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育对大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时间:2022-01-30 09:09:02

浅谈音乐教育对大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摘 要:音乐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有力手段,音乐教育能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世界,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大学生记忆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 成长 音乐教育 促进作用

21世纪以来,哈佛大学重新审视艺术教育的人本价值、社会功能及操作方法,提出了“艺术第一”的战略主张,认为艺术乃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艺术第一应当被置于哈佛教育观念的核心地位。艺术不但有助于人创造新经验、激发新情感、催化新思维,还能使人将创新观念付诸实践,艺术体验所催生的境界,乃是其他学科文化所无法企及的。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教育,它将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以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能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世界

音乐思维以其丰富独有的情感渗透力和结构形式中的高度逻辑性,蕴涵着无尽的创造性思维的意识、理念及手段。美国学者本耐特・雷默在《21世纪音乐教育使命的扩展》一书中谈到:“我们现在可以令人信服地表明,音乐是一个认知领域,涉及智力、思维、认识、注意力――所有的人都有能力发展他们的音乐认知能力。”音乐与情感都具有时间性、波动性、善变性和流动性的特点:一方面他们同在时间中变化,表现为一种时间上的运动过程;另一方面具有“异质同构”的关系。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性更加直接,音乐是意志本身的复写,这就是音乐为什么能够有力地透入人心底的原因。例如:深情歌颂伟大母爱的《烛光里的妈妈》,表达儿女孝敬之情的《常回家看看》,饱含家庭温暖的《爷爷泡的茶》等,这些作品亲切感人,让大学生为之动容;歌剧《茶花女》中爱情的悲剧美,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爱情的缠绵悱恻,让大学生领略了爱情的绚丽多姿和纯真圣洁。通过欣赏亲情、友情、爱情等题材的音乐作品;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净化。

二、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早在中国先秦时期就受到哲学家、教育家孔子的重视。他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思是《诗经》是学习其他五经的基础,即“兴于诗”,《礼》,主要讲行为。“礼”是让我们去守他,用行为去践行它。而“乐”是调和心灵的。《乐经》主要讲“和”。就是要达到内在心灵的平静。有“乐”的修养,人就能表里如一,礼乐完善。所以《论语》里面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最后才是“成于乐”,因为“成于乐”是最不容易的。

音乐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潜移默化的,受教育者本人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受其感染和教化。我国古代最早的美学著作《乐记》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大意是人们欣赏音乐,通过耳濡目染,,产生潜移默化的美育作用,提高审美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人们自然地通过音乐把内心的情感与对客观世界的感受联系起来,借助音乐抒怀。高校须扎扎实实开展音乐素质教育,通过教学、实践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大学生正确将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大学生的赏析和音乐创造能力,最终使得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三、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

高校的音乐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大学生平时的课程设置上,也反映在大学生平时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音乐教育的实践活动在高校的主要形式有合唱团、交响乐团、民乐团、舞蹈团等等,从表象看,这些活动能给学生带来享受音乐的平台,丰富高校艺术氛围。从更深层次看,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协作能力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合唱团、交响乐团,这样的团队从日常的排练到演出,无时不刻不使学生切身体会到音乐的成熟、有序、优美的表现必然是要经过集体长期的协作和练习才能实现的。学生在这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不仅锻炼了协作能力,而且能够使他们融入集体之中,体会并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在音乐教育中,不论演唱,演奏和欣赏音乐,特别强调人们聚精会神,这能引起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心理反映。音乐为人们的想象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及灵活多样的可能。事实上音乐欣赏活动本身就离不开创造与思维,离不开对事物多元化、多侧面、多层次、多反复的高级反映过程,因此,欣赏音乐的过程,对于集中注意力,提高触类旁通的理解能力和归纳分析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想象创造能力,有极好的培养锻炼作用。在音乐教育中,不论演唱,演奏和欣赏音乐,特别强调人们聚精会神,这能引起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心理反映。音乐为人们的想象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及灵活多样的可能。事实上音乐欣赏活动本身就离不开创造与思维,离不开对事物多元化、多侧面、多层次、多反复的高级反映过程,因此,欣赏音乐的过程,对于集中注意力,提高触类旁通的理解能力和归纳分析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想象创造能力,有极好的培养锻炼作用。

四、结语

音乐教育不同于书本教育,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在高校开展音乐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挖掘音乐教育的价值,发挥音乐教育的优势,从而引导大学生健康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崔润东,郑钰.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音乐与人生课程的理论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4).

[2]王育霖.论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1).

[3]沈薇.浅谈音乐与人素质的关系[J].科技文汇,2008(5).

上一篇:普通高中生物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几点反思 下一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