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统计换新天

时间:2022-01-08 01:50:19

农业统计换新天

“请问你们使用的卫星遥感影像分辨率是多少?”、“从遥感图上如何区分小麦和草?”、“这个掌上电脑(PDA)测量面积的精度是多少?”、“小麦的种植面积果然和遥感图上的基本一致!”……这是今年5月中旬媒体记者采访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统计遥感外业调查工作时的场景。《北京晨报》等八家媒体的数名记者站在绿油油的小麦旁饶有兴趣地听着、看着,北京局队农业调查处的工作人员们一一解开他们心中的疑问。据悉,北京局队的统计遥感工作从2006年启动到2009年实现业务化运行,仅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北京局队也成为全国统计系统中第一个实现统计遥感业务化运行的地方统计部门。

谋长远发展

“研究遥感应用于政府统计是我国遥感应用的一大进步,它标志着遥感将在政府管理及业务开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原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站长潘习哲在“基于北京一号小卫星的统计可视化平台建设”项目评审会上如是说。如何利用好遥感项目,发挥遥感技术与统计业务相结合的优势是在项目建设之初北京局队重点思考的问题。经过反复研究,北京局队明确:不能仅仅将引入遥感等空间技术、创新统计调查方法视为一次科研行为,而要实现与统计业务在多层次、多方位的结合;不急于一时出成绩,要分步骤逐步实施,要尽可能多地出创新成果,并不断地植入到统计业务中。

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和遥感技术发展现状,北京局队提出用“以统计遥感为主、地面调查为辅”的新型统计手段替代原有农业统计方法的建设目标,即实现农业统计遥感的业务化运行。为此,北京局队提出了实现业务化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阶段。通过课题研究与实地验证,形成科学、严谨的数据指标提取生产流程,通过此流程生产的成果可以满足农业统计时间及精度等业务要求。第二阶段,双轨阶段。统计遥感和传统统计方式同步运行,同时对农业指标进行统计,彼此监督、彼此验证,进一步修正统计遥感方法的不足。第三阶段,业务化运行阶段。通过1?2年的双轨运行,统计遥感方法经过实际运行检验后,实行统计遥感为主、地面验证为辅的运行模式。

截至2012年,北京市已有冬小麦播种面积、玉米播种面积、设施农业占地面积、冬小麦产量、玉米产量5个统计指标实现了遥感测量业务化运行。在测算地表动土工程、植被覆盖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湿地生态服务价值等工作中北京局队都应用到了遥感技术手段。

重配套保障

要落实好统计遥感发展规划,引入什么样的合作方是关键。方法科学是保证统计数据精度的前提,实施高效是项目运行的需要。为此,北京局队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以项目为基础,引入拥有遥感科研技术优势的北京师范大学和拥有遥感卫星数据资源优势和项目运行经验的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合作方,合二者之力带动统计调查方法的创新。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良性竞争,二者相互学习与借鉴,既加速了统计遥感业务化工作的进程,同时又推动了两家公司各自事业的发展。

维持长远发展,软硬件的配套必不可少。北京局队对合作方研发的软件系统提出了高标准的建设要求,系统既要能够满足当前新型统计数据采集的需要,又要满足今后扩展运行管理的需要。为此,在论证每个项目的统计遥感系统设计上都做足了工作,每次设计都要几次易稿才能最终定型。这样的努力最终也得到了回报。2010年,“北京市统计生态资源遥感测量运行系统”获得了“第十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信息技术应用类二等奖”和“第十届北京市优秀统计科研成果评比信息技术类一等奖”。2011年,“北京市统计遥感业务运行系统研建”项目从全北京市众多优秀信息化成果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2010年信息北京十大应用成果奖”,并取得第三名的佳绩,随后又获得了“2011年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银奖”。硬件配置方面,从数据采集端的扫描仪、GPS相机、激光测距仪、外业调查PDA,到数据处理端的图形工作站,再到数据输出端的大型绘图仪都一一配置。为了适应农业外业调查工作的需要,北京局队还专门配备了外业调查用的梯子和望远镜,这样就能站得更高,望得更远。北京局队深知:做好每一个细节、每一项保障措施,都能为统计遥感项目顺利实施多提供一份保障。

强人员素质

统计遥感业务化运行工作的开展也并非一帆风顺。首先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北京局队农业调查处处长张群回忆道:“尽管遥感已在其他政府部门得到应用,但对于它在农业统计中的应用前景,我们当初还看得不够清楚。在考察二十一世纪公司时我就一直在追问该公司一个问题:遥感技术能否达到统计上报的精度要求。”这是项目建设前期很多人的顾虑。

只有引入遥感等高新技术手段,农业统计才能摆脱永远在后面追赶的局面,才能驶入信息化的快车道,而如果不尝试,农业统计将永远是维持现状。经过深思远虑,北京统计人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推动项目实施的工作中去。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是统计遥感项目组每位成员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大家心里明白,如果不懂遥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就只能被动地跟着别人走,这样发展下去遥感项目建设很难产出实用的成果。为此,项目组成员们下苦功啃读遥感书籍,理论加实践边学边用。这样的付出在此后的遥感项目讨论会上确实发挥了作用,他们给了合作方不小的惊喜,合作方再也不以专业自居了。正是他们这样潜心钻研的精神换来了合作方对统计工作、对统计工作者的尊重。

检验遥感应用效果不能“坐、等、看”,需要“转、测、算”。走到田间地头量一量,结果就一目了然了,因此外业调查成为了项目组检查遥感项目实施效果、督导合作方工作的重要手段。为此,项目组成员在与合作方联合开展调查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学习,逐步掌握了独立开展外业调查工作的技能。2007年3月,正是通过外业调查核实,项目组发现了合作方工作中的疏漏,及时纠正,保证了项目实施进度。

获创新实效

“从你们整体的工作情况、采取的技术手段、取得的成果方面来说都是令人信服的。”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这样评价北京局队的遥感工作。通过六年的发展,北京的统计遥感工作的确见到了成效。

数据更准了。应统尽统是对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北京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就曾面临过这样的困境。2009年以前,随着密云水库水位的下降,水库周边的农民开始自发地在出的库滩上种植玉米。如果按照传统依据行政界线逐级汇总的方式,这些种植数据根本统计不上来。而遥感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它能够轻松打破行政界线的限制,自主地将库区内6万多亩的玉米补充调查上来。

坚持的底气更足了。统计数据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经常被放到“显微镜”下观看,被质疑在所难免。2010年,受极端天气影响,北京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数据出现下滑。此时,相关部门的质疑之声使北京局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为此,北京局队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调查,最终统计部门以直观的遥感成果图为基础,以实地调查结果为依据,有理有据地回应了质疑,维护了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和统计部门的公信力。

基层统计工作更好做了。种粮补贴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惠农政策,它能够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一些村委会和农民却动起了歪脑筋,通过夸大种植面积来套取补贴,这无形中增加了基层统计部门把控粮食数据质量的难度。2006年以来,北京局队通过遥感技术手段帮助基层统计部门查实了多起虚报案件,有效地震慑了基层虚报行为,改善了基层统计工作的大环境。

北京局队将遥感技术手段与统计工作相结合是一次勇敢的创新,坚持创新就给统计工作带来活力,坚持创新会就统计工作创造更好的局面。北京统计人将在这条道路上继续阔步前行!

上一篇:单位核查,三经普“预演”提速 下一篇:怀柔局队开展“四送”活动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