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需解决的几个重点问题

时间:2022-10-24 02:38:33

声乐演唱需解决的几个重点问题

作者简介:刘浩,男,1985-10-25,陕西咸阳,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育,助教,本科

摘要:声乐演唱是通过美妙的声音、清晰的语言,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来表达真实的情感,让人们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尽情享受歌唱艺术的魅力。为了使歌唱技能和艺术表现能够完美的结合,学生在学习声乐演唱的过程中需解决站姿、气息、发声、共鸣、混声、咬字等重点问题。

关键词:学生;声乐演唱;重点问题

声乐演唱是表演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歌者赋予作品情感和生命力的具体体现。学生在学习声乐演唱的过程中,要使歌唱与舞台表演完美相结合,使歌声更加入神,表演更加形象,充分展现出歌唱的艺术魅力,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重点问题。

一、站姿问题

首先,学生应从台风上重点加强。歌唱者在登上舞台的那一刻,是给观众印象最深的关键时刻,在登台演唱前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呼吸,放松身体,从紧张的状态里学会放松,自我调节。要克服心理障碍,面带微笑,步伐轻盈的走上舞台,给观众传递出强有力地自信心。其次,正确的站姿在歌唱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歌唱姿势不仅能展现出学生在歌唱时的良好心态,更重要的是关乎到气息在歌唱中的合理运用,以及腔体的共鸣,发声的位置和歌唱效果的完全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歌唱姿势的问题,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站姿习惯,做到身体时刻保持放松,挺胸抬头,眼睛平视前方,下颌内收,两脚站立与肩同宽,可平行岔开亦可一前一后站立,身体重心略向前倾或分散在双脚上,保持积极的歌唱状态。而且,老师要针对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和引导,避免因歌唱姿势的不正确导致学生出现呼吸失控,声音挤压的问题。

二、气息问题

气息是支撑歌唱发声源源不断的动力,也是歌唱艺术的基础技能。正确的歌唱呼吸是声乐表演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发声的准确、音质的好坏、歌唱的表情都与歌唱的气息有着密切的关联,学生演唱过程中存在的多数问题都是由气息的不稳定所造成的。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的说法足以说明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学生在进行演唱时必须注重解决气息这一重大问题。歌唱的气息与平常说话时的气息截然不同,一般来说,说话的气息较浅,呼吸较平静、自然,而歌唱的气息要深、快,要气沉丹田。这是一项特别耗费体能的技能训练,它要求快吸气,慢呼气,就是要快速的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地吐出来,要均匀有力,并要加以时日的不断训练,使横膈膜、腰肌、小腹等肌肉群增强力量,是歌唱者达到用气自如的熟练程度。针对呼吸的方法,我们要以最科学、最完美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为主要训练模式,这是人们通过长期的研究实践总结出来的最具合理性、科学性、代表性的呼吸方法。

三、发声问题

科学的发声是演绎作品完美艺术表现的前提,如何使学生在声乐演唱时,运用科学的发声达到歌唱位置统一、音色柔美、艺术表现力强等要素,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问题。

首先,在歌唱发声时喉咙的打开是最基础的步骤。实践证明,打开喉咙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就是呈“打哈欠”状态,但要注意口型,有些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认为只要张大嘴巴就是“打哈欠”的状态,其实不然。因为这只是注意了张嘴而忽视了口腔里面的哈欠动作,导致喉咙并没有完全打开。应在做“打哈欠”动作,下巴放松下来,笑肌微抬,稳定后头,声音流动,喉头下沉,注意口型,不能张得过大,只要里面打开就行。

其次,喉头的稳定是关键。在喉咙完全打开的状态下,喉头的稳定也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打开喉咙是将喉头放在正确的位置,口腔张开,上颚积极向上抬起,同时进行吸气,气沉丹田,使横膈膜下降,两肋扩张,胸腔打开,保持吸气状态,稳定喉头,迅速进入演唱状态,声音饱满有力地进行歌唱。要注意舌根与下巴的放松,还有声音在高位置时保持放松的状态,声音越高,气息越要往下沉,身体越要放松,喉头越要稳定。这样才能达到位置统一、音色柔美、艺术力强的声音效果。

四、共鸣问题

歌唱中的共鸣一般所指都是腔体的共鸣,可分为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咽腔共鸣、鼻腔共鸣等,虽各有不同的功能作用,但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缺少任何一个部分都会对歌唱效果产生影响。学生在高声区演唱时,应注重以咽腔、鼻腔、头腔、口腔共鸣为主,胸腔为辅的演唱技巧,声音偏明亮、透彻。在中声区演唱时,应注重以咽腔、口腔共鸣为主,胸腔、头腔为辅的演唱技巧,声音偏清澈、稳重。在低声区演唱时,应注重以胸腔、咽腔共鸣为主,口腔、鼻腔为辅,声音偏浑厚、坚实。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共鸣腔体训练,不仅是解决共鸣问题的重要方法,更是对提高学生演唱技能水平的必然途径。

五、混声问题

混声是头腔和胸腔共鸣混合所产生的声音。主要是运用真假声音混合,达到作品所演唱所赋予的要求。学生在进行混声演唱时,既要凸显出真声的亮度和力度,又要能体现出假声的柔和圆润,从而达到声区的统一,声音的集中、流畅,具有穿透力。声区的统一必须注意在高、中、低三个声区真假声混合的比例,在进行高声区演唱时,重点以假声偏多,用高位置的假声带动真声,中声区演唱时真假声比例相对较平衡,低声区演唱时,只需在部分乐句中因需要融入部分的假声。不管是在那个声区进行混声演唱,都要注意声音的统一,发声位置的适当,气息的流畅。学生在练习混声唱法时,可通过哼鸣和闭口音字母来进行训练,这样容易让学生建立混声共鸣的感觉,以后在声乐演唱中才能够运用自如。

六、咬字问题

学生在学习声乐演唱过程中,还需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歌曲演唱时的咬字吐字问题。学生不仅掌握发声、气息、共鸣等专业技巧问题,还应掌握歌曲中的语言艺术。唱歌最主要的就是唱情,要通过演唱的形式表现出作品的思想感情。因为只有正确的咬字,才能达到优美动听的声响效果,只有将音乐旋律与歌词语言完美的结合,才能将歌词清晰地传达给听众,从而达到“腔随字走,字领腔行,以字行腔,字正腔圆”。

如何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咬字吐字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做到咬字正。咬字就是字头,非常关键,把每个字都按照标准的发音、准确的声调,才能表达出正确的字意。其次,要做到吐字清。吐字就是字腹,在每个字的行腔里面,都要将每个字说的清清楚楚,不能一心注重音色效果,忽略了吐字含糊不清,反而会更加影响作品效果。再者,要做到归韵准。归韵就是字尾,收好字尾,对每句每字的结束都很重要,不论收尾的字是开口音还是闭口音,都要收的轻巧、恰当,还要利用气息的支撑字尾跪倒音韵里。再者,就是注重运用恰当的咬字吐字表现出适合作品感情手段。如演唱轻盈快速的歌曲,咬字吐字时要轻快灵活。演唱坚强有力地进行曲时,咬字吐字要结实稳固,有一定的爆发力。在演唱抒情的艺术歌曲时,咬字吐字要婉转细腻。

学生在学习声乐演唱时,必须要注重站姿、气息、发声、共鸣、混声、咬字等重点问题,这也是学习声乐、唱好歌曲的必备路径。不仅要了解这些要素的特点,更要熟悉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它们之间都是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解决每一个重点问题,才能掌握真正的演唱技巧和声乐表演能力,才能拥有美好的声音和真实的情感。(作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石惟正,声乐教学法[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6

[2]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上一篇:试论王雪涛绘画语言中的情感表达形式 下一篇: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