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策略探寻

时间:2022-01-25 04:56:29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策略探寻

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推进,教学评价越来越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被讨论,语文教学评价必须从新课改背景出发,紧扣语文课程的特点和语文素养养成规律,同时考虑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等因素,结合教学实际、知识和学生发展规律进行。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并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另外,高中语文课程还应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同时,高中语文课程还应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语文教学评价,又称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它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的同时,关注情感体验与学习态度,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语文教学评价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六个方面,发挥着发展、诊断、选拔、甄别、反馈、激励六大功能,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语文课程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新课改对语文课程的要求,及语文教学评价本身的作用,笔者认为,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评价应以以下原则为基准,结合教学实际、知识和学生发展规律进行。

一、转变评价观念,促进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倡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教学评价的核心要求。在此基础上,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旨在帮助教师自我成长,而不是依据评价结果对教师进行等级划分,这样一来,语文教学评价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教师教学的行为上,而应该把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如学习状态、学习自主性等纳入课堂教学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素养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形成。这样,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才能更加全面和客观。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由于深受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只侧重于结果性评价,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唯一评价标准。针对这一问题,新课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评价,以期跳出传统评价观,这种评价方式以多元智力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强调教学评价要引入人的发展这一重要因素。这样集多种评价标准于一体,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便能更好地发现并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扩充评价主体,实现多元评价

扩充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纳入教师、学生、家长及语文课堂。首先,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使学生逐步了解教育目标,通过评价自身的学习状态学会自我评价,在感知自身学习与情绪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状态的自我调控。教师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促进其对自己学习行为、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评价,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生生互评促进其对于自身在课堂学习中优缺点的了解,进而通过小组或与他人合作来相互学习,扬长避短;此外,还应该定期进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直接受益者,因此其意见和建议具有直接性和针对性,也最具实用性。然而,受传统观念束缚,教师“权威”向学生施加过多压力,以致学生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总是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将教师行为一味地推崇为“好”或“优”。因此,教师不但要敢于面对学生评价,更要鼓励学生对自己做出真实的评价,这是教师在专业成长上的可贵资源,要充分利用起来,也只有采用这样的评价方式,课堂教学中的师与生才能真正地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次,教师自评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剖析的过程,更是自我升华的过程。《课标》中明确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可见,发展性评价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近年来,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发挥教师评价激励、改进和导向功能的重要,教师无疑希望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启迪学生学习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意识、动机,矫正学生学习方向、点拨学习方法,化解学生学习矛盾,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上好每一堂课。为此,教师应当首先从自身出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检查与反思,这是实现课堂教学过程最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自我提升。

第三,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家长也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由于家长和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空间内,对孩子的认识较为全面,因此家长参与课堂教学评价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通过对孩子学习效果的反馈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大语文教育”强调拓宽语文课堂,《课标》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因此,家长还可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外生活中语文能力的体现、对语文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过程,并及时与教师沟通,针对课堂教学的优缺进行调整改进。

最后,作为教学效果最直接的呈现者,一切教学活动的载体,语文课堂在教学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的学者在谈及教学评价主体时,大多将目光投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也应从教学活动的承受者转向教学活动的评价者,教学评价应与教学活动下的课堂情境相适应,从以课堂为载体向向课堂要评价转变。

三、拓宽评价链条,充实评价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这样的评价方式在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等的评价信度、效度方面进行评价时都存在问题,因此,将测验作为教学评价的唯一方式,显然不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应该呈现多样化特点,将书面交流评价与自我总结式评价相结合。如采用观察法,由于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做好听课前准备,在观察过程中要做到全面重点突出,关注课堂教学细节和教学行为,做好听课记录。这就有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直接获取课堂教学信息,从而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其进一步掌握语文知识;问卷法,即以发放问卷的形式收集信息,并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一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要注意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访谈评价,访谈评价作为师生沟通的有效方法,在促进师生相互了解上也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从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其学习态度、兴趣所在或价值观等,还可以发现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感觉和看法,学生也可在交流中进一步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要求,促进师生的契合的同时,使自己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交谈的问题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和教师教学要求来定,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时尽可能使用简短的激励性语言。这些评价方式各有利弊,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注意避免评价方式的单一化,整合多种评价方式,确保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客观和全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靳健,石义堂.现代语文教育学[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7.

[3]《语文学习》辑部.教学争鸣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沈玉顺.课堂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彭江.新课改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6]谭海鹏.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7]马小龙.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

[8]万伟.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胡君.基于新课标的语文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韩诗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150000)

上一篇:中国农村土地银行的风险分析与发展策略 下一篇:“立足课本,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