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学习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时间:2022-01-25 11:12:40

初中生数学学习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 要:新课程改革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思想很难适应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研究背景,对数学学习参与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分析了影响初中生数学学习参与的因素,进而提出了促进初中生数学学习参与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 数学教学 学习参与 影响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5(a)-0175-01

新课程改革后,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教师成为课堂指导者。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初中数学教育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盛行,学生自己动手能力低下,创新意识不足,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显然,这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不适应学生终身教育的需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已是人们认识世界、参加社会活动和研究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使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对提高全民族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本人以初中数学教育为研究背景,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性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进行进一步探讨,并针对其影响因素提出一些对策,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

1 学生数学学习参与的内涵

美国著名教育家杰克逊认为,仅仅只有行为参与的学生学习是不够的,他认为参与是一种主动的个体化的课程经验,学生在完成课程中经验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社会联系方面,即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等;第二,教材方面,即学生和教材的心理联系。这两个方面有赖于以前的知识和对目前面对的所激起的情感因素。Newmamn认为,学生参与还包括心理投入,他将学生参与定义为学生在学习中所要促进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的心理投入及努力。可见,学生参与既包括了学生一些行为化经验,也包括了心理投入,前者是程序化参与,而后者为实质的参与。只有实质的参与才与学生高层思维发展有关。数学学习参与式学生参与的分支,本文分析讨论的学生数学学习参与主要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既有积极的行为参与,也有情感参与。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且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投入。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因此,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研究学习参与,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参与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的体现,也有利于教学反馈和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

2 影响初中生数学学习参与的因素

2.1 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而后者主要是由动机、兴趣、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组成。智力因素在学习中承担着信息加工、处理等,属于认识活动范畴,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动力和调节的效能,属于意向活动的范畴。非智力因素决定学生肯不肯学,非智力因素差是造成学生学习参与困难的重要原因。比如,初中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意志薄弱、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情感障碍(面对数学出现的消极、厌倦等心理)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参与的重要因素。

2.2 初中生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式个体的全部知识的内容和组织。数学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头脑里的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着自己的感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特点,组成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初中生数学认知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取、加工和保持信息出现了偏差。这种数学学习差异主要表现为:第一,知识水平差异。初中生知识水平差异主要表现在数学概念水平、数学技能熟练程度、数学知识组织等方面。第二,数学学习策略差异。数学学习策略师主体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运用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数学学习调控过程的统一,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面对诸多的学习策略时,较多的初中生使用较低水平层次的学习策略,而较差的原有知识水平和较低层次学习策略构成了初中生不合理的认知结构,造成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采用不当的学习方法。第三,男、女生思维差异的影响。有研究认为,数学学习中存在着性别差异,这种性别差异随着年龄的升高逐渐增大,越是高认知水平的学习,男生的优势越明显。

3 促进初中生数学学习参与的对策

3.1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和传统课堂教学更有效地整合

学生在校中的自主学习是指在学校这个教育环境中创设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终身学习的需要。可见,自主学习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数学课堂教育的改革和补充。因此,数学老师应加强自主学习参与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效地整合。这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不断地增强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3.2 加强信息技术的利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的观念、内容、方法开始发生了重大裱花。因此,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应有效地应用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和手段,为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提供条件,以便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和具体化,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同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3.3 应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促进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参与

应用心理学理论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比如,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乙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及知识间内在的联系的过程,是不断改进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激活原有的知识,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形成所希望获得的目标。

3.4 促进初中生数学学习参与的课堂教学手段

首先,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表达的时间和宽松的表达氛围,这样学生愿意和敢于表达。其次,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并提倡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比如,在学习同一知识和解决某一问题时,有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喜欢语言阐述,有的学生有理有据的阐述观点,有的学生可能只能基本说明自己的观点。此时作为教师,只要学生能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即可。因此,数学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因性施教。

除此之外,促进初中生数学学习参与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学习数学化原则、适度形式化原则、问题驱动化原则、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原则等。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有效地在实践中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马复.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孔企平.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张奠宙.数学教育学[M].江强教育出版社,1996.

上一篇:素材广泛占有 练习笔不离手 下一篇:浅谈诗歌创作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