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现状及存在问题

时间:2022-01-03 08:16:34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现状及存在问题

【摘要】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核心资产,合理的贷款定价是信贷资产管理的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现状,指出了贷款定价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 贷款定价

一、引言

贷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和传统的业务,其定价方式与策略会影响银行的盈利性及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会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与客户结构,这就要求银行对贷款进行合理定价。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过程实质上就是确定贷款利率的过程,长期的利率管制,使我国商业银行在很长一段时间只能作为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执行者,并不能自主决定贷款利率水平。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加强,商业银行合理运用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以应对市场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现状

(一)人民币贷款定价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人民币贷款定价主要是在人民银行确定的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谈判确定。因此人民币贷款定价可以分为两部分:基准利率和基准利率基础上的浮动利差。

中国货币市场候选基准利率主要有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利率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1996年我国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有关方面曾有意将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CHIBOR)作为我国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虽然CHIBOR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货币市场上资金供求变化,但大部分集中在短期交易。同业拆借以信用为基础,而债券回购市场存在债券抵押,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用风险。因此,回购市场的交易量远远超过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回购利率也由于市场认可度较高,常作为一个月期间以内的基本参考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是由信用较高的银行报价,并经过计算的算术平均利率。SHIBOR从成立之日起承担着成为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重任。其优势主要在于:市场性好,能较好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连续性好,品种结构较为完整;可控性好,适宜作为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在银行对企业贷款定价过程中,企业状况对贷款定价影响表现为对浮动利差的变动。企业按照信用状况也对银行的预期贡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大型优质企业和垄断性项目。这一类企业主要包括国内垄断行业的龙头企业,如电信、电网公司等;大型跨国公司在华企业。这类企业和项目的特点在于经营状况稳定,资金实力雄厚,信用良好,是众多银行竞争的焦点。对它们的贷款,一般都是直接执行下浮的最低利率。

2.中小型企业。该类企业的特点主要是信息不够透明、实力不强、信用状况不稳定,但融资需求非常旺盛,它们关心的往往不是利率高低,而是能不能获得贷款。因此,对这类企业的贷款利率通常都要上浮,而上浮程度则取决于企业状况。

3.骨干企业。这部分企业介于上述两类企业之间,他们通常是各行业的骨干企业。虽然并不处于行业龙头地位,但在市场上仍然有很强的话语权。对这类企业,贷款价格基本在基准利率上下,有些时分优秀的甚至会低于基准利率。

(二)外币贷款定价

自从2000年9月我国外币贷款利率完全放开后,国内商业银行就拥有了完全的贷款定价权。外币贷款定价放开后,过渡很顺利,各家银行准备的也比较充分,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能够借鉴国外已经成熟的经验。

2.外币业务是最先对外资银行放开的业务,外资金融机构已经在国内有成熟的运作经验可供借鉴,为国内银行顺利实现外币自主定价提供了有利条件。

3.外币有国际通行的基准利率作为衡量标准。从国内银行外汇贷款定价的情况来看,定价方式大同小异,基本以浮动利率和固定利率两种方式为主。定价方法上,浮动利率基本上采用基准利率加点的方式。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一般采用LIBOR作为基准利率,港币则采用HIBOR做基准利率。利差则参考市场价格,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

三、贷款定价存在的问题

(一)基准利率的确定缺乏有效机制

无论何种定价方法,确定贷款基准利率都是首要任务。根据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一般选择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因为它能够灵敏地反映货币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因此我国旨在将SHIBOR培育成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但SHIBOR由于自身形成机制不成熟、不完善存在一系列的缺点,如交易品种太少、参与报价银行较少能力较低,而且SHIBOR作用机制上也存在现实障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化基准利率体系来替代现行的存贷款基准利率,由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引导实际资金价格的机制就无法形成,SHIBOR的现实意义自然会打折扣。

(二)利率浮动缺乏价格弹性

尽管央行将贷款利率的浮动空间不断扩大,银行可自主决策的空间更大了,但绝大部分银行并未加以充分利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利率普遍较低,执行下浮、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有所上升,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下降。而且贷款利率浮动范围较小,贷款实行利率下浮的仅占11%左右,而实行利率上浮超过2.0%的只有3%左右,并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缺乏价格弹性。

(三)贷款利率一刀切,不分行业和区域

2012年7月6日,我国央行颁布贷款基准利率表。贷款基准利率只考虑了贷款期限,对不同期限贷款予以不同的风险补偿,对贷款所涉及的产业、行业种类未细分,未能体现产业差别、行业差别对贷款定价的影响,行业与产业风险在贷款定价中被忽视,有些国内商业银行在此方面甚至还没有建立一套对不同行业企业不同的信用评级标准,更谈不上对行业、产业风险予以风险补偿。

目前,很多银行开始认识到根据资金成本和风险定价的重要性,有些银行已有较为完善的成本核算和风险管理,为进一步完善贷款定价体系奠定基础。整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根据资金成本、贷款风险等因素确定贷款利率的贷款定价体系仍处于探索阶段。

作者简介:刘燕丽(1989-),女,河北沧州人,硕士,研究方向:公司治理。

上一篇:新时期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转型为农村合作银行... 下一篇:广告与可持续利润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