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时间:2022-01-13 10:42:46

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推进,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师亟需认真思考的问题。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场所,是学生获取信息、探究知识、形成能力的主渠道,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主战场。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英语课堂教学,聚焦英语课堂教学的45分钟,实现真正的有效课堂教学。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一、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能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生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着赞赏和尊重的和谐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乐观、和谐的发展。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便会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并花功夫学这门功课。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产生逆反心理,也就不愿学这位老师的课了。

英语一向是学生学习比较吃力的一门学科。作为英语教师,更需要深入学生当中,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并把这种信任的态度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能,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英语学习积极地创造条件。

二、关注课堂导入作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往往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它既是课堂教学的自然过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又犹如一贴兴奋剂,可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欲望和兴趣,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导入的方式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好的导入会立即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的进行做好开路先锋。教材内容有趣,教师精心备课,讲授逻辑性严谨,内容丰富,言语清晰,富于表情,速度适中,恰当地使用直观性教具。例如: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幻灯片、录音、音乐、录像、VCD等手段导入教学的直观导入法,往往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因为直观的手段要比言语描述更为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把音乐融入到教学中去的音乐导入法,既实现了课堂导入,又使学生在欣赏优美乐曲的同时轻松地学到不少音乐的英语词汇。同时,悦耳动听的音乐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能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当学生发生兴趣或理解所学内容的重要性时,随意注意也就培养起来。学生能够持续不断地借助意志努力保持高度的注意,这时就能产生最富成效的智力活动,甚至“过目不忘”、“当堂巩固”,学习的高效率就会出现。

三、丰富创新教学形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一味以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形式,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为此,教师应努力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重视问答式、讨论式教学,变单向传播过程为师生共同探索求知的双边活动过程;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重视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并指导其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培养自学能力。同时利用图片、幻灯、录音机等多种教学手段,从听、说、读、写不同的角度展开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中。

课堂教学要敢于打破旧模式,选择符合教学规律和适合具体教学情境相对优化的教学形式,将所教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英语新教材内容广、时代性强、贴近学生生活,包括文学、体育、娱乐、科技、历史等多方面的主题。它既关注社会的需求,也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大部分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缺乏好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意识。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注重灌输英语知识而忽略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就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

学习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知识是人们永无休止的探索,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教师不能把知识教给学生,只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一个自主学习者。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负责、管理自己的学习,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内容、策略,从而获得有效的自主能力。英语学习应该是一种自主的习得过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参与者,改变由教师满堂灌、垄断课堂的局面,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策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并成为一个“会学习”的学生。

显然,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具有良好的呈现行为就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英语课上不仅学到语言知识同时他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充分的训练;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能得到应有的发展,英语课的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上一篇: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开展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浅析在《Visual FoxPro》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