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学发展的体制基础

时间:2022-01-19 12:46:21

构建科学发展的体制基础

[摘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认清新时期改革的新特点,明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的主要任务,推动改革在重大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关键词]改革;科学发展;体制基础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12-0017-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近30年的改革实践已使国人形成共识:中国不改革没有出路,改革决定未来。我国过去取得的世人瞩目的成就靠改革,今后要实现更大的发展,解决我们前进中问题的根本出路还是要靠改革。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些影响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很多是与现存的体制和制度相关。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一、认清新时期改革的新特点

1.新时期的改革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在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仍然是一种发展中的体制形态,即使是老牌市场经济国家,也存在体制落后、僵化,面对新的挑战而不能不进行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问题。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目前的经济体制仍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今后将面临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更高层次的改革任务。改革将进入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其性质之深刻,范围之广阔,任务之艰巨,将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2.新时期的改革处在社会矛盾凸显阶段。当前,我国正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在这个发展阶段,对于我国既面临很大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诸多风险,是一个需要妥善处理诸多复杂矛盾的关键阶段。伴随着改革的推进,不少社会矛盾也日益显露出来:如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保障发展滞后等,部分居民对社会存在一定的不满情绪。

3.新时期的改革处在攻坚阶段。事实上,“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已讲了很多年,其至今“久攻不下”,“攻而尤坚”的原因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都是一些触及面宽、涉及利益层次深、配套性强的改革;都是前些年由于某些原因想改而未改、改了未改好或未改到位的某些重要改革,改革确实到了真正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改革的难度更大,复杂性加深。

4.新时期的改革处在开放倒逼改革阶段。加入WTO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加入WTO之后,改革面临全面对外开放的挑战,开放倒逼改革的形势十分明显。改革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WTO“过渡期”的结束,使国内市场国际化特征越发突出,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使中国改革面临更为强大的国际压力。

二、明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1.继续解决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的深层体制矛盾。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基本上采取的是“渐进”方式,其特点是改革由表及里,先易后难。这种改革方式决定最困难的改革留到了最后。当前,垄断性国有企业、金融体系和计划经济延续下来的政府职能,这三者之间形成了互为依赖的“铁三角”关系,集中了旧体制中主要的深层矛盾。这部分经济的低效率,增加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成本和风险,制约了经济结构调整和效率改进。

2.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市场经济的成长、完善和成熟,是一个自然发育过程。在好的环境中,这个过程可能缩短,但不可能超越。市场经济并不是必然趋向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它的]变方向存在着不确定性。在世界范围内,可以观察到效率和结果差别很大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些具有一般性,更多地则与不同的国情相联系。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加强产权保护。二是健全收入再分配体制,减少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而导致的社会不稳定。三是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加强反垄断、促进竞争。五是发育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入手,加快发展和健全信用组织、机制和制度,培育信用文化,形成诚信为本的法律和道德规范。

三、推动改革在重大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当前要以发展民本经济为重点,构建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在传统的观念上,凡事都强调姓“社”姓“资”,所有制强调姓“公”姓“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确立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形式,才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投资者的积极性,个人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归根到底就是民本经济。所谓“民本经济”,主要是指民众自我创业、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致富为主要形式,以民有、民资、民营、民管为主要经营管理方式的经济。民本经济姓“民”。真正使广大民众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主体。民本经济的基本运行模式:民众自我创业+市场机制调节+政府宏观调控=共同富裕。民本经济的基本运行特征:市场配置资源、人民创造财富、企业自主经营、政府搞好服务。民本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则:依法经营、劳动致富、平等竞争、照章纳税。

2.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当前要继续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垄断行业是我国国有经济最集中和控制力最强的领域,随着改革的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已成为今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重点要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引入竞争机制。同时加强监管,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有效保护消费者利益。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垄断行业的改革逐步推进,但总体看发展不平衡,改革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今后,要根据不同垄断行业的特点分类深化改革:一类是,对于已经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进行初步改革,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的电力、电信、民航、石油等行业,要完善改革措施,分清自然垄断性业务和非自然垄断性业务。对于非自然垄断性业务必须引入新的厂商参与竞争,以提高效率。另一类是,对于尚未进行深入改革的铁路、某些城市的公用事业等,要积极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的改革。此外,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垄断行业提出要加强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管。这就要求政府和社会不但要加强对垄断行业的安全、环保、普遍服务的监督,也要加强对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监管,强化制度建设,包括实行价格听证制度等,以维护公众的正当权益。

3.推进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改革。当前要以发展和培育中等收入群体为重点,构建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扩大中等收入者占主流的收入结构被形象地称作“橄榄型”结构,如果在全社会能形成这样的收入结构,就会比较好地体现效率与公平,就能既促进经济发展,又保持社会稳定。这是因为,大多数人是中等收入者,他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心态平衡,安居乐业,他们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决定力量。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变得稳定、理性、建设、务实,有利于开掘出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公平、公正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扩大中等收入者的关键前提――保护私人产权、维护社会公正、发展公共教育。只有保护私人产权,才能防范权贵和权力资本侵吞百姓,穷人也有上升机会,私人资本和职业阶层才有成长空间;只有维护社会公正,才能保证财富的获得只有通过创造财富来实现,而不是通过剥夺他人而肥一己之私;只有发展公共教育,才能消除因教育不平等而导致的收入不均衡,使得人人有机会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政策思路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打破户籍制度,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让更多的农民有机会成为中等收入者;第二,发展公共教育,尽快普及12年制义务教育;第三,发展民营经济,让民企与国企、外企平等竞争;第四,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第五,打破垄断,放开行业准入;第六,加大对收入分配调节的力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4.继续推进涉及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当前要加快政府从经济建设性政府向公共服务性政府的转变。政府在经济中究竟应该如何作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有四个:保证国家安全;维护司法公正;弥补市场失灵;帮助贫困人员。这样,考察政府是否尽职就有了依据,除此之外,现行一切与政府职能无关的指标:如产值、利税、项目等等,都要坚决予以废止。唯有如此,政府才能真正放手去做自己的事,到位而不越位。但现实很多事例说明,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政府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严重。表现在:政府该进入的领域没有进入或没有完全进入,应该退出的领域没有退出或没有完全退出,行政方式应该转变而没有转变或没有完全转变。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情,这固然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因素有关,但深刻的原因在于,某些行政权力扩大的背后隐藏着政府部门的自身利益。在利益主导的背景下,政府自觉地转变职能是非常困难的。出路在于,采取改革措施,限制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以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实质性转变。最大限度地排除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真正建立“廉政政府”和“廉价政府”。目前我们的政府还是一个经济建设型政府。经济建设型政府,有两个严重的误区:一是长期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起主导作用;二是不恰当地把本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推向了市场,推向了社会。因此,改革最具实质性的行动步骤是政府改革,即加快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今后政府要强化两个方面的公共服务的职能,一是经济性公共服务,即为经济主体提供良好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的公共服务,如提供基础设施等;二是社会性公共服务,即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稳定与安全的社会环境的服务,如构建以弱势群体为主要对象的社会保障网络。

上一篇:“走、干、讲”与“读、写、想” 下一篇: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思想政治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