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的心理护理

时间:2022-01-26 03:25:29

【前言】肾脏病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的心理护理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 患者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2.1 焦虑心理 与患者本身所患的慢性疾病,并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激素治疗后诸多的不良反应和不确定的预后有关。患者表现为紧张不安、心情急躁、忧心忡忡、对激素的疗效半信半疑、情绪低落等。一定程度的焦虑反应可以调动机体的...

肾脏病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的心理护理

【摘要】 分析肾脏病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结合临床实践,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护理要点:做好患者的入院宣教,创造良好的环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采取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在治疗的过程中及时沟通,加强健康宣教,并积极争取患者亲友的支持,为患者提供广泛而持续的心理指导。

【关键词】 肾脏病患者;糖皮质激素;心理护理

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抗毒、免疫抑制及抗过敏活性,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肾脏疾病的治疗,如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等。但由于其作用复杂、长期使用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所以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如何将护理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解除患者的心理问题,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以下是对我科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一些体会。

1 临床资料

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在我科住院,并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585例患者。男315例,女270例,年龄15~74岁,平均34.6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109例,高中261例,初中及以下文化215例。其中肾病综合征患者38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2例,狼疮性肾炎105例,过敏性间质性肾炎44例,紫癜性肾炎19例。

2 患者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2.1 焦虑心理

与患者本身所患的慢性疾病,并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激素治疗后诸多的不良反应和不确定的预后有关。患者表现为紧张不安、心情急躁、忧心忡忡、对激素的疗效半信半疑、情绪低落等。一定程度的焦虑反应可以调动机体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利于摆脱困境。但长期过度的焦虑会导致心理不平衡,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2.2 抑郁心理

抑郁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性格内向的患者和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表现明显。患者往往非常痛苦,对治疗丧失信心,甚至拒绝治疗任病情发展,不愿与人接触,有问题也不主动询问医务人员。如果患者处于恢复期,这对于康复非常不利。

2.3 自我概念变化与紊乱

与长期服用激素引起的第二性征改变和向心性肥胖有关。如长胡须、满月脸、水牛背等。患者表现为无助、依赖、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降低、自信心下降。

2.4 过高的期待

与患者对激素治疗认识不全面有关。患者因为治病心切,对医务人员和激素的疗效抱有过高的期望,而对激素治疗可能存在的个体差异认识不够。对于激素依赖、激素不敏感等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而一旦出现激素治疗无效等情况时,患者期待落空,便会产生严重的挫折感,自尊心也可能受到伤害。患者的态度便会由积极主动转化为消极被动,对治疗失去信心,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抵制诊治。

2.5 遵医行为问题

与激素的服药疗程长,减药过程复杂有关;同时与患者文化程度不高,健康意识差,对自身疾病重视不够也密切相关。另外医务人员的同情心和权威性对患者的遵医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表明,若一个医护人员被认为缺乏同情心,则将影响对患者的咨询行为。因为患者是从技术能力和同情心两个方面来审视医务人员,他们只愿意对理解关心自己的医务人员进行交谈并接受其劝告。遵医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患者拒绝使用激素,以及在激素治疗过程中擅自停药、减药、听信偏方、乱改治疗方案、不按时复诊等,而这些都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3 心理护理措施

3.1 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成功解决患者心理问题的重要前提,而第一印象又是决定今后护患关系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患者入院时就应热情接待,做到态度和蔼,礼貌周到。在观察患者病情与情绪的同时主动介绍医务人员,病房环境以及同室病友,尽快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使患者觉得亲切,为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

3.2 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

病房因其活动范围小,生活单调,加上患者社会角色改变,平时的工作、生活习惯都被不同程度的限制,所以在住院期间本身就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都不可避免的需要面对激素的诸多不良反应,不确切的疗效,疗程长而复杂等问题。这种情绪下的患者面对这些情况时更容易出现一系列负性心理问题,所以在患者入院时就应及时了解其生活习惯,科学安排患者的治疗、护理和饮食等,并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合理安排床位,尽量避免患者间的相互干扰。保持病房舒适整洁,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减少不良刺激,使患者在一种良性情绪下接受激素的治疗。

3.3 收集资料建立保健档案

鉴于激素治疗的患者疗程长,病情复杂,治疗的不同阶段所表现的心理问题不尽相同,不同的个体其疗效更不能一概而论。而面对不同的个体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处理对策是必须的。所以在患者入院后便由两名责任护士全程负责其心理咨询,为患者建立一份保健档案。责任护士利用一切与患者接触的机会观察患者,深入了解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情况、精神需求以及对待疾病的态度等等。而对一些主要症状和体征则应定期观察,及时记录,使患者得到最适当,最完整的护理和治疗。

3.4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指导患者改变非理性信念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 PET)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Ellis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1]。责任护士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后,帮助患者意识到哪些是非理性思想,并进行合理分析。例如,患者埋怨:“这么多药物,怎么我这个病偏偏要用激素治疗呢?真倒霉。”我们可以耐心的指导患者:“你现在的病激素治疗是最好的方案,虽然激素不良反应多,但医生会积极预防,如能遵照医嘱正确使用,加强自我保护,是可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并且任何药物都是有利有弊的,有药可治总比不治之症幸运得多。”通过这种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患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并帮助患者建立正确、合理的信念,使之处于相对心理健康状态,让治疗顺利进行。

3.5 确立问题,采取个体化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家庭环境、社会关系、个人经历以及对健康、疾病、治疗、护理的认知水平等不同,其护理需要及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存在明显差异[2]。因此,护士在进行心理护理过程中也须因人而异,根据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文化程度高的患者重在调动其内在潜质,详细解释病情,及时反馈治疗情况,全面介绍激素的不良反应和疗效,使患者对激素的认知更充分,更全面,而不局限于某些方面。并且须向患者明确激素治疗的目的和意义,以免患者盲目依赖激素治愈病情,因期待过高而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则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的表述反复讲解,再三强调或采用提问的方式加深患者的认知印象,特别是出院后维持用药的重要性,定期复查的必要性,都要反复叮嘱并回访。从而提高患者激素应用的依从性。对于年轻女性患者则须予以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告知患者服用激素后出现的满月脸,水牛背等症状在病情稳定停药后会逐渐消失。对于固执、违拗的患者则应予以更多的耐心、细心、尊重个人生活习惯,协调各级医务人员进行多渠道、多方式的沟通,反复强调激素治疗时不依从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而对于患者的部分配合也要适时予以鼓励。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面对忧郁严重的患者,则要有高度的同情心,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富有同感的倾听,使患者被压抑的情感得以表达和疏导。还可邀请一些疗效较好的患者献身说教,传经授宝,以提高患者的信心,减轻其压力。而对于焦虑的患者要多沟通,多安慰,进行详细而全面的健康宣教,及时告诉患者治疗和护理的进行情况,指导患者如何配合医师预防并发症,正确对待不良反应,解除患者的疑虑,消除误解。还可指导患者进行一些放松训练,如听轻音乐,适当进行散步、下棋、控制呼吸等。通常认为患者的焦虑会导致呼吸急促,并以胸式呼吸为主。胸式呼吸又反过来刺激胸腔迷走神经,引起更高的焦虑反应。而腹式呼吸可以阻断这种循环,使全身紧张性下降,焦虑程度减轻[3]。所以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腹式呼吸可有效缓解其焦虑程度。

3.6 加强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系统的密切配合包括亲属、朋友、同事的参与,其中患者亲属的喜、怒、哀、乐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继而影响患者身体的康复。因此,患者家庭作为患者主要的支持系统,对患者的心理及身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在激素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让家属充分参与,与其多沟通,详细讲解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积极争取他们的配合。指导家属注意言行与情绪,在患者面前保存良好的心境,多安慰、鼓励、陪伴患者,为患者提供坚强的后盾,以发挥家庭在促进及保护患者身心健康中的作用。

4 小结

肾脏疾病的激素治疗多需经历起始足量、缓慢减药、长期维持这一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且见效慢,疗效存在个体差异,病情易复发,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多,其对患者产生的心理影响是复杂多变的。医务人员应不断加强心理学素养,学习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技巧,热情主动的服务患者,为其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建立护理保健档案,并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体化心理护理,同时应争取患者亲属、朋友等对患者的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疾病的复发。

参 考 文 献

[1] 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05:121-129.

[2] 梁远娥,郭其中.护理干预对腹部带皮瓣修复手指外伤患者的心理影响.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12(2):1116.

[3] 周晓荣,刘美丽,高春燕,等.心理干预中放松训练的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2003,18(5):399.

[4] Mohr WK. Partnering with families .Journal of Psychosocial Nursing,2000,38(1):15-22.

上一篇:采用新方法治疗婴幼儿泪道阻塞的护理 下一篇:心理护理在年轻未育乳腺癌患者中影响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