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王雪涛绘画语言中的情感表达形式

时间:2022-01-25 02:51:57

试论王雪涛绘画语言中的情感表达形式

作者简介:刘秀:1987年10月,女,汉,河南郑州人,研究生在读,河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画方向

摘要:王雪涛是中国现代非常著名的小写意画家,对我国小写意花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构思巧妙,清新秀丽富有笔墨趣味。善于表达画家的心灵感受,情景交融。重视写生,善于描绘自然中的小生命,创造了清新微妙雅俗共赏的新风格。

关键词:题材广泛;情景交融;雅俗共赏

前言

在现意花鸟画家中,王雪涛以其60余年孜孜不倦的艺术探索,形成健康灵动,一派新风,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爱。他对大自然小生命的细致描绘,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感动。让人们从大自然的小生命中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这正是王雪涛从他的画中所要传达的生命的美好和真谛。

一、王雪涛的创作主张及绘画风格

王雪涛是以小写意花卉草虫而著称于世,他集成了宋元以来民族优秀传统,并且取长补短,取材广泛,构思十分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丽,富有笔墨情趣。创作上主张 “ 师法造化而抒己之情,物我一体,学先人为我所用,不断创新”。画法上突破了过于工细的方法,工写结合;色彩上创造色墨结合,以色助墨、以墨显色等多种方法,巧用色彩,以求整体色彩对比协调,为画面增添韵律。

王雪涛十分注重写生以及对自然的观察,对于细节也是十分注重。擅于在情与景结合中把握趣味。王雪涛善于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气,又精于表现画家的心灵感受和动人想象。他善于用灵巧多变的笔墨,在传统固有色中融入西洋画法讲求的色彩规律;他还能准确地把握动态中的花鸟,并且能在和情景交融中体现出转瞬即逝的情趣,因此他所画的花鸟虫鱼,刻画细致入微,变化多姿,情趣盎然,造型生动。除大量花卉、树木写生各具形态、特征鲜明之外,且擅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形态,无论迅疾飞掠的鸜鹆喜鹊、还是机敏的雄鸡,或者展臂捕虫的螳螂,均可夺物精魄,无不具有灵动的生机。

王雪涛十分重视画中自身情感的表达。“中国绘画传统是注重写意的,如同京剧艺术一样,不拘于机械地再现对象,更要把握对象的精神气质,着意于创造意境 以感染观者”。“一幅画的内容是好的,但总要有情趣才能打动人心。要画得引人生情,画家要先自动情。”这一认识已将画情、画趣提高到审美范畴,“夺造化而移精神”,借物寄情、缘物写心,将主体精神寄托于画笔和笔下之形象,表达出画家无限的情思,并以此给予观赏者以艺术之美的感受。王雪涛对多彩的自然界生就无比心爱,他认为:一草一木、花、鸟、鱼、虫都是有“灵性”的,“非人独有也”。这一信念在其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未曾稍减,甚至达到爱恋痴迷的地步。

王雪涛设色明快响亮、形象灵动秀丽,虽雅而非孤芳自赏,虽俗而绝非俏媚。他没有步其源远流长的离象得神、离形得似的传统,而是在形似之间求其神似,或可谓似与不似间求似。这一点充分表明着他将本体的自我精神寄托于笔下形象而转达给观者,特别是他并非只偏重于自我表现,而是通过画面产生一种和众多观者共通共鸣的情思。王雪涛博学多识、才思敏捷而又虚怀若谷,特别是 50 年代至 60 年代初,在吸取传统画法之长的同时,也不带偏见的汲取西方绘画的理论和实践之长,在运用于中国画画理、画论的探求中总结出独到的论点。

二、作品的突出特色

举凡谈意境的人无不论述情与景合,借景抒情,但极少见到有人阐述情致与机趣的关系,即使论及情趣,也是完全作为主观世界的内容来理解的。王雪涛则不然,他在自己的认识中,紧紧关注着观者情感的运动与附着,牢牢掌握了自然界微妙而转瞬即逝的机趣对观者的吸引与感染,在二者的契合上悟到了作为空间视觉艺术的花鸟画意境创造的精义,在静止的画面上,找到了情感随景物的运动而进入想象的关键。他深刻地指出:“一幅画的内容是好的,但总要有情趣才能打动人心。要画得引人生情,要善于体现自然界中不为人注意或者是可能会发生的一种机趣,从而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感受和回味想象的余地。”他还强调“要使观者生情,首先要画画的人先自动情”。

王雪涛的作品表明,他很善于以画家多情而敏锐的心灵去发现美,在捕捉机趣中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和想象,去启发和引导读者共同“神与物游”。他的花鸟画与专擅花卉的画家不同,不仅画花卉,而且几乎很少没有鸟虫。鸟虫的飞鸣宿食腾跃翔舞,无形中给他的画面平添了许多机趣,给作者驰骋想象与抒感架起了桥梁。比如疾驰的翠鸟飞入了荷塘,文静的白莲似羞却地把半个面孔躲在荷叶之后;生性活跃的螳螂弓背缩首睨视飞虫,似乎吓坏了的月季则仰身闪躲;不甘于困囿的纺织娘咬破草笼,爬上豆架啮食诱人的豆花;空余躯壳的蝉蜕犹自伏身桐干,而随着炎热的夏风,知了却已展翅飞翔。诸如此类平凡得不易发现或难于捕捉的情致、机趣和奇思妙想相交织的景象,怎能不使人神往呢?

为了把握瞬间态势的造型能力,他一生致力于默记与速写的结合。开始,王雪涛学西画,对物写生有相当的基础,然而他更重视传统的默记。他指出:“飞鸟掠目而过,纵然高手摄影师也为之嗟叹,何况人之手眼呢?画家如果不能很好地培养观察、记忆和默写的能力,就不会捕捉生动的形象。诚然,默记是中国画的优良传统之一,它可以锻炼画家敏锐的观察力、迅捷的感受力、删繁就简的概括力和形象的记忆力。但是,默记虽然训练了眼和脑,却没有训练手,基于此,王雪涛又把默记和速写结合起来。王雪涛不但通过速写来解决概括而迅速地描写对象神态的能力,来抓整体气氛,抓大的动态,抓动人的细节,而且有意识地把经过默记锻炼的眼和脑反映的准确和灵敏程度付之于手,从而也就促进了手的肯定和敏捷。这样循环往复,自然相得益彰,终至取得了眼快、手快和脑快在造型上的协调统一。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雪涛.王雪涛画选[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17-22

[2]王雪涛.画好国画王雪涛绘著[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12-15.

[3]王雪涛.王雪涛作品鉴赏[J].北京中国画,1987,(6):8-10.

[4]王雪涛.王雪涛花鸟草虫画选[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8,14-20.

[5]刘建业.王雪涛期间画作鉴赏[J].艺术市场,2010,(7):8-11.

[6]王雪涛.小写意花鸟[J].北京中国画,1989,(4):2-4.

[7]王雪涛.86年年历卡菊蟹[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15-17.

[8]萧朗.回忆先师王雪涛[J].美术研究,1998,(6):7-10.

[9]王雪涛.王雪涛花鸟画选[M].河北:河北美术出版社,1985,8-19.

[10]毛同恺.艺苑芳华[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11-15.

上一篇:浅谈歌唱中喉音的解决方法 下一篇:声乐演唱需解决的几个重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