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2 07:24:48

科技强国论文

科技强国论文范文第1篇

与此同时,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再次空缺,这是该奖项十三年来的第9次空缺。

一边是在顶尖学术期刊上的发文数量飙升,另一边是具有重大原创价值的研究成果寥寥。这对我国科技界的“论文情结”和近年来一直采用的“论文奖励”方式提出警醒:只关注,而不关注学术研究本身,不可能出现一流的研究成果。

在国外,评价一名学者的学术成果,通常评价者会阅读论文本身,评价学者的学术贡献,关注其研究的原创价值;可在我国,则只是看在哪个刊物上。

有研究者对过去2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的论文进行研究发现,41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77篇与获奖成果有关的论文中,只有9篇登上《自然》和《科学》,仅占论文总数的11.69%。

对学者提出论文数量和期刊档次的要求,使我国学者在过去10多年时间里,在方面表现极为突出。2002年至2012年(截至11月1日),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102.26万篇,排名世界第二,成为世界论文大国。在社会呼吁高校和科研机构要重视质量的情况下,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学者的要求从过去发表SCI、EI论文,进一步要求期刊的影响因子,并对《科学》、《自然》发出重点奖励,奖励的额度从1万元到5万元不等。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我国科技界,流传着一种说法,“没有弄不上去的指标”。各种考核、奖励措施之下,大家把心思都用到“弄”论文上。比如,提高论文引用率,方法很简单,发动同事们互引,并采取“社交手段”希望国际友人帮忙;提高单位的量,可以搞兼职和柔性引进等等。就这样,论文数量上去了,也许在不久之后,的期刊档次也会上升,中国变为“论文强国”指日可待,但科研的真实质量却令人忧虑,学术风气也会出现严重问题。

科技强国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落实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去。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所在,针对现在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作者认为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强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不久前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等中央领导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即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还强调必须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因为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有了人才,社会才能进步与发展;有了人才,国家才能巩固与强大;有了人才,民族才能兴盛和繁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应该加强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关键在于落实,在于要把中央关于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具体化。高校的历史使命就是培养人才,确切地讲,就是要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造就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而衡量人才要从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品德被列为评价之首,有着深刻的意义,因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而且清正廉洁、奋发有为的条件。

建国几十年来,高校为祖国培养了大量有用之才,他们活跃在建设行业的各个部门,为祖国做出了很大成就。但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200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不容“七宗罪”砧污科学》的文章,文中列出七种不端行为的表现:

1.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在论文、研究报告、著作等科研成果中抄袭剿窃他人的实验数据、图表分析,甚至大段的文字描述。

2.伪造墓改实验数据。在实验数据、图表分析中,随意编造数据或有选择性地采用数据证明自己的论点,丧失“求实、诚信”的职业道德,影响和误导其他科技工作者正确地开展科技工作。

3.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利用职权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或成果上署名,把他人科研成果据为己有;在论文被录用或成果获奖后任意修改作者排序和著作权单位;为了论文顺利发表或成果获奖私自署上知名科学家名字;为了完成科研任务或求得职称晋升,无关工作的同事、同学、亲友之间相互挂名。

4.重复。通过一稿两投,甚至一稿多投的方式把同样内容的一篇论文同时投给多个刊物。

5.学术论文质量降低和育人的不负责任。部分学者为提高自己论文的数量,将原本可以用一篇完整的的科研成果,分为多,.ni投稿,降低了论文质量;部分教授、博导为完成科研任务招收几十名,甚至上百名研究生为自己工作,在挂名发表大量论文的同时,无法全面有效教育培养好研究生。

6.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在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科研成果评审、科研基金与项目的申报和评定、科研成果和科技产品广告的宣传过程中,因人情关系、利益驱动等原因,不能正确评价他人的成果,利用自身的职务权力和学术地位,走关系、拉选票。在与自己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尽量抬高对他人的评价,滥用“国际先进、国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等词语;在与自己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贬低前人或他人科研成果,自我夸大宣传。

7.过分追求名利,助长浮噪之风。部分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一些已有一定学术成就、在学术界有一定地位的科技工作者,兼任太多的社会和学术职务,如客座教授、名誉教授、顾问教授、兼职教授、委员会委员等等,整天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重复获取各类资源,如项目经费、房屋、汽车、工资、资金等,真正用于科研的时间很少。

所列七种现象,还只是常见现象,严重程度已不容忽视,因此必须引起重视并予以杜绝。而要杜绝和防止科学道德及学术研究中不端行为的出现,最重要的还是教育。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主任刘恕说:“特别要加强对青年一代,尤其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读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将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学术培养同步进行”。

因此高校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重视并加强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工作。

三、加强道德教育的必要措施

1.加强道德教育,不仅要倡导教师认真上好“邓小平理论”课和“品德教育”课,而且要结合社会活动宣传“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宣传“三个代表”的根本理念,让学生分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只有充满正气的学习氛围,洋溢着精神文明的生活环境,才是健康的校园环境。

2.教育者要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各级领导和教师首先要洁身自好,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对高尚品质的认识,不只局限在理论上,而是在自己身旁,就有可学习的榜样。

3.建立一支学术评论队伍,有如影评、书评家一样,专门评论学术界的各种优良品质和不良行为。

4.建立诚信档案,对于有不良行为者要记录在案,对于不良行为也可以起到制约的作用。

5.建立建全学术规范制度,明确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并定出道德与违法的界限;使违反规定者有所顾忌。

6.学校还应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予以监督,或纳人纪检部门进行管理。

科技强国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落实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去。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所在,针对现在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作者认为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强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不久前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等中央领导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即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还强调必须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因为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有了人才,社会才能进步与发展;有了人才,国家才能巩固与强大;有了人才,民族才能兴盛和繁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应该加强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关键在于落实,在于要把中央关于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具体化。高校的历史使命就是培养人才,确切地讲,就是要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造就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而衡量人才要从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品德被列为评价之首,有着深刻的意义,因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而且清正廉洁、奋发有为的条件。

建国几十年来,高校为祖国培养了大量有用之才,他们活跃在建设行业的各个部门,为祖国做出了很大成就。但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200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不容“七宗罪”砧污科学》的文章,文中列出七种不端行为的表现:

1.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在论文、研究报告、著作等科研成果中抄袭剿窃他人的实验数据、图表分析,甚至大段的文字描述。

2.伪造墓改实验数据。在实验数据、图表分析中,随意编造数据或有选择性地采用数据证明自己的论点,丧失“求实、诚信”的职业道德,影响和误导其他科技工作者正确地开展科技工作。

3.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利用职权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或成果上署名,把他人科研成果据为己有;在论文被录用或成果获奖后任意修改作者排序和著作权单位;为了论文顺利发表或成果获奖私自署上知名科学家名字;为了完成科研任务或求得职称晋升,无关工作的同事、同学、亲友之间相互挂名。

4.重复。通过一稿两投,甚至一稿多投的方式把同样内容的一篇论文同时投给多个刊物。

5.学术论文质量降低和育人的不负责任。部分学者为提高自己论文的数量,将原本可以用一篇完整的的科研成果,分为多,.ni投稿,降低了论文质量;部分教授、博导为完成科研任务招收几十名,甚至上百名研究生为自己工作,在挂名发表大量论文的同时,无法全面有效教育培养好研究生。

6.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在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科研成果评审、科研基金与项目的申报和评定、科研成果和科技产品广告的宣传过程中,因人情关系、利益驱动等原因,不能正确评价他人的成果,利用自身的职务权力和学术地位,走关系、拉选票。在与自己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尽量抬高对他人的评价,滥用“国际先进、国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等词语;在与自己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贬低前人或他人科研成果,自我夸大宣传。

7.过分追求名利,助长浮噪之风。部分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一些已有一定学术成就、在学术界有一定地位的科技工作者,兼任太多的社会和学术职务,如客座教授、名誉教授、顾问教授、兼职教授、委员会委员等等,整天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重复获取各类资源,如项目经费、房屋、汽车、工资、资金等,真正用于科研的时间很少。

所列七种现象,还只是常见现象,严重程度已不容忽视,因此必须引起重视并予以杜绝。而要杜绝和防止科学道德及学术研究中不端行为的出现,最重要的还是教育。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主任刘恕说:“特别要加强对青年一代,尤其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读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将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学术培养同步进行”。

因此高校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重视并加强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工作。

三、加强道德教育的必要措施

1.加强道德教育,不仅要倡导教师认真上好“邓小平理论”课和“品德教育”课,而且要结合社会活动宣传“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宣传“三个代表”的根本理念,让学生分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只有充满正气的学习氛围,洋溢着精神文明的生活环境,才是健康的校园环境。

2.教育者要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各级领导和教师首先要洁身自好,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对高尚品质的认识,不只局限在理论上,而是在自己身旁,就有可学习的榜样。

3.建立一支学术评论队伍,有如影评、书评家一样,专门评论学术界的各种优良品质和不良行为。

4.建立诚信档案,对于有不良行为者要记录在案,对于不良行为也可以起到制约的作用。

5.建立建全学术规范制度,明确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并定出道德与违法的界限;使违反规定者有所顾忌。

6.学校还应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予以监督,或纳人纪检部门进行管理。

科技强国论文范文第4篇

在当今科技全球化时代,我们关心国际科技的进展,国际也随时注视着我国科技的动向。最近一个多月以来,同我国科技进展相关的两项指标在国外引起注意,最先是《自然》发表文章强调“中国研发强度超越欧洲”,随后美国两年一度的《科学与工程学指标――2014》报告在“学术性科学与工程学研究的产出”一节中重点指出,“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论文创作在全球的份额下降,中国的份额在迅速上升”。

由于两文的数据分别来自位于欧洲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美国的“国家科学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Board)”(该组织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密切相关)这样的权威机构,因此引起国际上有关专家的关注,认为这是“重要的里程碑”。

我们时刻感受到最近十多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对国家繁荣和强盛所带来的影响并备受鼓舞,同时也思考着怎样才能促进我国科技事业更快、更健康地发展和进步。

提高科研质量水平

2012年我国研发强度达1.98%,从而高于欧盟各国平均研发强度1.96%,引起《自然》杂志关注。但欧盟中瑞典、德、法、荷、瑞士的研发强度介于2.04%~3.37%之间,仅英国为1.77%,这些是欧盟中的科技强国。2011年美国是2.85%,日本为3.39%。

研发强度代表国家推动科技的优先程度。上世纪后半期起,各发达国家强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而纷纷加大研发投入。美国1953年为1.4%,1964年就接近2.9%,近年2.7%~2.9%。我国1991~2001年研发强度由0.6%逐步增至0.95%,2002年突破1%,一路上升到2012年的1.98%。

我国1991年研发经费是150.8亿元,2011年研发经费总量达到美国的一半,是欧洲的2/3,应该说已具有相当的实力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但要同这些科技强国在科研水平上平起平坐还有待 时日。

另一个指标是我国发表的国际论文数已在欧盟、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三,如把欧盟各国分别计算,SCI数据库2012年收录的我国论文为19.01万篇,居世界第2位,是美国论文数的43.6%。比较2000年SCI论文30499篇,我国这十多年的提高理所当然地为国际瞩目。

但论文仅是研发产出的指标之一,且论文创作不是数数量(包括SCI论文数量),主要看论文的质量。论文的科学价值及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是质量评价的根本要素。

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3)》,我国论文平均每篇被引用6.92次,而世界平均值为10.69次/篇。这反映了我国科学论文同国际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总体影响力还有待大大提高。又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3年的研究资料,我国各学科内高于被引次数世界均值的论文占我国际论文的1/4左右。每篇均被引次数17.21~11.35间的有瑞士、荷、美、英、加、德、法、澳、意等国,西、日在国际平均值附近 波动。

按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估计,还得用8~10年时间才能使我国论文篇均被引次数达到世界均值强国的水准,走得更前还要更长时间。我们希望前进步伐更快,面临的挑战是提高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而归根结底是提高研究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继续加强基础研究

一百多年来先辈们为在我国发展科学开始了坚苦卓绝的努力,1949年和改革开放后的大力发展奠定了当前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空前规模。早年我国对基础研究给予的重视不够,担心理论脱离实际,强调“以任务带学科”。

理所当然,当国家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有某种需求时,科技人员义不容辞要首先满足这些方面的需要,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但说到底,为了发展科学技术,基础研究也是国家的需求,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具有关键作用,必须给予应有的重视。有的科学家说,一定规模的基础研究在我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我对此深表赞同。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1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了科技事业的发展,科技经费快速增长,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我国研发总投入1991年为150.8亿元,到2012年已达10298.4亿元,这确是很了不起的快速增长。研发强度上世纪90年代在0.6%~0.7%左右波动,1997~1999年基础研究投入在研发总投入中占5%~5.7%;研发强度在2000年达1%,这是一个重要转折,从此一路增长至2012年的1.98%超过欧盟,而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总投入却在2004年一度达到6%后一路下滑,2007~2012年在4.7%~4.8%间徘徊成为历史的新低。

研发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比例的安排是科技工作同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综合平衡,并考虑本国国情以及国际间的借鉴。研发投入中的基础研究占比,美国1979~1999年期间14.1%~15.9%,2009~2011年19%;2011年法国25.3%,英国10.8%,日本12.3%。

据维基百科资料,日本上世纪70年代和上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成熟,逐渐摆脱对外国研究的依赖,1986年开始研发强度高于美国,1989年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总投入13%。

我国基础研究在研发中的比例显然远远低于科技强国,数十年来长期如此,不能不考虑这种状况对我国科技创新的长远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必须强调加强基础研究。

加强应用研究 注重企业研发

我国研发经费来源主要是两大块,一块是政府财政,另一块是企业。从历史上看,1997年我国企业的研发开支占全国研发总支出的42.9%,由此估计当时企业投入占全国总投入的比例大致同此数值接近,而政府财政的投入约占60%。2007年起企业投入占全国投入70%以上直至2011年的73.9%,而同时期政府财政占比降至25%以下直至2011年的21.7%。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近年来在研发投入和研发规模上均称得上表现不俗,这在总趋势上是好的,说明我国研发工作主体已具有市场导向特色。

但我国的研发工作结构却出现了两个新问题。据《201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我国研发活动中试验发展占83.9%,应用研究占11.3%,基础研究占4.8%。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的占比显著偏低,总和只占16%,大大低于2000~2005年期间的22%~23%。因此,需要提出加强应用研究,这是第一个问题。

根据政府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我国企业研发活动中的试验发展部分,自2005年以来超过90%,近年来基本保持97%~98%,基础研究只占0.1%,应用研究占2.2%~2.9%。企业应用研究占比低到如此地步是否有利于技术创新,这是第二个问题。

列举这一系列数字是一件很乏味的事。前面已经提到,我国企业近年来对研发的投入大增显然同政府确立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政策有关,这是很好的现象,是科技发展的正能量,而正是这一部分活动同经济的结合最为紧密。但令人困惑的是,一些讲话或文件不时指出“科技与经济脱节”,“科技与经济两张皮”,语焉不详,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我国企业研发活动中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仅占2%~3%,我国全国研发活动中的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总和已低达16%~17%,这对我国科技发展,特别是创新,是一种最好的研发结构吗?全国研发人员(2011年)中,试验发展人员占81.1%,应用研究人员占12.2%,基础研究人员占6.7%。全国科技人员80%以上从事试验发展工作,因此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不仅是增加经费,而且更重要的是如何组织和培育人才 队伍。

对研发活动分类指导、管理和评价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是三类性质不同的研发工作,是国际普遍采用的分类。我国有时强调分出应用基础研究一类,并逐渐归入基础研究而合称基础性研究;欧洲也有过类似的意见,将其称为“战略研究(strategic research)”并归入应用研究,这种“战略”一词的用法常常受到质疑。

不同性质的研发工作,在管理方针和评价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有时由于混淆了其中的差别而引发了一些矛盾和争论,产生了不理想的导向。

对科技成果或研发成果的评价,在早年国内多是请几位专家开个成果鉴定会,并给出国内或国际某种水平的结论,这就是专家评议。大致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了被称为同行评议的成果鉴定会,这是从基金项目的同行评议发展过来的,强调同行是保证评议人对项目或成果有更专门的学问从而确保评议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在这里我顺便提一下,早年美国科学基金会项目申请书的同行评议曾因外界的质疑(至少有过两回)而组织专门委员会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和评估,结论认为同行评议有其不足,例如有时会忽视某些萌芽的创新思想,但同时指出没有比同行评议更好的方法。当今各国普遍采用同行评议,学术刊物审稿也许是最早采取这种评审方式的。

上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在评价成果中开始关注SCI收录状况,随后又重视SCI引用状况甚至在SCI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某些其他定量评价指标。在使用SCI这一指标过程中,逐渐引发了不少争论。SCI这个外国指标有没有意义?SCI既可正面引用也可负面引用,SCI引用能说明什么?某某诺贝尔奖得主说他的文章就不投《自然》《科学》,更不知道什么SCI等等。据我所知,国外学者愿意把论文投向本专业的优秀刊物,对SCI并非一无所知。小同行洞察本领域的发展水平,评价某文章、某项目可以不用查问SCI;对于非同行来说,SCI以及期刊影响因子的使用是有适度帮助的。

对不同性质研发活动成果的评价,应该说评价标准的基本核心是一样的,就是看成果的“价值”,评价过程是“价值评议”或“同行价值评议”。要同行评议是因为非同行无法评判,甚至大同行都难胜任某一具体领域成果的评判。国内同行不够时就得借助国际同行,近年来一些重大问题的评估已邀请国际专家来进行。“价值评议”就是看成果的价值、意义,而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创新度及其意义的大小。

不同性质的研发活动在价值评判上有很不相同的取向,基础研究重视的是学术理论上的创新,其价值评议就是学术价值评议;应用研究重视的是研究所获原理在学术上的价值以及对既定目标的应用潜力,二者兼而有之或侧重其一;而发展工作重视的是其市场化前景。

基础研究和相当部分的应用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形式是论文,是供学术界分享从而检验和发展新的知识;试验发展成果是设计、流程,甚至原型和专利。研发成果性质的多样性决定了成果评价的方法不能是划一的,有应用前景的就要按应用价值来评估,要求试验发展写大量论文就简直是本末倒置了。对基础研究,论文就是必需的,但不是为论文而论文,研究工作追求的是新的发现和创新知识,不是看论文数量而是质量第一。我国目前大量的国际论文虽然水平高低不一,但其中一部分已处于国际前列,总体上反映了我国科技的进步及其对世界科技事业的 贡献。

科技强国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际合作;页岩气;社会网络分析;共现;科学引文索引

页岩气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在美国的成功开发,不仅使得其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的天然气生产国,改变了其天然气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全面实现了自给自足,还有望成为液化天然气的出口国。美国的这种“页岩气革命”[1]示范作用在全球范围引起轰动,各国竞相开展对页岩气的科学研究。

当代科学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使得科研活动日益走向合作,页岩气研究亦概莫能外。对科学合作现象进行研究,可以促进科学的发展。科学合作有多种表现形式,国家合作是其最高形式,国家科学合作的增长是对科学发展日益专业化的客观反映[2]。

本文以页岩气领域近10年的国家间合作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页岩气领域的国际科学合作状况进行计量分析,以期揭示出页岩气研究的国际概况,为我国页岩气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1科学合作概述

信息化环境下,科学合作日益增长,由于其对科技的巨大推动力,因而引起许多学者的高度关注。最早对科学合作现象进行研究的是美国著名科学计量学家普赖斯,他认为合作趋势是近代科学发展史上最剧烈的变迁之一,并提出论文合著是衡量科学合作的重要指标之一[3]。赵君等认为通过论文合著指标来衡量科研合作具有明显的一些优势,如:数据易于获取、结果易于验证、操作成本低等,并将科学合作按照合作主体的不同,分为个体合作、组织合作、国家合作3个层次[2]。通过国家之间双边或多边合作的变化,可以考察某一学科或某一方向的发展趋势。如,Kim等对韩国近30年的物理学领域的国际合作对象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韩国在1990年前最主要的国际合作模式是与美国的双边合作,合作率几近90%,而近十年来,其双边合作规模不断缩小,而多边合作则持续稳定增长[4]。王娜等根据SCI和SSCI数据库中的文献记录,从数量、机构和学科分布等方面比较了中日、中韩及中日韩近十年来的合著论文,并预测了三国之间未来的合作趋势[5]。

科学合作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网络关系,因而可以利用社会网络的有关理论和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已有学者做了大量相关工作,如:刘秋等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借助网络分析软件,分析了2001-2010年期间镁合金国际科研合作网络的特征和结构[6];赵丽梅等以共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等方法为基本理论依据,对我国知识管理领域的前沿研究主题进行了分析[7]。

作为石油科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研究课题,页岩气在世界范围掀起了研究高潮,成果众多,但是尚未有人对该领域的科学合作进行研究。

21数据来源

以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出版的国际权威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包括SCI-E和CPCI-S)为文献信息源,以“shale gas”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时间跨度为2000-2013年,共检索得到文献571条(检索时间为2013125)。精炼检索结果,选择其中的Article(期刊)、Processing paper(会议)、Review(评论),并去重后,得到文献445篇作为分析的原始数据。

文献年代分布如图1所示。由图可见,页岩气文献的大量出现始于2011年,随后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表明页岩气研究在近两年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

22研究方法

Web of Science全记录数据中的C1字段包含了文献的作者、机构、国家等信息,本文首先利用文献分析软件Bibexcel提取文献数据的C1字段,然后进行编程处理,并借助人工辅助识别。其中,可识别出国家信息的数据有398条。

处理后得到格式如“论文编号,国家名称”的记录数据,再利用本文编写的数据转换程序,生成符合网络分析软件格式要求的数据,然后进行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SNA:Social Network Analysis)是社会学领域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对网络中实体和关系的分析,探讨网络的结构和属性特征,如小世界效应、网络密度、凝聚子群、网络节点的中心度等[8]。本文所要研究的是页岩气国家的合作网络,网络节点是相关的页岩气国家,而网络关系是国家之间的论文合著关系。

国家之间的论文合著采用共现分析法获取。共现分析法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由法国文献计量学家提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该方法已经在医学信息、化学信息、人工智能、情报学等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者们常应用该方法来分析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方向的研究热点、前沿趋势等。本文在统计论文合著的共现数据时采用以下原则:

(1)一篇文献的所有机构来自同一国家,则认为没有国际合作;

(2)同一篇文献的多个机构来自不同国家,则认为这些国家间分别合作1次;

(3)一篇文献的多个机构来自同一国家,则只记1次;

(4)不区分论文署名顺序,合作关系按照全连接方式表述。

网络分析使用UCINET实现。UCINET[9]是由加州大学社会网研究的权威学者Linton Freeman编写的一种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可进行如中心度、凝聚力、派系等网络测度的分析,并可将分析结果利用其自带的可视化工具如NetDraw、Pajek做形象化的展示[10]。

3结果分析

31文献的国家分布

通过上述方法处理后的数据中,共有35个国家发表过页岩气论文,其中有第一论文的国家29个。发表第一论文数量大于2篇的国家如图2所示。美国、中国、加拿大3个国家数量远远大于其他国家,达到311篇,占论文总量的70%。尤其是美国,作为页岩气研究的发起国,论文数量最多,几近50%;其次,是波兰、英国、德国、荷兰,数量相对较多;而剩余的国家论文数量较少,多在1~2篇。这基本符合所谓的“二八定律”,即20%的国家发表的论文占论文总量的80%。

论文数量的不均匀性表明:目前国际上各个国家对页岩气研究的投入是不均衡的,除少数国家外,大部分国家对页岩气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这或许与各国的能源需求、科研实力等有一定关系。图2页岩气文献国家分布

32国际合作网络特征

本文利用NetDraw绘制页岩气国际合作网络图谱(图3)。图中的网络节点代表各个国家,节点大小代表论文数量,节点越大表示该国家发表的论文数量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国家之间的论文合著关系,连线的粗细代表合作的次数,连线越粗表示两个国家之间的合作次数越多,左上角的节点是没有论文合作关系的国家,图中的字体大小也代表了论文数量的多少。另外,图中节点的不同形状是k-核分析的结果,相同形状的节点表示它们属于同一个k-核子网(见33)。图3页岩气研究国际合作网络图

图中35个节点中,除了左上角的8个孤立点外,其他节点都是相连的,构成了一个节点数为27的最大连通图,表明目前页岩气的国际科研合作还是相对紧密的。特别是作为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的美、中两国,在页岩气科研合作方面尤为突出,合作次数最多,位于所有国家的双边合作之首,是页岩气研究领域最核心的两个国家。此外,美国与14个(占40%)国家之间有着25次科研合作,展现出了其作为世界头号科技强国的重要地位;而中国紧居其后,与10个国家有着19次的合作关系,表明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科技实力也正在迅速增强。

33国际合作类型分析

对论文合著网络数据进行k-核分析,以不同的现状表示不同的k-核节点(图3)。所谓的k-核是指反复去掉小于或等于k的节点及其连接的边之后所剩的子网[10]。k-核在分析节点的中心性和影响力时,比常用的中心度指标(如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更为准确。

由图3可见,35个国家形成了5种不同核数的子网,本文将其分别对应于5种不同的合作关系类型:紧密合作型、一般合作型、松散合作型、单一合作型、独立型,其包括的国家名称、数量、论文特征、合作特征等如表1所示。

(Ⅰ)紧密合作型

这一类型共有5个国家,存在于4-核子网中,国家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子网中每个国家都和其他4个国家有着不同次数的合作关系,如美、中有8次合作,德、法有2次合作,美、法也有2次合作,5个国家构成一个包含5个节点的最大完备子图(图4),子网外的其他国家也和他们有着广泛的合作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5个国家是页岩气研究领域最核心的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该类型中的法国、澳大利亚虽然第一论文数量并不如有的国家(如加拿大、英国)多(图2),但由于其合作论文较多,且与最重要的页岩气国家(如美国、中国)合作密切,因而仍可在整个网络中居于核心地位。

(Ⅱ)一般合作型

包括3个国家,处于紧密合作型国家的。虽然与Ⅰ型国家中的部分有联系,但并不是全部都有合作。因此,没有形成类似Ⅰ型的最大完备子图(图4)。但是,这3个国家在论文数量方面占有较大优势(图2)。尤其是加拿大,论文数量超过40篇,且与Ⅰ型国家中的美国、中国、澳大利亚都有非常重要的合作关系,仍可认为是页岩气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国家。

(Ⅲ)松散合作型

包括5个国家。这些国家论文不多,合作关系范围也很窄。例如,罗马尼亚仅与意大利、美国有合作论文,苏格兰仅与中国、阿联酋进行合作等(图3)。

(Ⅳ)单一合作型

单一合作型包括的国家最多,共有14个。在论文数量方面,除个别国家(波兰)外,绝大部分的论文数量都很少;在合作关系方面,大部分都仅与一个国家有过合作关系(除波兰、奥地利外)。这些国家处于合作网络的边缘位置。单一型国家中,值得一提的是波兰,其发表的论文有10多篇,甚至有人认为,波兰属于页岩气研究大国[11]。但是,从国际合作网络的角度看,波兰仅与美国、捷克有着为数不多的合作关系。正是由于这种单一、简单的合作关系,波兰只能在网络中处于边缘位置,与页岩气研究大国尚有一定的差距。这也可以看出国际合作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Ⅴ)独立型

独立型国家包括8个。这些国家虽然有页岩气,但都属于是独立发表,没有与其他国家有过任何的合作关系。从严格意义上说,他们不属于国际合作网络。

综上所述,Ⅰ型、Ⅱ型国家是国际页岩气领域科学研究的核心力量,尤以Ⅰ型国家最为重要。这些国家不仅发表的论文数量多,合作关系也很广泛;Ⅲ型、Ⅳ型、Ⅴ型是页岩气研究的力量,除极个别国家外,大部分数量都很少,且合作关系单一,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4中国和美国的页岩气研究比较

41国际论文数量

美国是当前世界上毋庸置疑的页岩气研究强国,我国虽然在页岩气国际合作网络中居于核心类型国家队列,但是与作为页岩气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从图2可见,我国发表的页岩气第一论文数量为89篇,仅是美国180篇的一半;而论文总量,我国为92篇,不到美国194篇的一半。总体上说,我国页岩气研究水平虽然超出绝大部分国家,但是,仍然应该定位于页岩气研究大国,距页岩气研究强国的地位还有较大的差距,尚需要进一步提高高水平国际论文的数量。

42国家科学合作

科学活动中,科研合作是必不可少的部分,科学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使得原有的单兵作战科研模式难以适应。个体科学家如此,国家之间也是如此。例如,美国与14个国家有着广泛的科研合作关系,而与我国合作的国家有10个。由表2可见,我国和Ⅰ型、Ⅲ型国家的合作状况,同美国是一样的;但是,美国和Ⅱ型、Ⅳ型国家的合作比我国要更为广泛。我国页岩气研究的国际合作广泛度还需进一步增强。

5结语

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SCI-E数据库近10年来的页岩气论文合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页岩气国际科研合作网络的特征。主要研究结论有:

(1)基于k-核分析的结果,参考合作网络特征,将国际上页岩气研究的国家分为5种类型:(Ⅰ)紧密合作型、(Ⅱ)一般合作型、(Ⅲ)松散合作型、(Ⅳ)单一合作型和(Ⅴ)独立型;

(2)Ⅰ型和Ⅱ型居于国际科研合作网络的核心位置,是页岩气研究的主要力量;Ⅲ型、Ⅳ型和Ⅴ型位于合作网络的边缘,是页岩气研究的力量;

(3)我国作为页岩气研究大国,与页岩气研究强国的美国尚有一定的差距,不仅需要提高科研水平,发表高水平的国际学术论文,更要进一步广泛增强国际的科研合作。

参考文献

[1]张抗,张葵叶.美国页岩油气产量增长态势及其启示[J].石油科技论坛,2013,(5):30-35.

[2]赵君,廖建桥.科研合作研究综述[J].科学管理研究,2013,31(2):117-120.

[3]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4]Mee-Jean Kim.韩国的科学及其国际合作(1995-2006年)[J].管理科学学报:科学计量学专刊,2007,(1):70-72.

[5]王娜,潘云涛,马峥,等.中日、中韩论文合著状况的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08,(10):100-103.

[6]刘秋,张雷,徐福缘,等.镁合金国际科研合作网络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3).

[7]赵丽梅,张庆普.我国知识管理研究前沿演进趋势知识图谱[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1):90-98.

[8]Scott J.社会网络分析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9]Robert A,Hanneman,Mark Riddle.Introduction to social network methods[EB/OL].http:∥faculty.ucr.edu/~hanneman/.

[10]刘军.整体网分析讲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科技强国论文范文第6篇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杨东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秘书长杨纪朝、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副主任刘慧兰、浙江省经济研究特级专家陆立军、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费君清,来自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纺织学院、美国密苏立大学、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河南工程学院、天津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等院校的负责人和专家,以及浙江宏达控股集团、浙江新中天控股集团等企业的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主持,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费君清教授代表学校向与会代表致欢迎词。费君清说,“浙江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百年老校,学校经过10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理、工、文、经、管、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目前正致力于向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目前,学校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积累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纺织经济是我校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研究团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我校相关学科教学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作了题为“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的主题报告,陈东琪表示,中国经济的发展将在下一个10年进人黄金时期,预计到2019年,我国将成为超过美国的第一大经济体。对于具有显著优势的纺织等传统制造业而言,如能把握这一机遇,必将呈现超级繁荣之势。随后,浙江省特级专家陆立军教授作了题为“浙江模式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题报告。

“没有煤、电等能源,我们将失去光明,没有电脑和通讯,我们会变得孤独;没有纺织,我们将回到原始社会。”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以幽默的开场白引入论坛主题――“十二五”纺织工业的转型升级与科学发展。孙淮滨在总结我国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成果的基础上,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对全面建设纺织强国的发展方向和形式进行了前瞻性分析。他说,“十一五”开始于后配额时期,结束于后危机时代,我国纺织工业肩负起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具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产业三大历史使命,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未来5-10年,纺织工业要通过转变传统发展方式,全面优化结构,建立科学的、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更好的担当三大历史使命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成为高新技术充分应用产业和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力争在2020年基本建成科技强国、品牌强国、可持续发展强国和人才强国。这四大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必将贯穿着优化产业结构、生产力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区域战略布局结构的一系列战略性调整。

孙淮滨强调,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要求纺织行业按照《“十二五”纺织工业科技进步纲要》中“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健全机制、着眼未来”的目标精神,努力完成“50+110”项技术攻关及应用推广项目,将抢占科技制高点和扩大应用面相结合。全面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品牌强国建设要求,在保持加工优势的同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自主品牌,努力培育上百个区域品牌、上千个具有市场控制力的国际品牌,力争实现1万亿元的自主品牌产值,可持续发展强国的发展战略对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低碳、绿色、循环发展要求,生产更多的生态纺织品,提高循环经济水平;人才强国战略是建设纺织强国的最重要的支撑,未来行业发展需要各类纺织人才,需要建设覆盖纺织产业链各环节、各类领域,形成具有不同层次、满足不同需求的人才梯队。

论坛期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杨东辉、秘书长杨纪朝等为本届优秀论文获奖者颁奖。本届论坛共收到论文50多篇,评出2010年中国纺织经济论文奖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0篇。与会代表围绕“新时期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主题,分别就纺织服装产业国际转移问题、纺织服装产业区域转移问题、纺织服装产业升级问题、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等主题展开讨论。具体涉及领域包括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机制、升级路径、纺织产业价值链、产业转移区位选择、企业社会责任、商业模式创新、品牌战略管理、代工企业自创品牌路径、低碳服装发展战略等纺织经济管理研究领域。涉及研究方法包括:经验分析、案例分析、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数理分析等。

科技强国论文范文第7篇

利用SCI数据库网络版(SCIE)为检索工具,对作为广西重要科研机构的10大高校近10年(2001—2011)来科技论文产出和学术影响力进行统计分析。

[关键词]SCI;学术影响力;引文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0.7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41(2012)04-0017-004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国际上的科学计量机构及国际性组织在对国家或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及绩效评估工作中,常用SCIE(SCI-EXP ANDED,即SCI网络版)数据库作为依据[1]。本文利用检索式Address =(guangxi or nanning or guilin or liuzhou or yulin or hechi or baise or beihai or qinzhou or wuzhou)在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SCI网络版(SCI-EXPANDED)数据库中进行机构(Institutions)精炼检索,并对作为广西重要科研机构的10大高校近10年(2001—2011)来科技论文产出和学术影响力进行统计分析。

1 科技论文产出数量与增长趋势

从检索结果 (检索日期为2012年4月18日)统计来看,10年来,广西10所高校共有6 563篇论文被SCI收录,其中专业期刊研究论文6 295篇,约占96%,会议论文230篇,综述94篇,发文量排名见表1。10年来从科技论文产出数量来看,广西高校科技研究事业发展迅速,论文产出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见图1)。科技论文产出量10年同比增长率为115%。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迅猛,论文产出量逐年增加,作为重要科研机构的高校增长率更高。广西高校的科技论文产出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但与全国高校(以中南六省为例)同水平相比,广西高校科研论文产出仍相对薄弱(见表2)。

2 学科分布和热点论文

通过SCI数据库对广西高校的科技论文检索结

[CM(81mm]果分析显示,化学、物理、材料科学等学科领域研究

[CM)]比较活跃,论文数量约占总数的一半(见表3),其他较活跃的领域有数学、结晶学、生物分子科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航空科学等。统计结果显示,广西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研究学科比较活跃。广西大学是一所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各学科领域研究占比重较大,尤其是在生物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桂林理工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的科学研究也初见繁荣。来源出版物是研究人员的研究基地,来源出版物在学科专业领域的地位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人员的研究水平,其中化学学科研究主要来源出版物2010年影响因子分别为2134和0798(期刊影响因子来自JCR,国外来源出版物中文名称来源于谷歌学术搜索)。从主要来源出版物来看,在国内专业刊物上发表占比例较大,国外高影响因子的刊物较少。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广西高校科技专业研究水平与层次上还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从而提高学术影响力。

3 科技合作与学术影响力

学术交流与合作是学术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从论文检索结果分析来看,广西高校科技论文研究的主要科研合作伙伴遍布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与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合作比较频繁,其中与美国合作研究502次,与俄罗斯合作达148次。学术影响力还可以从引用机构来说明[2],通过分析施引文献可以发现,广西高校科学研究10年来受到110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人员关注,美国、德国和日本引用约占国外引用的一半,美国引用达2 728次,占国外总引用的35%。从不同级别的基金资助机构资助来看,广西高校10年来共有1 243篇论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约占19%,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内资助率15%, 各学科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率也明显高于国内平均水平(见表4)。这说明广西高校科技发展学科水平与国内同水平相比发展迅速,国家支持力度较高。

4 科技论文的引用情况和学术影响力

论文的引用情况是衡量一个机构的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标准[3],为此,对10年来广西高校SCI收录6 563篇论文的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被引用情况呈逐年活跃趋势(如图4)。广西高校10年来的研究论文被引频次总计达24 793次(去除自引,被引次数检索截止日期为2012年4月19日),去除自引的施引文献共计19 736篇,每篇平均引用次数为 465次,H指数为54,即有 54 篇论文至少被引用 54 次。通过对19 736篇施引文献进行分析,在引文的学科范围中,化学、物理、材料科学为引用最活跃的学科范围(表4),这与论文产出的学科范围基本一致,引用机构比较活跃的主要有中科院、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引用的国家多达100多个,其中美国、德国、日本的引用约占国外引用的一半,引用中他引率比较高,但单篇被引的最高值与同学科国内引用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被引次数检索截止日期为2012年4月19日)。

5 小 结

广西近10年来科研活动发展迅速,学术影响力逐年上升,从科技合作发展及基金资助机构层次来看学科发展水平与国内保持一致,但与国内同水平高校相比论文产出相对较薄弱,在论文被关注即引用率和主要来源出版物的层次上仍略显薄弱,科研机构与部门应该加大投入,提高科研产出,鼓励加强部级基金资助项目申报,并投入配套设施,加大研

究人员的研究动力,并加强科研规范管理,从而加快广西科技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秀林基于引文分析法的期刊栏目的学术影响力评价[J] 现代情报,2007(5)154—155 

[2] 查永军学术影响力大学学术权力张扬的内在力量[J] 江苏高教,2007(6)16—18

[3] 周 薇,张 燕,韦 焘 基于SCIE的我国肝胆外科学术影响力分析[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1)70—12 

[4] 徐云清,甘朝鹏,姚玮华,等 河南省高校CSSCI论文的产出与学术影响力的比较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72—74

[5] 雷 燕《科学引文索文》(SCI)数据库的检索技巧[J] 情报科学,1999(1)75—77

[6]方红玲 2007~2009年SCI数据库收录中、日、印、韩四国科技期刊自引率比较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3)360—363

[7]SCI科学引文数据库[DBOL].[2012-04-19] httpwwwwebofknowledgecom.



[收稿日期]2012-03-28

科技强国论文范文第8篇

英国《自然》杂志日前的《2015中国自然指数》增刊显示,中国高质量科研对世界的总体贡献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在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2015年国际物理学领域十大重大突破”中,中科大研究团队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成果位居第一。中国科研质量真的成为世界第二了吗?我们是否可以为中国科研感到自豪了呢?

显然,中国正在追赶美国,并已成为拥有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强国。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持续推动其研发投入增长。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科研人员数量增加和水平提升,也是关键要素,使中国科研投入带来了惊人的回报。

――《自然》杂志执行主编尼克・坎贝尔博士

两年前,自然出版集团的相关报告就称,大量数据表明中国在和科学研究两方面很快将成为全球领导者。当时报告负责人预计,中国将在2014年依次超越英、德两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最有影响力科技强国。这次的结果正符合当初的预料。

――腾讯网评论员丁阳

很多项目的申请评价都是以文章、以影响因子为考量标准,而不顾实际工作内容。国外的科研评价也看文章,但更注重内容,看重工作的系统性和意义。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博士李亚峰

我们国家在研发上的投入会在几年之后追平美国,达到国际标准的实验室也将为全球最多。按照一般分析,研发为10年一个周期,而今天在科技研发上下大力气,会在未来几年后出现更壮观的科技井喷。

――网友

国内《自然》系列论文数量激增,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然》系列期刊推出了《自然通讯》这本杂志。《自然通讯》不是《自然》正刊,恰好迎合了中国以论文数量为指标的科研需求,吸引了国内大批投稿者,发行这份子刊赚足了中国科研的钱。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院长饶毅

其实,看一个人的研究成果怎么样,并不是看他发表了多少篇论文或者被多少人引用,而是从事相关研究的同行聚在一起,大家互相交换意见,基本上就能够知道水平高低。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林中祥

很多中国的研究机构似乎将这三大期刊(《自然》《科学》《细胞》)视作唯一标准:如果你不能在这些期刊上,他们就不会录用你,或者不给你经费资助。在这种激励和刺激政策下,学者们的价值体系发生了错位:他们不再将学术工作视作思想结晶,而仅仅是一种“商品”。

科技强国论文范文第9篇

近期,“南宁东盟人才活动月”在广西南宁市全面展开,作为“南宁东盟人才活动月”一部分的“广西南宁市第二届学术年会”和“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讨会”由广西南宁市委、市政府分别在邕举办。9月26日,“南宁市第二届学术年会”在南宁市启动。该届年会由南宁市委、市政府主办,南宁市科协和南宁市气象局承办。广西科协副主席方芳、南宁市政府副市长眭国华出席了开幕式。广西南宁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市气象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水利局、市环保局等单位领导以及市属各学会、协会会员,教师,科研院所科技人员3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广西南宁市政府副市长眭国华在开幕式上致辞,她说:在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人才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学术交流是重要环节,南宁市第二届学术年会的举办,是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组织学术交流,营造创新氛围、努力造就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她希望,能以本次年会的召开为契机,广纳真知灼见,广聚科技资源,广交科技英才,把促进学科繁荣、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实力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使更多先进的科学理念、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在南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的胜利召开。

广西南宁市第二届学术年会开幕式邀请了来自马来西亚的东盟工程科技院院士黄汉腾、温国亮和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研究员苗世光,广西区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苏志等专家学者做特邀报告,与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最新科研成果与成功经验,交流探讨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与应用前景。

本次学术年会分设5个分会场,共有1000多位科技工作者参加。经南宁市论文评审领导小组审核,择优推荐到各分会场参加交流的学术论文共38篇,论文分别围绕学科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对“城市气象与水利”、“城市气象与大气环境”、“城市气象与人体健康”、“气象科技创新与综合风险管理”、“气象预报与农业生产”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论文集中关注当前社会环境保护和人类身体健康,以及各行各业不同领域的前沿高新技术的发展态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宁市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创新实力和科技创新热情。

广西南宁市科协在南宁市第二届学术年会还汇集出版了《气候变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等论文集,邀请了香港和澳门两地的工程师协会的理事会成员来邕相互探讨创新科技知识和国际学术交流等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科技强国论文范文第10篇

1.1精品期刊建设背景

随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期刊是科技成果集中传播的基本渠道,是争夺国际科技创新成果首发权的主要平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园地,因此,科技期刊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一个国家科技期刊的地位和影响力,反映了该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是体现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科技期刊对科技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差距。正是基于上述理念,中国启动了精品科技期刊建设,其背景有三。

1.1.1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需要

中国是科技论文产出的大国。据中国科学院《2015科学发展报告》显示SCI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快速增长,已经连续5年居世界第二。2015年,中国发表在SCI各学科领域代表性期刊的论文数量(21.9万篇,占世界总量16.2%,美国为34.7万篇)也位居世界第二;国际热点论文数量世界第四;在《自然》《科学》、《细胞》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世界第六;2014高被引论文数量居世界第四。论文的篇均引用量由2004—2008年的3.19增加到2009—2013年的5.54次,引用率从55.22上升到63.35.中国已经以SCI论文产出大国的形象活跃在世界科技舞台。中国是科技期刊大国。2014年中国科技期刊以4987种位居第二,但与美国(17000余种)相比差距还很大。从今年6月汤森路透《SCI期刊分析》结果看,中国科技类学术期刊数量和质量都不容乐观:中国大陆只有167种科技期刊被SCI收录,仅占SCI收录82个国家11149(其中科技期刊8618)种期刊的1.4%;中国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是《光:科学与应用》,达14.603,《CellResearch》居于第二,达12.413,分别位列SCI10分以上190种期刊中的第100位和第136位,相差第1位CA(临床肿瘤杂志)115.84分仍有很大差距。学科在今年《2015NatureIndex》排名仅生命科学勉强进入前10的第10位。远落后其他科技发达国家。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国论文被其他国家引用较少,学术影响力的辐射相对较窄,还无法与欧美科技强国相比。中国尚不是论文强国,也不是期刊强国。

1.1.2有识之士的睿智

2011年4月全国政协会议上,李东东等21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了《关于设立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工程的提案》,认为中国虽然已成为学术期刊出版大国,但并非出版强国,有必要设立“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工程”。明确“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就是通过政府主导,设立专门项目,建立“国家重点学术期刊”遴选标准和选拔机制,优中选优,集中力量扶持一批瞄准国际先进期刊阵列的“重点跨越”学术期刊20个左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有潜力快速发展的“重点培育”学术期刊200个左右。强调学术期刊不仅是记录科技进展、传承科研成果的载体,更是衡量国家软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繁荣学术研究、推进理论创新、培养高端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1.3国家高层的重视

2013年5月,中国科协贵阳会议上,李源潮同志代表国家要求“中文科技期刊重在资源组合、提升质量,英文科技期刊重在扩大规模、提升影响”。同年11月中央书记处也明确提出要“打造具有国际专业水平的学术期刊等高质量水平交流平台”。这些要求和指示意见为加速实施“顶级精品科技期刊”建设指明了方向。针对需求和国家要求,为了尽快改变中国科技期刊质量、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与中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总体情况不相称,特别是英文科技期刊与中国科技大国地位不相适应的局面,中国科协先后3次(也被称之为三部曲,2006年—序曲、2012年—进行曲、2013年—交响乐)推动实施了“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建设”,相继从中国科技期刊中遴选出一批有一定竞争实力和国际影响的高水平期刊予以指导和支持,旨在打造一批高端精品科技期刊,形成学科导航期刊集群,为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挥科技期刊在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1.2经费资助回顾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学界就提出了精品期刊建设的概念,国家相关科管部门也先后设立了相关专项基金、补贴资助部分优秀期刊。如1990年科学院开始对院属期刊广泛小额的给以资助,后来发现全面的小额补贴培育不出“精品”,于2004年把每年400万用于学术期刊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向少数优秀学术期刊,重点扶持;1998年和1999年中国科协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先后设立了期刊建设专项基金,截止2005年用于期刊资助的经费总额已达4500万;2006年中国科协推动实施了科技期刊发展的部级重大工程—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每3年一次遴选,分ABC级加英文版共4个类型。旨在培育国际知名期刊(A)、国内领衔期刊(B)、精品后备期刊(C)和有苗头走上国际的英文期刊。截止2011年6年2个期次(2006—2008,2009—2011)中共评选出A类34项(次),B类243项(次),C类269项(次),英文版21项(次)。各类项目资助额度分别为25,15,5,8万元/a,6a累计资助金额达6008万元。这些专项基金的设立和实施,的确使部分优秀的中国科技期刊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提升,但由于资助力度有限,方式单一(未涉及政策层面、人才培养、网络平台建设、集约化市场运作等),其效果仍不十分明显。2012年中国科协在认真总结和汲取上述基金资助和成效的经验基础上,除继续加大资助力度外,调整了资助模式,资助内容包括精品科技期刊培育计划[期刊出版质量(20种)与学术质量提升(45项)、人才培养等5个方面77项,国际推广计划7项、发展能力建设平台3项等3大板块,内容几乎囊括了期刊建设各个方面,支持力度提升到了10~30万,项目数量大幅增加,此次中央财政每年支持1235万元。2015年中国科协组织专家基本按2012年模式评选出204项(TOP期刊50种、学术质量提升120项等)予以支持,支持额度仍为10~30万连续3年,但项目数量明显提高。此次中央财政每年支持达3740万。

1.3提升计划的启动

中国科协于2012年继续鼎力资助一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的同时,又启动实施了“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专项资助,目标就是要打造国际一流期刊。重点是支持全国学会主办或参与主办的英文科技期刊,仍分为ABC3个类型,但期刊遴选标准更加严格,资助力度大幅跃升:A类每年每刊资助200万元,B类每年每刊资助100万元,C类每年每刊资助50万元,连续3年。这一年(2012-11-29签约)评出的高端精品科技期刊共35种,其中A类5种,B类10种,C类20种。仅此,中央财政3年需支持近一个亿,远远超出前期7年6113万元的总和,这可以理解为“提升计划”启动实施的前奏。2013年11月,按照中央书记处关于“打造具有国际专业水平的学术期刊等高水平交流平台”的指示精神,由中国科协牵头、联合财政部、教育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6个部门共同实施,正式启动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目标:就是全面打造顶级国际英文科技期刊。分为ABCD4个类型,计划整体分2步实施:第一步,到十二五末,努力使中国科技期刊在国际学科排名有显著提升,JCR影响因子进入学科Q1,Q2区,初步形成一批在国际上有较强影响力的一流科技期刊品牌。第二步是争取到2020年,形成名列学科前列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顶级科技期刊群,提升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并使之成为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性举措。这个计划的实施,是中国迄今为止对英文科技期刊资助力度最大、目标国际化程度最高、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深的国家专项支持项目。按照“提升计划”对国际影响力科技期刊的指标要求,中国科协组织两院院士、“973”首席科学家等国内顶尖学者和期刊出版专家在内的63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对200种符合申报条件的英文科技期刊按学科分为9个组,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根据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标定量计分及办刊人的陈述答辩,评出66种英文科技期刊,其中:A类6种,B,C类各30种,仍按ABC3类,分别200万、100万、50万额度,同期3年给予资助,并确认了各受资助的入选期刊结题时(2016年)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及他引率的定量目标。D类期刊为新申办期刊,这次共评出10种,获取刊号后,一次性支持50万元。

2如何获得资助准入

“精品科技期刊工程”或者是“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其着力点都是在“精品”二字上,那何为精品?用樊代明院士的话“精品就是事物品质最好、价值最高,为数不多且难以企及的部分,它不随空间拓展而缩水,可随时间推移而增值”。对于科技期刊不外乎是所刊论文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编校印装质量都臻于“上品”,在学科领域具有示范引领的“旗帜”性效应、深得国内外作者及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并被国内外知名数据库收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能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具体地讲,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深得公认的要素

2.1期刊已有的基础和学科优势

明确的读者定位、强化的创新意识。期刊在学术界的影响力是对期刊总体质量的综合反映,广被国内外知名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及各项引证指标(国际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他引率等)均可以定量的反映期刊和论文的创新性、有用性和影响力,长期以来备受作者、读者和期刊评价机构的重视。但我们要特别注意降低期刊的自引率,据JCR提供的数据,中国进入SCI期刊的自引率<20%的为0。按SCI定义,>20%的自引行为就被定位过度自引,很有可能被剔除。2014年,SCI就因自引率过高剔除了33种期刊。国际著名期刊如Nature每年被约7300种期刊引用,但自引率才0.0078%,Science每年被7900种期刊引用,其自引率仅为0.0067%,一些专业性期刊自引率也不过10%.因此,要努力加强国际他引,在2013年获得中国“提升计划”A类奖的《纳米研究》杂志,其国际他引影响因子达到了7.099,充分说明了其在学科的引领性。

2.2期刊自身规模

期刊在的数量上具备一定的规模,缩短刊文时滞,同时做好预印前的网络版发行,加大开放存取(openaccess,OA)力度,这有助于期刊形成信息优势,并早先在学科领域获得广泛影响或快速引用,对提高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有实际的贡献意义。实际上国际大刊多为周刊,年量均在1000篇以上。同时,还要努力的走集群化、规模化、国际化、网络化的发展道路,认真优化资源配置和多元化合作开发,积极主动的与国际知名学术出版机构联系合作,如爱思唯尔,他拥有期刊2200种,论文量达30余万篇,覆盖180多个国家。施普林格同样有2200种期刊,覆盖全球。剑桥大学出版社拥有期刊330余种,据汤森路透JCR统计,剑桥期刊中有5种名列世界第一,22种名列世界前10位。通过他们使期刊走向国际有着最实际的快捷作用。中国已有许多期刊利用这一成功之道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2.3期刊的国际化显示度

主要在于主编的国际影响度、编委会的国际化程度(尤其是国际知名学者在编委总数中的比例)、语言(英文)的国际化程度,作者、读者的国际化程度,执行国际化编辑规范的程度等。这里面特别要强调的是建立一支亲力亲为、实际参与的国际编委会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国际化科技期刊的核心是稿源的国际化,要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联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他们的国际影响力宣传、组稿、审稿,有条件还要聘请国际知名期刊的编辑定期指导。这些措施带给我们的就是基本实现了宣传、组稿、审稿、编辑的国际化。

编辑个人修养和业务素质(学科专业背景和编辑知识)在保证期刊质量和提高期刊声誉中起主导作用。有人说:编辑是“杂家”,我看应该是智慧的政略家,他除了对编辑业务的熟练掌握和国家出版政策法规的正确运用外至少还要具有4化4力:一是学者化,要有对学科发展趋势和创新成果的鉴别力;二是军事化,要有敏锐瞄准科技前沿发展动向选题策划的快反力;三是人际化,要有善于合作交流与广结稿“缘”的沟通力;四是商业化,要具有使智力成果走上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力。这就是智慧,商央讲,小智者治事,大智者治人,睿智者治法,治法在当时就是创新,所以,编辑还是精品期刊的创造者。当然主编的魅力和参与度是办好期刊的关键条件,严谨的审稿机制和编委的作用发挥是期刊学术水平的重要前提。另外,为了促进中文科技期刊进入国际重要检索系统,将中国优秀论文推向国际学术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推出了“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台”。它是将精品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经过严格文献计量学分析,抽出指标高的顶尖级单篇论文进入领跑者平台。这个平台与汤森路透等国际数据库合作开展引证分析和内容推荐服务。同时,还可以积极向《Nature》或其他顶级国际期刊推荐自己期刊发表的出色论文从而获得更多被评论的机会,以扩大自己的国际显示度和引证指标。从上述的要素看来,精品期刊的学术质量是根、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本,其他的重要构件是叶,把握了根本,就一定会枝繁叶茂。除了上述基础性的定性指标外,定量指标是尤为重要的,如在JCR提供的SCI期刊中的引用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等计量指标的位次以及进入重要国际数据库的情况是决不可小更不可少的,这是硬指标,任何一个评委都不会因自己的专业偏爱而疏忽对它的计分。

3提升计划中,D类期刊的申请条件

D类期刊是指未获得CN号但已办多年或准备创办的英文科技期刊,目标是填补国内英文科技期刊学科空白。该项目为提升计划中的一类,从2013年启动,目前已进行了3次评选,每次10种,支持力度为每刊在获取CN号后一次性资助50万元,今年5月中国科协从6个部委推荐的专家中选出24位对73种申报期刊进行了评选,评选方式是材料审阅与申请人陈述答辩,时间15分钟(8分钟陈述、7分钟答辩)。各申报材料准备充分、印装精美、PPT制作简洁、条理、美观,陈述答辩清晰、流畅且答辩专家多为期刊主编或单位主要领导,充分展现了期刊单位和领导对申报的高度重视。新刊申报,其准入条件并不十分苛刻,主要是定性指标。只设创刊基础条件(55分)和国际化出版办刊条件(45分)2个版块。创刊基础条件包括:办刊宗旨明确性(10分),主办单位办刊能力(10分),出版单位出版能力(10分),主创人员的业务水平(10分),专业领域作者队伍(10分),基本办刊条件情况共6个方面;国际化出版办刊条件包括:填补学科英文期刊空白(10分),期刊的学科优势(10分),编委会国际化(15分),审稿队伍国际化(5分),编辑队伍国际化(5分)。很明显,这些要求侧重在办刊能力上。前面讲到,决定期刊精优的核心是论文的学术质量和实用价值,而鉴别评定这些论文质量和价值的关键是编辑人员的水平和素质。这也充分印证了“什么样的编辑出版团队,就会办出什么样的科技期刊”这一朴素的道理。在这次D类期刊评选中有许多期刊以ISSN号已经创办多年,甚至已进入了SCI,PubMed,CA等国际检索系统,有良好的办刊条件、优秀的编辑队伍、务实的主编和编委团队、密切的国际合作、大比例的国际作者论文,各项计量指标充分有据。这些在评审时都是评委平行考虑甚至优于打分的条件。比如:《国际眼科杂志》已创办8a,并进入SCI-E和PubMed,有近一半的国际编委和国际作者、读者,主编由中国眼科专家惠延年和美国加洲大学著名眼科学家GeorgeChiou共同担当,主任由有眼科学丰富临床经验和研究背景且从事编辑多年的胡秀文教授担任,有相当高的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所以就顺利以高分通过评审,并进入公示。这说明,一要充分满足申报条件(定性条件),二要努力超越申报条件(定量条件)。如果试想先申领刊号再准备办刊,无论你陈述得多么精彩,因无实物验证,可信度不高,较难获得通过。“提升计划”中的英文精品期刊的国家支持力度要远远大于中文精品期刊。从目前看国家每年有10种英文版新增指标,且有经费资助。

4结语

精品之路是我们必走的路,但路漫漫其修远兮,面对的困难还很多,最突出的恐怕要数政策导向。目前的一些以科技论文出处为指标的科研绩效评价不但不利于期刊的市场化运作,反而对期刊发展起着一定程度的干扰。精品科技期刊战略的实施,还需从政策上保证精品科技期刊的发展,尽可能地在回避和平抑片面盲目追求SCI所带来的优秀稿件外流的局面,着力促使相关部门修订某些不合理的科研评价标准,在职称评定、科研基金申请、硕士点博士点申报、各类科技成果奖评审等科学评估活动中,给予在精品科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与在国外SCI源期刊发表的论文同等对待。提高国家有关科技计划项目在精品科技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比率,鼓励中国优秀科技成果首先发表在中国的精品科技期刊上。日本科管部门鼓励科学家将优秀科研成果首先发表在国内一流刊物上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这需要大家的呼吁,某种程度促成了国家行管体制改革和减政放权的实施。期刊呢?一些科教单位不分岗位一味崇拜追求SCI是不是也可以说成是“对科技工作者不好”!按照党的十提出的出版方针办刊,以提高办刊质量为核心,深入地挖掘多文献类型(综述、述评、高质量论文通信等),以自己的优势留住国内稿件、吸引国外特别是欧美优质稿件,深入国家课题组和高水平研究机构组织热点和前沿学科稿件,同时充分地借助国家精品科技期刊建设的支点和大额经费资助的杠杆,实现国际精品期刊的“强刊梦”。

上一篇:中文科技论文范文 下一篇:科技评价论文范文