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建设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1-21 11:40:25

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建设现状与对策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农村国债沼气建设现状进行浅析、总结,指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沼气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1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228-02

一、弥勒市基本概况

弥勒市位于云南南部,属典型喀斯特山区地貌,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600.6万亩,东西两翼山区占国土面积的81.4%,中部坝区占国土面积的18.6%。最高海拔2315米,最低海拔862米,海拔高差1453米,属中亚热带气候类型,四季不分明但干湿季节明显。水资源年径流量8.14亿立方米,库塘蓄水量1.646亿立方米,水利发电蕴藏量421510千瓦。已探明的原煤储量9亿多吨,铁矿储量近6亿吨,还有铜、铝、锌、大理石、钛等矿产,有多处天然温泉。

弥勒市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大县,辖10镇2乡,129个村民委员会,1101个自然村。总人口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3484人,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65%,主要是彝族,另有傣族、苗族、回族、壮族等。农民人均耕地1.28亩,经济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农民主要种植粮食、烤烟、甘蔗、蔬菜、林果等作物,养殖猪、牛、羊为主,全县生物质能(作物秸杆、人畜粪便、生活垃圾)蕴藏量极为巨大,在农村非常普遍地存在,全县50%的农户均可建设沼气池(外出务工、经商和宅基地过窄的农户除外)。

二、弥勒市沼气建设的现状

弥勒市农村国债沼气建设自2007年开始立项实施,至2009年为止,三年共建设农村户用沼气4500口,大中型沼气1个,乡村服务网点24个。累计利用中央资金695.6万元,地方配套资金77.5万元,自筹1148.5万元。且建设项目已通过审计和省、州级验收,该项目建设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即能源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建成使用的4500口沼气池不仅解决近2.25万人的生活燃料问题,而且还净化了空气,美化了环境,减少了人畜疾病的发生,改造了村容村貌,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4500口沼气正常使用年可减少90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三、弥勒市沼气建设的特点

1.加强领导管理

成立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领导小组,周密部署、精心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调配合,市农科局扎实工作,科学实施。在实施项目过程中,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项目法人单位认真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以建设任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及规范施工和规范管理等为切入点,确实加强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是建池成功率、使用率达到100%。

2.做到项目公开,规范建设运行机制

为确保国债项目建设圆满完成,按照省州的安排,我市对重点实施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国债项目所涉及的10个乡镇60多个村委会提出的措施和要求是:(1)是做到“三公开一公布”(公开项目建设任务及建设农户、资金补助标准、物资分配情况,公布举报电话为0873-6123644);(2)是明确建设要求及标准。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抓落实,圆满地完成了上级分配给我县的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任务。

3.实行目标管理,抓好技术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市政府与各项目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各乡镇的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任务和责任;二是各项目乡镇与施工技术人员签订了施工合同,明确了建设时限和项目质量要求。三是县农村能源环境保护工作站先后召开了全县农村能源技术骨干培训会13次,培训各乡镇农村沼气池建设技术员360人次,每个项目乡镇建标准示范池1口,以起到示范带动和促进作用。通过实行目标管理和加大培训力度,增强了农村沼气池建设技术人员对加快农村能源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了安全生产意识,坚定了搞好农村能源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

4.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抓好督促检查,保证生产安全

为了确保国债项目任务的完成,县能源站、农业环保站加强了督查力度。一是对国债沼气池建设项目情况进行建前、建中、建后督查;二是连续出台相应文件,县农科局组织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六个检查组,对全县所建的4500口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按5%的比例进行抽查验收;三是结合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手册发放情况进行全查和初验,对竣工使用的沼气池坚持按标准严格检查验收,达不到标准化的一律不验收,提高了标准化建池率。通过督查,安全管理使用手册、安全管理图画发放到户,入户率达到100%;为每一个建池户钉一块户用牌,上面写有县能源站的电话号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及时为农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方便了群众,得到了好评。

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1认识不足,发展滞后。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群众对农村沼气池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存在着差异,对发展沼气缺乏信心,造成各乡镇发展不平衡,少数乡镇还有部分沼气空白村存在;导致我市农村沼气建设发展与先进市县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农村沼气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改造建设的内容多,工程量大,涉及到千家万户,我市农村沼气建设虽然在近几年得到了发展,但是与总体发展目标还相差甚远。沼气普及率不高,农村沼气发展相对滞后。

1.2机构不健全,后续服务差。一是机构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县农村能源环境保护工作站人员少,经费短缺,办公条件差,工作开展困难;二是后续服务差,利用率低。以前修建的沼气池因缺乏起码的维护常识,因管理使用不当而“废弃”。导致现在还有部分干部、群众因此对发展沼气信心不足。由于没有相应的专项管理经费,给项目管理和实施工作造成了较大困难。

1.3投入不足,发展受限。一般建一座8~10立方米户用沼气池需资金1500元左右,加上改厨,改厕,改圈,总投资3000元以上,我市的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生活较为困难,自筹投入能力弱,自筹投入比例大,甚至有的村,特别是山区村组的农户,有的建设材料的运输要经过2到3次的转运,加大了运输成本,增加了建池农户的负担,部分农户在投资上确有实际困难,有些农户想发展沼气而无力发展,农村沼气的发展受到限制;有的农户又受到建设地点的限制,想建又没有地点建,减缓了国债沼气建设的推进速度。

1.4技术人员相对缺乏,技术力量较为薄弱,综合利用不足。一是技术工人较少,再加上时间要求较紧、任务较重,就显得技术力量相对较为薄弱。二是综合利用不足,经济效益较低。我市沼气用途比较单一,主要用于生活燃料及照明,由于技术、生活习惯、认识等原因,沼气的综合利用率比较低,综合效益未能完全体现。

2.对策和建议

2.1统一认识,加大工作力度

沼气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因此,必须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加大工作力度,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层层抓落实。乡(镇)政府为项目实施单位,负责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工作;市级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做好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及质量检查监督工作;各级相关单位部门密切配合,形成统一认识,使弥勒市沼气建设均衡地发展。

2.2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后续服务

要将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与沼气发展协调推进,逐步建立以市乡服务站为支撑、乡村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为沼气农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巩固沼气建设成果。

2.3政策扶持,加大投入

一是建议各级政府制定制定出台一些有利于促进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的惠农政策,鼓励农民发展沼气。二是积极争取部门的支持和协作配合,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合力,将农村沼气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卫生村建设、村庄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打造示范村,充分发挥资金的投资效益。三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

2.4抓好典型示范,加大推广力度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农村沼气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地位、作用、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抓好示范村培育,选择文化素质高、科技意识强、有强烈愿望的农户先行建设,充分利用农村沼气国债项目资金和地方财政投入的扶持,抓好示范村建设项目,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农村沼气建设向纵深发展。

2.5坚持技术标准,确保建设质量

沼气施工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施工人员必须取得社会和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持证上岗。沼气建设必须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采用统一的新型高效沼气池池型,按照统一组织施工,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收费标准,统一验收标准,确保农村沼气工程质量。要加强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坚持建一个,验收一个,点火一个,确保能100%正常交付使用。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效益调动广大农民的投入积极性,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农村沼气建设管理实践与研究》 中国农业出版社.

[2]《沼气生产利用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

上一篇:化工行业引起的重金属对农业水体污染及防治措... 下一篇:梵净山周边气象要素不同时间分辨率统计差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