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危重症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时间:2022-01-10 05:56:11

ICU危重症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ICU危重症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方法:2014年1-6月收治ICU危重症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试验组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心理干预前、后焦虑评分(67.45±7.85)分、(55.25±0.15)分,对照组心理干预前、后焦虑评分(67.65±6.58)分、(63.35±1.45)分,两组干预前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试验组干预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ICU危重症患者;心理反应;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6月收治ICU危重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0~85岁,平均56.5岁,其中重症胰腺炎8例,急性心肌梗死16例,心肺复苏4例,肺心病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急性左心衰3例;试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2~85岁,平均55.6岁,其中重症胰腺炎7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心肺复苏5例,肺心病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急性左心衰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仅给予了常规心理护理,而试验组对其不良心理反应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根据其心理特点进行了适当的心理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了SPSS 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P

结果

试验组心理干预前、后焦虑评分(67.45±7.85)分、(55.25±0.15)分,对照组心理干预前、后焦虑评分(67.65±6.58)分、(63.35±1.45)分,两组ICU危重症患者入院之前的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但是通过相关分析和护理之后,试验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ICU危重症患者易出现的不良心理反应:①紧张与恐惧:ICU危重症患者一般具有起病突然的特点,因此很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并且几乎90%的ICU危重症患者都会产生“死亡”的观念,尤其是刚入院的患者,他们自然而然地会产生恐惧心理。同时ICU病房环境比较特殊,医护人员需要不分昼夜地进行工作,并且全身各处连接的导管、导线,各种急救和监护仪器设施,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使患者将全部的意念集中于恐怖和紧张之中。②孤独与忧郁:ICU危重症患者一般需要与外界严格地隔离开,家属只能在有效的时间间隔内进行探视,而且医护人员很少与其进行交流,从而使患者对陌生环境产生恐惧心理和孤独感,甚至担心家庭、工作与生活,担心自己能否好转,从而产生忧郁。③呼吸机依赖心理:对于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他们早已习惯于辅助通气治疗,从而对机械通气产生了相应的依赖心理,对脱机治疗存有恐惧感,担心撤掉呼吸机后会出现窒息和呼吸困难等现象。④ICU综合征:ICU综合征在临床上又称为监护综合征,其主要是指ICU监护过程中患者所出现的精神障碍并兼具其他现象的综合征,对患者的病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具体主要表现为思维紊乱、谵妄、行为动作异常以及情感障碍等。

心理护理干预:①帮助患者稳定情绪: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之后,要采取措施来稳定其不良情绪。因为和普通患者相比,ICU危重症患者将不得不面对更多的并发症,甚至要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所以很容易产生情绪变化不定、心浮气躁等现象。此时护理人员要适当地稳定患者情绪,如果患者出现失去理智现象时,护理人员要尽可能通过语言交流来帮助患者稳定不良情绪,然后耐心进行讲解。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同情心、责任心,要本着稳重、严肃、沉着、有序的原则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不仅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而且还能有效地稳定患者情绪。对于生命危在旦夕、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向家属交代,并提醒他们不要告知患者,从而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②加强社会支持和心理支持:对ICU危重症患者实施心理支持的基本条件是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恰当的动作表达、语言表达、情绪感染来影响和感化患者的内心世界,从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产生一种战胜困难和疾病的心理,从而加快患者病情的治疗和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③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正确地了解和掌握自身病情,从而用客观、合理的观念来代替不合理的管理。患者只有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观点和态度,才能变不良的心理反应为积极、健康的心理反应。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和正规治疗的重要性,并向患者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使患者了解病情的同时,更加愿意配合医院的救治工作,从而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

上一篇:从风险管理视角透视医院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机制 下一篇:中关村的创新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