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不能太依赖“顶层设计”

时间:2022-01-19 06:01:18

改革不能太依赖“顶层设计”

中国改革困境的症结在于过分依赖顶层设计这一工程技术概念。由于社会问题的复杂性远超任何工程技术,而且中国进行的是渐进式改革,不是从零开始的革命,因此,改革不具有顶层设计的空间,过于强调顶层设计,只会耽误时机。

过去十年,中国改革举步维艰,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只有把准了其中症结何在,才能对症下药,推进未来的改革。

那么,中国改革困境的症结何在?流行的回答是,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利益集团势力强大。笔者同意,这些都是公认的现象,但并不认为,这些是改革困境的症结。试问,什么时候的改革没有利益集团的阻挠?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难道没有因此而失去权力的基层干部的反对?价格市场化的改革,难道没有各级物资计划部门的干扰?分税制改革,难道没有部分(高至省级的)地方政府的阻碍?中国加入WTO的艰苦历程中,难道没有部分担心受到国外企业冲击的产业主导者的反对?

改革,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冲破利益集团的阻拦,都要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否则,就不是改革了。

我的观点是,过去若干年改革困境的症结,在于改革理念出了偏差,即过分依赖所谓顶层设计这一工程概念,一碰到实质性困难,就呼吁顶层设计;一讨论顶层设计,各种理论而非实际方案就层出不穷,甚至引出一些开倒车的理论呼吁。事实上,条件成熟的改革,本来推一把即可出台;条件不成熟的改革,则可以就不同的方案试点再总结,但是由于过分强调顶层设计和系统论证,延误了战机。

本质上讲,改革是顶层设计搞不出来的;过分强调顶层设计,只会耽误了改革。

顶层设计是工程概念,

不完全适用于社会变革

长期以来,我一直困惑,顶层设计这一提法来源何在。在最近一次的重要会议上,吴敬琏老师对此做了非常重要的解读。他说,2001年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召开会议,有一位工程院院士提出,国家信息化战略不能拘泥于细节,必须把整体的框架设计好,用工程的行话说是顶层设计。追根索源,顶层设计是一个工程概念,指的是对整个系统的选择,好比我们的手机是用安卓还是苹果的iOS或者微软的Windows系统,这对于工程技术而言毫无疑问是极其重要的。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社会问题不是工程问题,社会问题的复杂性远远超过工程。在工程领域,像三峡这样的巨大项目,到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多年过去了,仍然争议纷呈。而中国的任何一项改革,从教育、医疗到公共财政,其复杂性远远超出三峡水利工程,因此,仅仅论证和设计是无法得出正确合理的答案的。

更重要的是,在工程技术领域,工程的基本出发点可以从零开始选择,尤其是信息化这个新兴技术,而在社会领域,绝大部分问题没有这样奢侈的选择空间,用制度经济学的话说,是有路径依赖的,必须从现有的制度出发,进行改造。也就是说,在社会领域,顶层设计的可能性是根本就不存在,顶层设计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1997年,新制度经济学学会召开成立大会,制度经济学大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发表主旨演讲,我在现场,给我最深记忆的一段话是他讲的一个寓言:小伙子指着一座山,问老者,请告诉我如何才能爬上它的顶峰,老者说,年轻人,你先看清楚你现在站的是什么地方,从这儿出发,你是永远爬不上那座高峰的。社会制度的变迁往往比这个故事更残酷:站在今天的位置,连哪座山峰能否爬上都搞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朝着一个大方向不断前进。

改革是演进,是顶层设计不出来的

改革不是革命。改革的本质是对现有的制度进行不断的改造,是一种制度的演进。因此,从本质上讲,它不可能有顶层设计这样的奢侈空间。而反过来,革命是打破旧制度,从零开始。革命需要理念,需要顶层设计,只有把顶层设计搞好,革命才能成功,这就是多年前所说的,路线必须对头,纲领必须正确。

当今中国,我想绝大部分百姓和学者应该同意,我们正在进行的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新革命,而是一场持续的改革。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的革命非常多,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当今中国社会仍然不乏革命的激情,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也往往唤起这种激情。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特别强调,中国现在从事的是制度演进,因此,这种演进必然是一步步的、具体的、渐进式的,不可能从整体上重新设计。

如果说,这种制度的演进过程可以重新设计的话,那么,这种说法在本质上就和计划经济能代替市场一样—计划经济的支持者们认为,计划可以代替市场,甚至高于市场。改革的过程比平稳的制度运行更加复杂,如果说计划不能代替市场,那么,改革的进程更不可能计划。依赖顶层设计搞改革,本质等同于计划代替市场。

回顾过去500年的近代世界史,英国就是渐进式制度变迁的典范。过去500年来,英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不断演进,但整个过程相对而言非常平稳,而英国在历史变迁中长期遵循经验主义,走一步看一步,不断前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英国从一个岛国崛起为世界最大的帝国,又经历了帝国逐步崩溃的过程,然而,这一跌宕起伏的史诗般变化,并没有给英国本土带来巨大社会冲击,这本身就是一个当代社会历史的奇迹,非常值得我们尊重和研究。反观法国,不断的革命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法国人是理想主义的,喜欢搞革命,从法国大革命到最近的金融危机,社会动荡,起起伏伏,最后还是走了不少弯路。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英国式的渐进主义方略已经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而有浪漫主义革命情结的法国,至今仍然找不到解救危机的最终方案。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英国的处理是最成功的。英国央行最早提出了正确的救急方案—给金融机构注资。英国财政部也提出了正确的长期改革方案。尽管英国公共财政的状况比意大利还糟糕,其赤字率远大于意大利,但英国国债收益率却是过去300年以来最低的。务实是英国人的智慧,也是英国制度演进的结晶。英国人从来不提大口号,只是一步步地往前进。反观法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法国总统马上呼吁查经典,比如《资本论》,信誓旦旦要重新设计资本主义,至今法国经济仍在苦苦挣扎。

顶层设计往往阻碍了实践探索

上一篇:连锁体检野蛮成长 下一篇:经济下行与民工荒现象何以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