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广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2 00:47:22

科技推广论文

科技推广论文范文第1篇

利用生产基地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加完善的科技服务,从而使农民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其次是以农资生产厂家为主体而实施的农资推广服务模式。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农资生产厂家应该要将自身的经营方式加以改变,改变原来间接供货的经营方式,应该实行直接供货和间接供货相结合、推广服务于经营销售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对农资产品进行多方面的宣传,直接将生产资料提供给农民。最后是专业合作组织或者是各种协会推广服务模式。我国各个城市拥有种类不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有销售服务业、加工业、养殖业、种植业等。各类专业合作社应该结合其自身生产和经营的具体需求,规定产量和质量的尺度,实施配套的生产技术规程以及规范性的生产写入章程,利用签订生产合同以及交纳合同定金等措施。对单方的合法好处进行维护。

2实施标准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

首先是应该推行五个统一的种植业标准化推广服务模式。对于一些基地生产的农产品,需要将完善的生产技术规程制定出来,将每一个生产农产品的环节都归纳到标准化管理的轨道之中。基于这一前提,从测速室、基地标志牌、生产技术规范以及档案管理等方面,对当前现有的种植业生产基地做出进一步的规范,并使其更加完善化,实施五个统一的种植业标准化推广服务模式,五个统一主要包括:统一收购销售、统一质量检查、统一技术规范、统一配送农资、统一供应种苗等,同时还应该加强监督和检查的力度,避免在市场中流入一些违规的农业投入品。其次应该推行五个统一的畜禽标准化推广服务模式。禽畜标准化中所包含的五个统一主要指的是统一屠宰、统一防疫、统一用药、统一饲料、统一供苗等。在出口禽类的包装袋、宰杀禽畜前的兽医检查、禽畜宰杀鉴定、加工车间、换装间、饲养场以及禽畜所食药品等各个环节,都要将生产标准化系统以及追踪产品质量系统有效的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禽畜的全程质量,才能够促使禽畜产品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性。再次应该推行“五四三二”大豆标准化推广服务模式。这种五四三二的标准主要是指:利用五个统一对农场进行管理,即统一用药方法、统一用药时间、统一采购农药、统一配备相关技术人员、统一成立统防统治专业队;对于一些种大豆面积达到30亩的大户应该实施四控制,即控制防治时间、控制农药采购、控制种植品种、控制豆田选址等;对于一些连片豆田且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0亩以上的,应该实行三到地头,即配药到地头、技术培训到地头、配置水缸到地头等;对于一些比较分散的种豆户,农技员应该坚持两上门的原则,即送技术和送药上门。最后是科技园区孵化型服务推广模式。我国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是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业科技推广有效结合的产物,它应该是试验农业新品种和示范农业新技术的基地,是繁育优良种苗和种子的基地,是进行农业科技培训的基地,是农业机构进行生产和经营的基地。科技园区应该具备科技教育、技术培训、示范推广以及引进技术等综合功能。在我国各个城市中建设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能够促使农业科技体系变得更加具有规范性,同时也能够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为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建立经验模式和典型样板,从而有效地培育出一批科技竞争力强的先导型企业。

3结语

政策、科技、投入是农业获得发展重要依据。科技对于发展现代化农业来说,能够发挥十分巨大的作用。然而原有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所以,我国应该在借鉴和学习了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的前提下,立足于本国的实际,再加以创新,有效地推出标准化、产业化以及社区化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以促使农村经济和农业获得健康快速有序的发展。

科技推广论文范文第2篇

作者:张虎 刘嘉 单位: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涉农科研工作

清华大学十分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发挥服务社会职能,积极参与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课题研究。围绕农村建设和发展中各方面问题,近年来,学校20多个院系承接了近百个涉农科研项目。在农业生产方面,开展了提高农村奶牛养殖业水平、推进乳业发展战略研究,改良棉花纤维强度的转基因工程研究等工作;在村镇建设方面,开展了北京市门头沟区万佛堂村新农村规划、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新农村规划等工作;在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方面,开展了农村沼气运行管理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研究、促进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综合发展应用等工作;在政策法规和社会保障方面,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保障研究、农村纠纷解决与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变化以及农村法律服务问题研究等工作。中心致力于针对我国北方地区如内蒙古、宁夏、吉林、山西等省份基本不能种植任何作物的盐碱荒漠地区,利用化学、物理或生物等方法对其进行生态修复与改良,为国家严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改良后的土壤和荒漠上常态性种植的植被和农作物能够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达到减缓温室效应和和调节气候变化的效果。而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是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正大集团的支持下,依托公管学院成立的。研究院旨在开展中国“三农”问题的高水平研究,培养服务于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开展具体的农业科研项目的基础上,清华大学也积极通过推动清华大学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与固碳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等的跨院系科研合作平台的建设,深化科研合作体制和机制改革,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服务于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推动中国“三农”问题的高水平研究。

思考与建议

目前,高等学校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方面所采取的各类模式,都是在与地方政府、农民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共同探索得出的有效途径,非常具有借鉴意义。但现有服务模式也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第一,目前高校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多以“点”服务为主,一般由高校个体自发性组织开展,服务区域也比较分散,服务项目之间的互补性和互动性不强,难以形成辐射效应;第二,周期较短,由于很多项目是间接式独立进行,相关的持续性配套服务资源供给不足;第三,服务主体和服务内容多以涉农高校和农业科技为主,综合性高校的参与以及关乎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法律法规及保障体系等类服务较少。这些服务模式都需不断地完善和创新,才能满足我国农村新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国家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求。未来一段时期,在提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水平方面,高等学校可在已有基础上加强如下几点工作:第一,内部资源整合,将学校、农村和农业项目研究领域的学科资源进行集中和融合,梳理出若干能够“打包”的服务模块;第二,制定长期服务规划,要结合自身的服务资源,针对服务的农村区域,规划不同层次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不单要有具体的项目,也要有宏观和战略层次的研究;第三,条件成熟时,可探索联合地方及企业,共同建设服务农村发展的跨校、跨区域的资源整合和共享平台。以区域创新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探索机制体制改革和服务模式创新,通过多学科集成、政产学研融合的方式,为农村发展提供可持续的长期服务。

科技推广论文范文第3篇

作者:涂峄昊 毛力元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师范学院

农民进城务工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体验更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丰富生活,学习先进的技术了解社会发展动态;其次,农民工进城务工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补充了城市劳动力的不足,对城市的发展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的发展实现了共赢式的成长。

对农民做好舆论导向工作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从事农业的主力军是妇女和老人,他们不容易接受新知识,很多人更愿意沿用自己从事农业劳动的经验,不相信农业科技能带给他们更高的产量和收入。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我国农民比较淳朴,善于运用知识和智慧,思想积极性也比较容易调动,这就需要做好舆论向导工作,把务农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农民多数以村落的形式聚集,可以逐存逐镇进行宣传,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工具,如村委广播、宣传手册等做好宣传工作。对农业科技推广到各家各户的目的、意义、预期成果等进行大力宣传,使农民在思想上接受和认识新的农业科技,进而主动配合农业科技人员,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并付诸实践。树立农业科技典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系统的工作,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后面对理解接受能力较低、实践性较差、身体健康欠佳以及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妇女和老人,工作实施难度更大,这就需要树立农业科技推广的典型来引导,村民之间的沟通与口口相传效果要明显好于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苦口婆心的教导。树立科技推广典型实现以点带面以促进农业科技为所有农民接受,进而在最短的时间内付诸实践,提高现实生产力。

首先,树立农业科技典型需要选择典型示范户。典型示范户应选择文化水平较高(如受过初高中教育)、思想进步接受新技术能力比较强的农户作为对象。部分农民不愿接受新知识担心要冒风险,即使广大农民愿意接受新技术但往往接受速度不快,理解上可能出现偏差,对新技术从认知到接受运用需要较长的时间。选择好科技典型示范户并示范和引导其他农户,可以使农业科技新技术的推广工作难度降低很多,因而选好典型示范户至关重要。其次,实现典型示范的有效引导。对即将推广的农业科技新技术,应首先将新技术信息送达到典型示范户,农业物资补贴到位,在典型示范户中进行示范。在示范前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制定详细的推广计划和示范程序,示范过程中要做好技术指导工作,确保新科技推广示范的成功,在此过程中要做好推广记录,便于总结。第三,要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农业科技推广需要推广人员切实指导农民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同时要做好与农民的沟通,理解农民的困难考察客观条件。农业科技人员还要不断学习,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壤环境和气候特点实施指导,切实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提高自己的农业科技推广示范水平。第四,对农业科技示范工作进行认真总结。不可否认,农业科技推广示范能给广大农民对所推广的农业新科技新成果的应用以一种直观客观的效果,这是使示范典型从认知新技术到推广应用新技术的有效手段。

科技示范的最重要目的是使农民接受并应用农业科技新技术,切实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和农村生产力,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工作结束后,还要就示范户对该项新技术的推广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考察和跟踪,确保新技术为广大农民接受和应用。要及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做好以后的农业科技推广和示范工作、扎实推进农业科技走进千家万户、搞好农业发展做准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做出贡献。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经济建设的浪潮中大量转移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给农业科技的推广带来的巨大的困难,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实施将弥补农业生产劳动力的不足,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科技推广论文范文第4篇

基层的工作人员,有一部分为被动从事畜牧行业,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且平均年龄较大,业务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限。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后,人员的工资基本得到了保障,但畜牧科技推广的专项经费很少,而养殖场户分布又很分散,技术人员深入乡村进行技术推广和指导的机会较少。

2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留不住年轻人才针对基层畜牧

兽医工作人才匮乏的问题,一些区县近几年也通过事业单位统一招考的办法来补充人才,招聘到一些大学本科以及硕士研究生。但是受基层的办公条件、工资待遇、人才激励机制等条件的制约,很多年轻人才很快又选择辞职进入企业或报考市县以上单位离开了,基层留不住年轻人才成为了普遍性的问题。

3一些好的做法和建议

3.1加快基层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

基层要想留住人才,先要做好硬件建设。日照市在畜牧兽医系统机构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某些乡镇兽医站无房办公和办公条件简陋的情况,积极进行协调,争取乡镇政府等多方面的支持,目前各乡镇站所均有了正规的办公场所。

3.2加强畜牧科技推广人员的培训

日照市加强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每年举办全市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培训班、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培训班、兽药法规培训班等培训班6期以上。同时,自2012年,日照市畜牧兽医局连续3年同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组织市、县、乡三级技术人员进行为期一周的业务培训,由青岛农业大学的教授系统讲授当前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动物常见病诊疗、畜禽粪污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社运营与发展等业务知识。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了畜牧科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3.3对基层工作人员在工资待遇等方面适当倾斜

一是工资待遇上可以有适当提高。日照市各区县自2014年1月1日起,依据乡镇财政经济困难程度、交通便利程度、距离县城远近等因素,划分“一般乡镇”和“偏远乡镇”,根据工作年限给予了工作人员不同程度的津贴补贴,强化了人才向基层流动、在一线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二是对县以下专业技术人员,在业绩评价、职称评聘等方面应继续给予照顾。同时支持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开发、技术推广、试验示范等有偿技术服务,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和经营所得。

3.4加强财政支持力度,让技术人员进场入户,增强实战经验

由于经费和交通等条件限制,技术人员到一线具体指导的少,带来的直接问题是有些专业技术人员只会纸上谈兵,只有理论,没有实践,不能很好地解决养殖场户碰到的实际问题。建议各级政府加强财政对畜牧科技推广工作的支持力度,落实专项经费,给予交通和生活等补助,解决交通不便等困难,让技术人员真正能进场入户,增强实战经验。同时建立技术人员进场服务考核体制,探索技术人员包场包片制度,推动畜牧科技推广工作全面深入基层和一线,形成养殖场户切实得到指导和服务,工作经费得到保障和监督,技术人员自身水平得到提高的良好局面。

科技推广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科技推广培训;存在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在两者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1]。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有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近2/3没有应用到生产领域,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这与基层农技培训推广力量薄弱有关。如何抓好基层培训,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与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三农”工作中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2]。

1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培训工作重点在乡镇、关键在农村。由于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农技培训覆盖面不广和工作难开展的现象依然存在[2],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1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服务难以到位

由于农业“弱质产业”和农民“弱势群体”的地位,农业科技培训服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上经费得不到保障,农村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弱化、边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原有的四级农技推广培训网“线断、网破、人散”,造成大多数乡镇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使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在乡镇一级失去了同农村、农民之间的桥梁搭接,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到了乡镇便出现断层,难以推广到农民家中。同时,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农技推广的主力军缺乏有效技术培训指导,难以发挥整体效益。

1.2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从事基层农业技术培训服务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人员流失严重,导致现有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知识缺乏、总体素质偏低;再者,受编制的限制,许多基层农技培训机构无法吸收农业院校的毕业生,队伍得不到及时补充和更新,人才出现“断层”,无法适应农业科技培训的要求。

1.3农业科技供给不足且供需脱节

一方面,农业科技与生产结合不紧,研究课题不适应实际需要,农户生产过程中迫切需要的适宜性农业技术供给短缺,科技储备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供给严重滞后于农业发展的时代需要,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

1.4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应用科技难以普及

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同农业经济的发展极不适应。据统计,我国现有60%以上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由于文化素质偏低,消化吸收农业科技知识的能力比较差,使得他们对农技推广培训活动不感兴趣,农业科技难以普及。

1.5经费投入不足,难以适应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实际

经费投入是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的前提,但基层农技推广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农技推广培训机构,绝大多数编制内财政经费不能落实到位,有限的经费被截留或挪用的情况普遍存在,农技推广经费大部分被用于行政事业费用支出,支出结构不合理且使用效率低,从而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2对策

2.1建立完善的基层乡镇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

基层农技培训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技农兴的关键环节。为此,应根据各地实际,建立高效、精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培训组织,如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订单推广服务模式,以农资生产厂家为主体的农资推广服务模式,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示范服务模式,以各种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推广服务模式等,从而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4]。

2.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队伍

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队伍是农技推广的根本。一要加强队伍建设,支持现有农技人员带薪学习培训,通过脱产、函授等多种培训形式,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水平,以适应农业科技不断发展的需求。二要鼓励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就业和创业,充实基层农技培训推广队伍。三要建立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把进人关,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四要实行绩效挂钩的考核制度,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以一线推广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提高农技推广培训质量。五要推行全员聘用制度,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市场化人事管理制度,促使农技人员扎实工作。

2.3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解决供需脱节问题

提供农民和市场真正需要的技术是科技兴农的基础和前提。为此,必须面向农民和市场,按照“科学布局、优化资源、完善机制、提升能力”的思想,构建“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一要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二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实行课题招、投标制度,提高农业科研产出效率。三要鼓励农业科技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强部门之间、地方之间和农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围绕农业生产中的关键、实用技术问题,发挥各自优势,集中攻克农业技术难题,满足农业科技服务的需要。

2.4强化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应当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为导向,促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在当地的普及与推广。一要建立支持农民培训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规范农民培训工作,并把宣传发动与经济补偿措施结合起来,吸引农民积极参加农业科技培训。二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培训,如通过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远程教育、现场讲授示范、举办技术讲座、专业培训、函授和农民夜校等,把科学技术送到干家万户,传授到田间地头,培养一支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三要积极引导农村逐步实行农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在此基础上对农民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条件成熟时对农民实施“绿色资格证书”制度,推动农村急需的农业技术骨干和带头人的培养。

2.5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筹资渠道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投融资体系。一要强化国家拨款的主渠道,增加农业科技推广投资总量,改善投资结构。二要完善间接融资体制,设立科技推广培训基金。鼓励民间、私人投资到科技推广事业,使之逐渐成为继政府拨款之后的重要资金来源。三要鼓励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部门兴办经济实体,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四要鼓励金融部门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积极支持农业技术培训项目。

3参考文献

[1]杨小云.关于农村大学生就业与现代农业科技推广问题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330-331.

[2]梁敏辉,吴磊.我国农业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集体经济研究,2007(05S):165-166.

[3]马桂花.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几点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7(21):232-233.

科技推广论文范文第6篇

在很多地方,林业科技推广部门长期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致使推广机构房屋破旧、基本办公设备简陋、缺乏必要办公和交通设备,工作手段与方式十分落后。另外,虽然相关的法律规定农业推广资金可以从某些项目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的资金,但实际上很难做到,在基层很少有林业科技推广专项经费。科研工作滞后是林业部门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科技支撑力量薄弱往往造成科研成果少,更不谈科研成果的转化,有些科研甚至与生产无很大关联,致使林业科技成果储备严重的不足,一些关键的技术研究不够,致使科研工作不能适应林业形势发展的需求。在基层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缺乏专业的推广人员,现有的科技人员缺乏必要的信息与技术培训,整体素质不够高。

先进适用的技术缺乏及科技成果不易形成。一是由于基层体制不健全造成的科研与生产脱节,科研无法转化为有用的技术成果,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二是一些科研成果的质量达不到所需的要求,这些成果或者不够先进,经不起市场考验,或者成本过高,经济上不可行;三是林业的生长周期普遍较长,比如选育一个优良的林木品种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有些甚至高达几十年,在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巨大。

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的提高,对于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发挥其综合效益作用明显。因此,要通过立法明确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科技项目推广基金,给予从事林业科研工作的企事业单位以金融、税收等政策优惠,保障推广工作有稳定的经费投入和资金支持。

目前我市林业技术队伍年龄老化严重,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迫切需要优化林业科技推广队伍。要通过不断吸收优秀的林业院校毕业生来充实林业科技队伍,始终保持技术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要定期对林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活动,使他们熟练掌握各种新型林业致富项目的推广技术,加快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速度,不断提高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要逐步提高对林业科技推广的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各级人民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以及从林业发展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渠道,筹集林业技术推广专项基金。林业科技推广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任何部门或单位不得截留或挪用。

实践证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林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强化“科教兴林”,加快林业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其能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结合当前林业工作的重点,有组织、有计划地筛选一批技术成熟、适应性强、见效快的科技成果,大规模、大范围地组织推广应用。在安排林业生产项目时,凡是能采用先进科技成果的,必须积极推广应用,否则不予立项。在审定林业重点工程项目、重大技术项目时,一定要吸收科技部门和有关专家参加,明确项目实施中必须推广应用的先进技术和推广示范的具体任务,以确保项目的科技含量,使先进实用技术及时得到推广应用。

科技推广论文范文第7篇

从广大林农的角度来分析,它们在林业建设过程中最关系的是自己的经济利益,所以一切活动都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他们不会对其他任何因素进行考虑,这样就会危害到我国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速度和推广程度。也大大降低了林农的推广基层林技术的积极性。这些问题会增加林农对政府下达命令的抗拒,使其不接受和完成上面下达的指令。所以基层林业站在推广技术过程中这个问题是十分严峻的。这对我国基层林业发展技术的推广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必须要起到足够的重视。

在我国很大一部分农民的自身劳动意识和劳动力结构没有办法满足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的要求。随着城镇建设速度的不断增减,现在很多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不在农村务农而到城市中工作,这样就导致我国农村留守的人员大部分都是儿童和老年人,这些人的劳动能力很差,这样会严重影响我国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老年人的体力很有限,有些老人甚至不能进行劳动,这样就很难落实基层林业的新技术。第二个是大部分老年人的思想观念都比较陈旧落后,对于新技术他们很难接受,即使有的接受了速度也很慢,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

我国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中存在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在推广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时,存在很多问题。除了在农村工作的劳动力日益老龄化之外,还存在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林业技术的推广。在我国基层林业技术的研发过程中就要运用大量的研究经费,但是我国却没有投入大量资金在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上,造成研究经费短缺,这样一些基层林业技术的研发工作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就存在惰性,不认真完成推广工作,认为下基层是很大的负担,很少有人愿意将技术的推广工作当成自己毕生的事业来完成,只把推广工作看成是一种不得不完成的工作,这样就不会把自己过多的精力用在推广工作上。这对我国林业技术的推广是十分不利的。

我国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队伍建设不完善。现在在我国普遍存在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技术人员的作用没有更好发挥,队伍不稳定的问题。一些乡镇农技人员经常被抽调从事非技术工作,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时间不能保证,专业技术得不到充分发挥;人员流出严重。全国乡站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60%左右,其中专业对口人员只有一半左右。此外,自我补偿能动性差工作能动性差。推广人员一般被动地听从领导安排,一些人不能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主动在生产中学习完善自己。科学研究能动性差,知识在不断的更新、技术在不断的进步,这就要求推广人员的知识也要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生产。目前有些推广工作者只是被动地接受任务、被动地完成任务,缺乏主动性。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在我国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相关的政府部门和各个有关的事业单位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合理的改变和调整,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使其真正应用到我国基层林业建设中。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些适当的解决办法。

(1)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要不断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农民是基层林业建设的主要劳动者,他们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林业建设的质量。所以要想推广基层林业技术就要从农民入手。这样在林业建设过程中真正运用全新的技术。对于这个政策来说,主要是为了提高农村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通过转变农民的观念,真正解决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此外,通过增加对农民的培训还可以不断地增强农村居民的思想意识,这样农民就可以学习到更多更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也能更好的接受外来的思想和知识。

(2)要构建完善的林业体系。对于该对策而言,其主要的作用就是不断地改变现今国家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的规则制度,让地方政府可以保障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另外,一个完善的管理控制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使基层林业推广工作顺利的进行,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工作质量与可靠性。

(3)各级地方政府在基层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对于任何一个政策的实施者而言,其不能只按国家的思想盲目地执行。因此,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最为恰当的管理方法,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科技推广论文范文第8篇

科技引领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应用水平结合各地农业资源、经济发展与环境条件,山西省农机化科技工作采取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组织全省农机技术力量,精心实施了机械化旱作农业及保护性耕作、节本增效和两茬平作项目,大力示范推广了机械化精少量播种、深施化肥、秸秆粉碎和整秆还田、地膜覆盖、牧草种植收获、干鲜果品生产、设施农业机械化和中小型工厂化养猪等机械化技术。这些示范工程、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大大提升了山西省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了农机与农艺技术的密切结合,加快了农机化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据统计,“十一五”以来,全省共引进推广各种新型农机具18万台,比“十五”期末增长了30%,农机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农业机械的大量增加,大幅度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促进了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山西省农业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重视基础建设提升科技型农机企业核心创造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营农机生产企业,由于经营机制、产品开发和质量等原因相继转产或淘汰,一批以民营或股份制为主导的农机科技性企业脱颖而出,如山西信联集团、山西飞象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山西卓里集团、山西河东雄风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山西天海泵业有限公司。这些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积极与有关科研、院所单位联合,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共同开发、研制出山西省农业生产中急需的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少免耕播种机械、玉米薯类收获机械、复式作业机械、饲草饲料加工机械、排灌机械等产品,实现了科研开发、制造与生产应用的对接,加快了新型农机具开发和成果转化速度,已成为山西省农机新产品研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熟化基地。1.4培育发展主体推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多年来,各级农机部门从普及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入手,根据全省各地农事季节,适时召开现场演示会、观摩会、培训会,通过这些活动,对农民、农机手、农机推广示范户开展大量的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同时,各地结合科技下乡入户、机具补贴、重点项目实施等内容,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以及农村集会、传统节假日,适时将各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成果传播和传授给基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农机户等。2005年以来,深入开展“农机科技年”和“农机推广示范户”活动,着力建设基层农机推广队伍,完成了20万多名农民群众和5000多名农机操作手的培训工作,分层次、有步骤地对基层技术人员、农机大户和农户进行了专业培训,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队伍,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

山西省农机化科技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当前,山西省“综改试验区”建设已全面铺开,调结构、促增长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保持农业稳定生产,维持社会稳定的形势发展变化对山西省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重点要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的创新发展上取得新突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上取得新提升,增强山西省农业科技发展后劲;在强化企业创新体系建设上取得新进展,推动科技创新主体能力的建设;在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环境营造等方面取得新收获,为山西省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坚实保障;要在扩大科技开放合作上取得新思维,以全球视野推动山西省农机化的跨越式发展。山西省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许多重点环节与关键技术上与其他省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农机化科技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二是对农机化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农机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薄弱;四是专业技术队伍不稳,激励机制尚未有效形成。这些问题和困难严重制约着全省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加以重视和解决。

对搞好山西省农机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议

科技推广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形势;对策;长远性

近二十年来,现行农业科技推广在农业技术扩散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促进了我国农业的长足发展,然而,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原有的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的很多弊端日益暴露,严重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1当今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

1.1政府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转轨滞后,运行机制与市场要求不相适应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农技推广体系,其运行机制都是按照计划的模式建立起来的,选择什么项目推广,推广范围多大,主要表现为政府行为,不能适应市场化发展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生产经营什么,选择什么技术,理应成为农户自己的权力,而行政式推广方式,剥夺了农户作为市场主体的权力,使农民只能被动地接受推广技术,造成推广效率低下。

1.2推广主体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弱化了农户应用科技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由于科技供给系统与应用系统之间缺乏足够的信息交流,农业科研成果与农业生产者实际经济利益脱节问题突出,使农业科技研究、推广和应用主体都缺乏积极性。其表现:一是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联系松散,政出多门,形不成强大的合力,科研单位长期处在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中,立题、科研、试验、鉴定、申报成果,这种管理模式,与推广部门没有直接联系,使一大部分科研项目变成了以获奖为研究目的,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之需要,真正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不多,造成大量农业科研成果的无效供给。而对于农业推广部门来说,不了解农业科研进展情况,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没有列入科研计划的正规途径,由于没有顺畅的技术来源,对于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户而言,往往需要的技术得不到,得到的技术又不需要,造成供求矛盾。二是农协组织、企业与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的关系问题,目前农协组织及一些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生力军,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服务,在档次、规模上很难适应农户的需求。

1.3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与农业生产脱节

由于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农业科技体制、运行机制是农业科研机构只管科学研究,很少考虑研究成果如何推广应用、应用后会产生多大的效益等问题。加之政府倡导科学决策及受某种意义上的科学主义甚至泛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学者的建议往往成为决策的依据。这突出地表现在中国农业科技研究项目均是在专家的参与下制定的,他们往往把自己的见解、观点带进决策中,研究的优先领域实际上是由专家而定。专家则偏好“高、精、尖”研究项目,往往忽视实用技术研究项目,导致农业科技研究与农业生产实际相脱节,一方面大量的“高、精、尖”研究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则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实用技术供给严重不足。同时,大学与研究机构把论文与获奖作为晋升与发展的主要考核指标,从制度安排上诱导科研人员去选择“高、精、尖”研究项目,这也是农业科技研究脱离生产实际的原因之一。各级各类农业学校虽然一直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却以理论为主,特别是农业高等院校的教师既有教学任务又有科研压力,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去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上课时只能照本宣科,最好也就是介绍一些本领域的研究动态而已,至于如何掌握一些实用技术,多数教师自己心中也没底,而且对动手操作一类的实用技术不屑一顾,这样必然导致农业教育与生产实际相脱节。此外,在现行体制下,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自主性很小,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推广什么样的新技术不是由这些部门在调研的基础上来确定的,而是由政府决策,但政府的驱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与偏差,造成所推广的技术与农户生产需要的技术不一致;二是由于现有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特别是基层推广人员还不具备综合的知识与技能,难以自主提供综合的技术服务;三是农业技术推广应当是应用研究的继续和延伸,但是受到人员素质、科研手段方面的限制,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自主研究难以展开。这种状况势必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与生产实际相脱节。

1.4以推广“科技”为中心,而不是以对农户的推广教育为中心

由于缺乏诱导和激励机制,推广人员的推广结果,往往与其利益并不挂钩,使推广部门及推广人员在方法上只注重“推”,忽略对农户的推广教育,致使推广人员与农户之间缺乏有效信息沟通,使推广工作陷入被动状态。

2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的对策建议

2.1优化推广资源

农业科技推广是科技兴农的基础工程,以公益性为主,必须依靠财政投入支持。各级政府每年财政用于农业、科技、村建等方面的投入,要拿出相当一部分用于补助农业科技推广。要通过现有的农业干部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科技函授学校等,广泛开展不同层次的农业学历教育;要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依托,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术推广,大力推广绿色证书制度,帮助每个农村劳动力掌握1~2门现代先进种养技术,全面提高乡、村干部和农民接受农业科技教育的程度。

2.2加强农业技术的熟化和规范

确定推广的农业技术除了先进性外,还必须具有成熟性,以保证技术应用后效果的稳定。农业生产受气候和地理条件的严重制约,因此,农业技术不仅一定要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也要适应当地的耕作制度。为此,在新技术推广前一定要先进行小范围的实验,结合当地实际条件进行改进,提高其成熟度。为了使广大农民尽快应用新技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该结合当地条件,对所推广的技术和技术体系制定出通俗易懂的操作规程。这应该是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2.3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完善多层次、多元化推广体系

国家应制定相应政策,从制度上,保障农业科技推广的正常运行。目前,适应市场要求的,以政府农技推广部门为主体,农业科研、教育,农协组织,公司或企业共同参与的农技推广体系已经形成,并初具规模,各地要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推广模式,或多种模式,实行政府行为、科技行为与农民行为相结合,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与生产需求相结合。政府部门的推广体系,要转变观念,改变等任务、靠项目、要经费的做法,主动适应市场,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2.4实行分类推广,建立一个分工明确、竞争有序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鉴于农业技术的特殊性,必须进行明确的、系统的、科学的分类,对于不同类型的农业技术,由不同的推广组织进行承担。对于需求弹性比较大的农产品,可由生产者或企业出资进行推广;对于弹性比较小,又涉及国计民生的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必须由政府进行承担。

2.5加强各推广体系之间的协作与联系

农业科技推广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鉴于目前形成的多元化的推广体系,必须由政府去协调和统筹管理,改变目前的政出多门,联系松散,甚至脱节的现象。可设立推广委员会或联络办公室,由从事科研、教学、推广、农民、企业有关人员代表组成,加强联系,建立正常的双向沟通渠道,形成以各种利益为纽带的联合体。

3致谢

本论文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参考文献

[1]张玉珍,尹振君.关于农技推广队伍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7(1).

[2]赵映峰,易超峰,郝新远.浅谈新形势下的农技推广工作[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4).

[3]张玉珍,曹永胜.《浅谈现阶段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07-6(11).

上一篇:科技立法论文范文 下一篇:科技培训方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