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思考

时间:2022-01-20 10:22:09

关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思考

摘要: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主体和中心环节。本文结合目前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关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水利 工程建设 管理 建议

1、引言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主体和中心环节,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严重的水旱灾害,暴露出广大农村水利设施十分薄弱的问题。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过去纯农业向农村工业化、产业化转变,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保障能力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健全的农村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将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

2、目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主观条件的影响,目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值得担忧,主要有以下问题:

2.1对农村水利建设重视不够

农村水利建设是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但近年来,各级政府及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村水利建设重视不够。从宏观层面看,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水利建设布局上,国家更重视“大江大河”的治理,各级政府把各种水利建设资源重点投放在大型水利设施建设和城市、工业用水保障上,对农村水利建设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属于“公共品”,需要集体投入,但现实情况是原有的“两工”(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体系被取消后没有相应的替代机制,导致农村水利建设公共投入缺失,甚至有些农村原有的沟、塘、渠、堰等因缺乏管理而荒废。

2.2农村水利建设投入不足

近年来,农村水利建设资源投入力度不够,远远滞后于现实需求。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主体包括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农民等,地方政府是组织资源的投入者,金融机构是资金资源的投入者,农民是劳动力资源的投入者,在这三个投入主体中,地方政府不愿提供花费资金多、短期显性效益不明显的农村基础设施,金融机构或民间资金因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投资大、风险高、资金回收期长、比较利益低等原因,缺乏投资激励,而农民作为“理性小农”对具有外部性的共用设施,更多的选择是“只用不管”。总体来看,在市场化条件下,这三大投入主体在利益权衡中最容易选择放弃投资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2.3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重复建设多。

由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投资主体的不同,导致整个工程建设往往不是一个单位建设完成,没有进行统一规划布置,统一设计标准,统一工程施工质量,各个部门搞各个的工程。所以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规划、工程设计、施工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旱能灌,涝能排的问题,仍然使枯水季节缺水灌溉,丰水期,水泛成害。且由于各个部门的建设标准不一样,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比如某镇的某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一个部门在工程建设好了后运行不到几年,另外一个部门又来把原来建设好的工程拆除掉,重新又来建设,这样工程重复建设,既浪费资金,又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在农民群众中造成不好的印象。特别是工程建设好后,镇村没有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管护,完工后无人过问,人为破坏不能及时得到修复,工程运行不到几年就发挥不了效益了。

2.4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

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的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有些县(区)部分农业开发项目,项目建成后,没有落实到部门单位管理,建成不到一年时间,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毁坏严重。

2.5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薄弱,急需加强

由于乡镇机构改革等原因,水利管理站人员队伍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层次偏低、技术力量薄弱等现象,加之财政部门对基层水管单位拨款经费较少,也影响了正常的管理工作。

3、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3.1把农村水利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对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水利建设能否摆在优先发展领域,农村水利建设能不能成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关键要看各级政府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认识高度、重视程度及投入力度。①要充分认识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以“创先争优”的精神加强农村水利建设。②要紧紧围绕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机遇,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发展规划,正确处理好远期和近期、城市与农村、全局与区域的关系,在农村水利建设中加强监管,注重提高农村水利的建设效率和使用效益。③要研究人民群众参与治水的政策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建设农村水利的积极性,加快建设一批带动力强、覆盖范围广、受益群众多的骨干水源工程。

3.2全面加强对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3.2.1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面发展。

3.2.2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

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地市县水务局根据竣工报告和施工资料,组织有关设计、质监和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通过听取报告、查询资料、检测实体、细查局部的程序对所建工程验收,做出该工程的综合评定意见。

3.3建立具体的管护制度和实施细则,以“公约”或“村规民约”形式,加强工程建后管护,发挥工程效益

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加大人力、物力做到专人负责,采用“村管片,组管线,人管点”的模式,落实管护责任。

3.4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

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长期的工程,因此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地方水利部门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抓好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让农村水利建设与日益反展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相适应,使已有的、在建的和规划中的水利项目都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效益,服务于民。

4、结束语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须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同时应加强资金投入,并加强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做到不出纰漏不出事故,使工程项目能够充分长效的发挥其效益

作者简介:林木锐(1979-),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上一篇: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QS市场准入与企业应对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