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下的临床医学论文

时间:2022-01-07 03:50:58

质量控制下的临床医学论文

1临床医学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1.1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之间的不和谐

近年来,随着疾病种类的越来越多,使得检验科所要检验的项目也越来越多,这也增加了临床检验的工作量,加之临床检验应用还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加上一些医院临床科对检验科之间对相互工作内容与方法不了解。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使得检验与临床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微妙,若检验医师长期与临床医生处于对立的、不和谐的状态当中,因此也会给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阻碍。

1.2检验人员、患者、医师之间系不和谐

当前,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尤其近段时间以来,社会上频繁发生医患纠纷的事件,有些甚至危及到了医生的生命安全。同时检验人员和医师之间也会存在着不和谐因素,但因为其对于检验技术的非专业性,使得对于高度专业、高难度的检验手段不甚了解,容易出现混淆项目检测的现象。检验人员却希望临床医生理解这些高难度的专业技术,双方缺乏良好的沟通,在检验工作中双方有着交流障碍,导致了检验工作出现矛盾,继而引发错误。

1.3检验条件和技术配备不合理

对于临床医学检验,检验技术质量是关键,没有良好的检验技术,任何检验都将可能存在误差问题,而目前很多技术不成熟的检验人员直接上岗更加重了误差发生的几率。同时,部分设备的不先进以及老化问题,同样严重影响着医学检验的结论。

1.4文件管理出现规范性错误

文件管理,是对于进行各项检验工作的基本准则,唯有科学与规范的文件管理模式与制度才可以保证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行,以及检验结果的有效性。部分管理人员对于文件管理意识淡薄,对于其概念和意义并不熟悉,编写建立档案时存在分类不清,书写不规范,原始记录缺失等问题,其严重影响了错误发生的几率,以及失去补救的条件。

2临床医学检验质量全过程控制

2.1检验前质量控制

检验前质量控制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室验收、检验等全过程。医生开具化验单时,应明确标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个人信息,以免在送检过程中发生差错;还应标明患者诊断、标本来源,确保检验人员对检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免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采集标本前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采集标本部位、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避免患者的一些生理因素(饮食、餐后禁食、应激、病人准备、锻炼、周期性变异、怀孕、药物等)对标本采集及检验结果的影响,如患者过于紧张或恐惧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饮食饮水可致某些检验结果不准确。因此医护人员做到了解标本收集前影响结果的非病理因素,要求患者予以配合和服从同时注意患者的心理情况,采取必要的解释、安慰、鼓励措施,使患者了解正确采集标本的意义。当医护人员执行标本采集时,应有详细文件规定抽样的方法。采集标本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2)采样器材要无菌无破损;(3)标本采集要保证质量;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检查,不宜存放过长。运送过程中要注意容器的密闭性、避光、注意安全,尤其微生物标本应防止污染传播和自身感染。

2.2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检验中的质量控制主要是规范临床检验标本的取样操作流程。(1)取样时,一定要保证取样容器的干净,需加强对取样所用器具的消毒措施,针对要求较高的样品,还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护理人员在取样时,一定要采用标准化的操作。例如,在血液取样后送至检验科检查时,需严格按照规范加入抗凝剂,以避免血液凝固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而在尿液收集中,也需根据不同的测试要求,以不同方法在不同时段对患者的尿液进行收集,尿液标本的收集包括1h尿、2h尿、24h尿与随机尿等等,护理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收集,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集大便样本时,需对试样尺寸规范操作,采集时一般取大豆大小样本即可,也可以采用多点取样法,以确保检验样本的准确性。(3)医院也可对临床医护人员开展定期的讲座,对样品的采集、存放、送检等工作的规范化流程进行详细讲解,使其能够意识到检验样本的重要性,并通过对本职工作的规范,有效地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样质量的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控制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过程,保证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更好的做好临床辅助工作,是我们广大医学检验人员的心愿和责任。由于质量控制人为因素较多,所以应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以及时、正确、有效的检验结果服务于患者,服务于临床,促进医学检验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尚巍 尚峨 单位: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医院 北京市东直门医院

上一篇:口腔教学中临床医学论文 下一篇:多元化机能实验教学临床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