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生物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几点反思

时间:2022-08-23 01:29:14

普通高中生物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几点反思

自2004年起,一些省份相继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为了更好地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保证高中教育的健康发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应运而生。时至今日,学业水平考试的研究已非常活跃,也取得了一些较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本文旨在对近年来我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与分析,以期对学业水平考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所启示与借鉴。

我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研究现状整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已有研究,发现目前的研究除研究人员较多、研究成果较多外,研究成果的“质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学业水平考试基本概念的研究什么是学业水平考试?它的性质是什么

对此,很多研究者进行了论述。有的研究者从比较的角度进行了阐释,认为学考是由各省组织的国家考试,是一种新的考试形式,它既不同于会考,也不同于高考。以往会考是一种毕业考试,检查学生是否可以毕业,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业水平考试则是对学生是否达到国家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的测验,重在考查学生的学业水平。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它的成绩将直接决定一个学生能否升学。

二、人们常用又多了一个年级的学生坐牢来形容学考加之于学生身上的负担

在我国,基本上是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按照这种逻辑,我们不难得出学考加重学生负担的结论。在访谈中,当我们追问学考是如何加重学生负担时,多数被访谈者都提到“多一种考试,学生要复习,自然就多一种负担。”而我们的问卷调查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学考加重学生负担的观点,在问卷调查中,笔者设置了题目: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后,您觉得学生(自己)的学习负担如何?有82.5%的教师及78.7%的学生选择了负担很重或负担比较重。

那么学生的压力到底来自何处?为能更好地了解情况,我们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中学一位同学的回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说:学考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不认真准备吧,它的成绩真的与高考挂钩怎么办?认真准备吧,要是不与高考挂钩,那岂不是浪费了,况且我目前对考试的难度、范围、题型都没概念,我们是第一年考试,没有往年的经验可以学习、借鉴,也不知该从哪入手准备呀?可见,学考成绩与高考挂钩的可能性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不少心理压力。此外,学考考试时间的安排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业压力。江西省学考一年安排两次,分别在每年的一月底和月底,而此时也正好是学生期末考试的时间。从深层原因说,学考实效低源于其地位高考装饰品地位。这种地位又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其组织、实施层面的问题,带来了其成绩的不可信不可用。然而实效低并非学考本身所固有的特点,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或许不是取消它,而是对其进行改革,适度提升其地位,科学组织,严格考试纪律。从高中教育的目标来看,我们不仅要为高校培养合格的新生,还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利用学考来分担高考承载的对高中学生的评测等附加功能。若取消学考,学生的能力变成了应对考试的能力,丰富的知识和鲜活的世界将被肢解为一张张试卷。这样,高中将出现有考试而无教育,有产品而无检测的局面。

三、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成为关键

1.课堂生活化

我们生活在环境中,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生物课的内容跟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一条途径。例如在讲蛋白质代谢途径时,我先讲了这样一件生活小事: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同学早上都喝牛奶,但多数都是空腹喝,光喝牛奶不吃其他东西,其实这是不对的。牛奶的营养都浪费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吃点面包再喝牛奶,这样一讲,学生马上来了精神,想想自己也常这样喝牛奶,为什么不对呢?然后老师引导学生从蛋白质代谢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空腹喝牛奶,其营养成分(氨基酸)到哪里去了呢?作为能源物质被分解以提供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蛋白质代谢的一条途径),那么如果先吃点面包情况又怎样呢?这时候能量就可以由面包(糖类)氧化分解来提供,氨基酸则可以用来合成各种组织蛋白、酶或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被人体利用(蛋白质代谢的另两条途径),这样一讲,学生恍然大悟,既增长了生活常识,同时对蛋白质代谢的三条途径有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让生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借用诗词,提高兴趣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来赞美自然界的生物。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插入某些课中,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适量地运用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古诗词进行教学,不仅会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讲得生动有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增长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更可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情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在教学“生物与环境”时,导入时教师可引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唤起学生珍惜美、爱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突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又如,教师可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来引出“植物的向光性”;用“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让学生很容易地掌握的开花时间、颜色等知识,同时领会到秋天的美等。

此外,教师如果适当引用成语、谚语,也能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笔者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申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传递过程,学生听来有趣,简单易懂。

综上所述,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和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高级中学)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六法 下一篇:浅谈音乐教育对大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