占主导地位。

(2)非智力因素是个很大的概念,通常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各项心理素质,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绪、情感、意志、自我观念、性格特征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正确的学习态度、较强的学习动机、稳定的情绪状态、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的自我观念等。

比如,在学习态度的构成成分里,除了对学习意义与价值的正确理解外,学习兴趣占有重要的地位。《论语・雍也》中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使学习者对学习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这就是为什么要把“乐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的原因。

再如,自信心对学习者的影响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亚伯拉罕・林肯说过这样一句话:“要随时记得,你自己有成功的决心,比任何其他的事物都重要。”成功的学生和失败的学生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自信的程度不同。许多成绩较差的学生并不是不具备改变落后状态的能力,而是由于自信心不足,因而根本就不敢或不想去做任何努力。

一个原本成绩很好的初中男生一度成绩下降,家长十分着急,找到咨询部门求助,经做心理测试后发现,自责一项分数偏高,深入了解的结果表明,问题就出在他母亲身上。这位母亲对儿子期望过高,对孩子的评价从来都是挑毛病,当孩子考到班里第三名时,还要让孩子找差距。因此,使孩子的自信心不断下降,产生了明显的自卑感和自责感。到了考试时,越想考好,越怕考坏,就越紧张,紧张过度就导致发挥失常,这是使成绩下滑的根本原因。

情绪状态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积极、乐观、充满信心和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是使注意力能够专注于学习活动并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条件。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些各方面都不错的学生由于出现了情绪上的波动,因而妨碍了学习的正常进行。比如,因父母离异、家庭不和、友谊破裂、师生关系紧张、异往受挫、受到别人欺负等事件而导致情绪长期处于低落、消沉、苦闷、愤懑状态中的学生,一般都会出现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成绩下降的现象。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仍然就学习抓学习,就成绩抓成绩,是不可能取得理想效果的。例如一个初中男生,向本班一个女孩表示好感遭到拒绝,深感丢了面子,一度曾想自杀。后来被家长发现送到咨询部门进行指导才得以转变。试想,老师如果根本不了解学生的这些情况,也不考虑他们的情绪状态,只是一味地去抓学习、抓分数,怎么可能有好的效果。

此外,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影响学习效果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学生一旦出现了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就会妨碍某些方面心理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中小学生里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有许多种类,其中对学习活动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以下一些:如智力发育迟滞、学习技能障碍、注意缺陷伴多动症、厌学症、学校恐惧症、考试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当学生出现上述症状时,学习效果和效率都会受到直接的影响。比如,有明显考试焦虑症状的学生在初三里的比例可达11%~12%,他们共同的表现就是一到临考前或考试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其中一些比较严重的还会出现晕场现象,这对他们实际水平的发挥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经常导致发挥失常。如不能提供有效的帮助,提高成绩就是一句空话。

总上所述,可以看出,学习过程绝不是一个单一的认知发展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多种心理素质介入的过程,其中像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成分。同时,学习又是一个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积极情绪和情感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都应该成为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外因方面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外因主要是教学环境,其中包括教学模式、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三方面因素。

(1)教学模式是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的相对稳对而设计的教学活动结构”。教学模式一般都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步骤安排、师生交流系统、反馈方式和支持系统。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中,上述四个部分都有不同特点。比如,在步骤安排上演绎法会先呈现概念,再逐一呈现例证,而归纳法则会先呈现例证,再从中总结出概念;在师生交往系统中,使用讲授法的教师会倾向于扮演演讲者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使用发现法的教师则会扮演一个指导者的角色;在反馈方式上,刺激强化教学强调及时反馈,而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则强调延缓反馈;在支持系统上,概念形成教学模式可以只需要语言讲授即可,而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就一定要有必要的问题情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具体教学模式的选择要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来确定。不同的教学模式一旦确定,就会对师生交往方式和课堂气氛产生不同的影响。

(2)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微观的心理环境,是由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综合而成的。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他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从而对认知效果产生积极的作用,而且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独立意识和创造能力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理想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应该是好学上进、认真求实、积极主动、热烈活跃、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秩序井然、纪律严明等等。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必然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心态的重要因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能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相反,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有调查表明,初中生里因不喜欢某教师因而也不喜欢他所教的课的比例平均达到23.9%。同时还应看到,一些学生中所出现的某些心理障碍同不良的师生关系有直接的关联,有些问题就是由于教师错误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造成的。比如像厌学症和学校恐惧症这样的问题,其致病原因中很大一部分是出在教师身上。所以,改善和协调好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上一篇:提高学生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及对策 下一篇:爱伴我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